一張圖看清intel 100、200、300、400、500、600主機板晶片組區別

英特爾Z690和Z590主機板有什麼區別?

Z590和B560主機板有什麼區別?

B560和B460主機板有什麼區別?

……

列個表,就都清楚了。

一張圖看清intel 100、200、300、400、500、600主機板晶片組區別

解讀

1、適配的CPU

100系列的標配是酷睿6代,升級BIOS後可以支援到7代,部分主機板魔改後可以支援8、9代。

200系列的標配是酷睿7代,部分主機板魔改後可以支援8、9代。

300系列的標配是酷睿8代,升級BIOS後可以支援酷睿9代。

400系列的標配是酷睿10代,Z490升級BIOS後可以支援到酷睿11代,H470也有部分工廠提供支援,但B460和H410無緣11代。

500系列的標配是酷睿11代,向下相容第10代。

600系列的標配是酷睿12代。目前有Z690一款,其餘H670、B660、H610還未面世。

2、介面

CPU主流的封裝樣式有三種:LGA、PGA和BGA。LGA全稱為“land grid array”,中文名稱叫“平面網格陣列封裝”,從早期的LGA775、然後是LGA1366、LGA1156、LGA1155、LG1150、LGA1151、LGA1200點,到LGA1700,大方向是觸點數量越來越多。

3、記憶體支援

由於記憶體控制器整合在CPU內部,主機板晶片組並不決定能支援的記憶體型號和頻率,這裡一併列在圖表中,是把“晶片組”看做是“平臺”,這樣便於查閱。

4、每通道記憶體插槽數量

由於支援雙通道,1則意味著主機板可以最多有兩根記憶體插槽,2則可以有四根。當然,如果工廠只做兩根你也沒辦法,一個原因是ITX主機板,受限於面積太小。另一個是赤裸裸的縮水,如某品牌的Z370M-DH V20。

5、PCI-E通道

這個通道數量並不包含顯示卡直連CPU的PCI-E通道數量。例如:H310主機板,顯示卡插槽仍然是PCI-E3。0 X16

6、CPU超頻

這個都知道。

7、陣列支援

這個沒有也無妨,一般可以用軟陣列代替,要求高的可以使用獨立陣列卡。

8、傲騰支援

SSD的價格越來越低,傲騰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了。

9、CPU的PCI-E配置

即能否將CPU的PCI-E通道進行劃分。例如:B560可以是1x16+1x4(即:可以做兩根顯示卡直連CPU的插槽,一根是PCI-E 3。0x16,一根是x4。而Z590的主機板則可以1x16+1x4,或者為2x8+1x4,或者1x8+3x4這幾種組合。這個拆分主要是用於支援多顯示卡。

10、USB埠數/最高版本

USB從3。0開始,命名規範如同亂麻,有3。0、3。1、3。2,又分為Gen1、Gen2……名稱改來改去,越說會越迷糊,能把名稱弄得如此雜亂還真不容易。

一張圖看清intel 100、200、300、400、500、600主機板晶片組區別

11、DMI通道

隨著SSD效能越來越強,DMI3。0 X4不夠用了,從Z570、H570開始升級。

12、整合無線支援

直接帶無線網絡卡的主機板通常在名稱中有“WIFI”、“AC”等字樣,如:華碩TUF GAMING Z490-PLUS(WI-FI),微星MPG Z390 GAMING EDGE AC,這類主機板價格偏高。

沒有這類字樣的主機板,即使晶片組支援無線,也僅僅代表“能支援”,不等於“該主機板就帶無線網絡卡”。

原因——

intel的整合連線(CNVi)技術將WIFI和藍芽的關鍵元素(WIFI的MAC模組、藍芽的MAC和BB Modem)整合到PCH晶片組中,降低了網絡卡控制器與主機板晶片之間的連線延遲,同時也降低了功耗。

CNVi並不是把“整個無線網絡卡”都整合到PCH中,使用者仍然要單獨購買伴射頻(CRF)模組,才能使用無線功能。當然,這還需一個前提條件:主機板要具備支援CRF模組的接口才行(M。2 E Key 或稱M。2 CNVio),H310/B360主機板都具備M。2介面,但通常這是給SSD預留的(M。2 M Key),並不能支援CRF模組。簡單地說,如果主機板沒有M。2 E Key介面,即使PCH晶片支援無線也是不行的。

以上列出了晶片組之間的12項主要區別,另外還有一些細節差異,如對核顯外接顯示器的數量,Zx90、Hx70、Bx50、Bx60都支援外接三臺顯示器,Hx10只能接兩臺。

總結

從主機板晶片組的發展史裡,可以看到CPU的發展的影子。

CPU要分中高低檔,晶片組也要分個中高低,90/70為高,50/60為中,10為低,但從實用角度看,高中低的差異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