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怎麼辦?當然是用中藥治療啊

上篇文章我們主要介紹了痛經的發病機理,以及現代醫學的治療方法,今天我們重點來講下中醫對痛經的治療。

上篇文章我們提到一篇新聞,博士號稱解決了痛經難題,其實是利用了中醫的理論。

“在研究中醫藥方向的同事指導下,我們用實驗室裡的按摩助劑按摩小汪的腳踝處,也就是中醫講的三陰交的位置,她竟然好轉了。”

三陰交穴位於小腿內側,足內踝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痛經怎麼辦?當然是用中藥治療啊

三陰交

三陰交是一個保健要穴,當然它能治療的疾病也很多,特別是生殖泌尿系疾病,所以它不僅治療痛經有效,還能治療肥胖、失眠等疾病。

中醫怎麼看待痛經的?

中醫將痛經也分為好幾個證型,但是最常見的還是虛寒證。

提到虛寒證,這裡提一下,我認為中醫西醫最大的區別在於,現代醫學沒有寒熱的概念,再擴充套件一點,沒有陰陽的概念,中醫說的宮寒就是一個例子,現代醫學是沒有一個名詞來對應的,所以現代醫學對宮寒引起的痛經就束手無策。

宮寒又是什麼意思?

檢視經典教科書,中醫理論中並沒見過這樣的詞彙,但是“宮寒”這個詞卻已經深入人心。

從字面意義上看,

“宮”可指西醫學的“子宮”,也可指中醫學的“胞宮”,但是中醫裡面“胞宮”的概念更廣泛些,可以泛指女性的生殖系統,包括子宮、輸卵管、卵巢的功能,所以女性生殖系統,可以概括為“宮”。

“寒”的含義也非常廣泛,人體自覺症狀,例如手腳、小腹、腰涼,都可以概括為“寒”,其實“宮寒”可以更廣泛地概括為腎陽虛,也可以概括為下焦虛寒,是小腹部寒涼的一些列症候,也是陽虛的一個方面。

下焦虛寒,或者說“宮寒”,臨床上見到很多醫師用不同的方子治療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例如少腹逐瘀湯、當歸四逆湯、溫經湯等等,這也印證了一句話,“法無定法,方無定方”,套方,講什麼什麼方子治什麼病,是十分可笑的。

但是每個醫生都有自己的用藥習慣,我習慣用溫經湯治療痛經,但這不等於說別的方子不能治痛經,相反,

心中無方才是中醫師的最高境界

聊聊溫經湯

溫經湯,我習慣用傷寒論裡的:

吳茱萸、麥冬、當歸、芍藥、川芎、人參、桂枝、阿膠、牡丹皮、生薑、甘草、半夏。

《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並治》:“婦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數十日不止。暮即發熱,少腹裡急,腹滿,手掌煩熱,唇口乾燥,何也?師日:此病屬帶下,何以故?曾經半產,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證唇口乾燥,故知之,當以溫經湯主之。”“亦主婦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來過多,及至期不來。

原文講得清楚,主婦人少腹寒,就不受胎,月水不來,這個治療範圍就相當廣了。

談治療,就得先談致病機理。剛才說到,痛經大多因為宮寒,但是,我們既然說了宮寒,就等於說上焦有熱,還有個詞叫上熱下寒,在我看來,痛經的機理基本就是上熱下寒的病機,人體也適用於矛盾對立,

下寒,就基本上意味著上熱了

從症狀上也可以印證這一點,宮寒的人,往往容易口舌生瘡,上火,口腔潰瘍,扁桃體發炎,情緒煩躁,易怒,這些都是上熱的表現。

知道了痛經的病機,就能給出相應的治病法則了,溫經湯切合要領:

滋陰清熱

阿膠滋陰潤燥,白芍養血斂陰,麥冬養陰清熱,丹皮清血分虛熱。

溫通血脈

吳茱萸、桂枝溫經散寒,通利血脈,當歸、川芎養血調經。

斡旋中焦,

人參、甘草益氣健脾,半夏、生薑辛開散結,通降胃氣,甘草調和諸藥。

痛經怎麼辦?當然是用中藥治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