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吃相

中國人的吃相

中國人的吃相——“吃不起的水果”和“超越不了的古人”……

最近一段時間,市面上水果讓人喊“貴”,吃不起,關切到了人們的“尊嚴”問題了。

梁文道老師更是借題發揮,以相關研究文章,寫了一篇“香蕉”的前世今生,說:“即使是便宜的水果——如香蕉,也是有很多代價的在裡面。”

比如香蕉保鮮期較短,過去糧食匱乏時還做“食物”來充飢的(現在中美洲香蕉還有成人前小臂那般長和粗——真真抵餓!也突然想起了猴子吃香蕉——那真是充飢);現在用“先進(主要是低溫和化學噴劑)”方法保鮮運輸,已經可以較大範圍販賣,以產業化經營。但是,大面積種植,也是要噴灑大量殺蟲劑保障的(不知有沒有轉基因的?)。大的果品公司(美國)“富可敵國”,甚至在中美洲能“操縱更迭政權”……由一個常見的水果切入,展開了一片人類食品鏈條和資本相纏繞的畫卷。

現在的中國人給人印象是“大把花錢”的樣子,好像已經富得流油,暴發的不得了;什麼水果貴吃什麼,把東南亞“榴蓮”給吃得“飛”起來、把“大櫻桃”吃成了“富貴果”,荔枝季時,“好吃嘴”美眉個個都是楊貴妃——網購到家!東南亞,南美、非洲GDP都靠中國……

看著別人吃,而你想而不敢買時,確實委屈了胃口,傷到了“尊嚴”。

我很懷疑這個所謂的“都要吃進口水果的時代”。

評價富裕程度,經濟學著名的“恩格爾定律”說:基本生活費用佔收入比越低時,顯示越富裕;相反越貧困。

如果都那麼有錢,蘋果從去年3元漲到今年6元,荔枝從去年5元漲到今年10元,有什麼關係呢?和進口水果比,不算貴啊!這說明,大部分人平常還是吃常規水果的,買不起了,損傷到了大部分中下層收入的消費者了。

有時想:人們基本的生活吃喝,真還沒到應該的水平,還沒到那麼“精緻”的程度。不然,什麼“**網紅美食節目”還能那麼受歡迎?圍觀?就是因為“渴望”而眼欠嗎!?

再看看上班族和學生都吃什麼早餐就知道了。什麼營養、搭配、均衡都感覺缺得很……

現在人有個錯覺:以為時代進化到“科學時代”,物質豐富,人們一不小心營養過剩了,不得不時而“食素”(或光吃水果蔬菜),“斷食(辟穀)”來平衡身體健康才行。

所謂“佛系”,“仙派”。至於效果和感受如何?只有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或交給科學和時間來鑑定了!

不禁想“古人”吃些什麼?他們的生活水平、認知和今天差距多大?我們究竟領先和進化到了什麼程度?他們有吃水果的習慣嗎?有現在豐富嗎?

偶然間,翻看西漢古籍《禮記》,這本註解西周春秋時代生活禮規的書裡,所講到的“吃”的品類和方法,把我給“震到”了, 古文字難打,上圖先——

中國人的吃相

中國人的吃相

翻譯一下:

“飯類:黃黍飯、稷米飯、白梁飯、白黍飯、黃梁飯六種穀物,每種穀物還分為成熟時收穫品和未成熟時收穫品兩類。

準備的膳食有:牛肉羹、羊肉羹、豬肉羹、烤牛肉這四种放第一行;肉醬、切成大塊的牛肉、肉醬(估計是不一樣的肉醬)、切細的牛肉排第二排;烤羊肉、切成大塊的羊肉、肉醬、烤豬肉排第三行;肉醬、切成大塊的豬肉、芥子醬、切細的魚肉四種排第四行;以上四行十六豆,是下大夫的食品規格。

如果將野雞、兔子、鵪鶉、鷃雀四種排在第五行,那就是上大夫的食品規格。

飲料:每種醴都包括清醴和糟醴兩種,稻醴,黍醴,梁醴;有時以粥為醴,有用黍粥、酢醋、水、梅汁、寒粥。

酒:清酒和白酒。

大豆糗餌、米餅。

國君燕食的食物:蚌蛤醬配菰米飯,野雞羹,麥子飯、配肉羹和雞羹,大米飯、配犬羹和兔羹,上述肉羹都要加入用佐料和米屑調製的湯,但不加蓼(liao味辛,調味品)菜。烹煮小豬,要用苦菜將其包起來,並在豬腹裡填入蓼菜;烹煮雞,加入肉醬,在雞腹中填入蓼菜;烹煮魚,加入魚子醬,在魚腹中填入蓼菜;烹煮鱉,加入肉醬,在鱉腹中填入蓼菜。吃乾肉條時要配上螞蟻卵做的醬;吃肉羹,要配上兔肉醬;吃麋鹿肉片,要配上魚肉醬;吃細切的魚肉,要配上芥子醬;吃生鮮麋鹿肉,要配上肉糜醬;吃桃幹、梅乾,要配上大塊鹽巴。”

另外還有:

“牛肉乾、鹿肉乾、野豬肉乾、麋肉乾、獐子肉乾,其中麋鹿、野豬、獐子都可以切成大片裹著霍香葉生吃。野雞羹、兔羹都用菜伴著吃,還有雀、鷃、蟬、蜂、木耳、菱角、枳椇、棗子、栗子、榛子、柿子、瓜、桃子、李子、梅子、杏、山楂、梨子、姜、桂等”。多種水果出現了,相當可觀。孔子老師愛吃的“肉乾”也出現了,他說的“食不厭精”也看到了……

發現古人特愛做“肉醬”——叫“醢”(hai),做各種肉醬,這就是所謂“好材細做”傳統。

古人曾有“酒池肉林”來炫耀“豪華”,相反卻讓人感覺“粗鄙不堪,吃相難看”——大酒大肉算啥玩意?但看上面的品類和吃法,才感覺“有料”啊……

繼續——

還有四季適合吃什麼食物,配什麼油脂(有狗油哦)等,略……

還有:“把煎過的肉醬放在陸生稻米所做的飯上,再澆上油,叫[淳熬];把煎過的肉醬放在黍米所做的飯上,再澆上油,叫[淳毋]”——我認為這就是現在“蓋澆飯”、“滷肉飯”、尤其是南方(廣東等地區)“煲仔飯”的來源和“祖宗”!

特別有一些為為老年人準備的飲食:“稠粥、稀粥、酒、醴酒、菜、肉羹、豆子、麥飯、大麻子飯、稻米飯、黍米飯、白梁米飯、黏米飯,讓他們按照需求選用。還要加上棗、慄、飴糖、蜂蜜讓味道甘甜,用堇、荁、白榆皮、刺榆皮來讓食品變柔變滑;用油脂調和,使其肥潤可口。……”

還有:六十歲的老人吃飯一定要有肉(所謂:“庶人耆老不徒食”,“六十非肉不飽”)等——符合《黃帝內經》的養生道理。

相當講究,我的天,我的天——服!2000多年前的中國古人飲食文明!

還有不宜吃:“不食雛鱉。狼去腸,狗去腎,狸去正脊,兔去尻,狐去首,豚(豬)去腦,魚去乙(腸),鱉去醜(肛門)。”

現代人什麼都吃,還有吃狗寶、豬腦花的,變瘋變傻了不要緊,對不住老祖宗囑咐才事大啊!

不說了。雖然上面的食譜並不是廣大普通人民群眾所能享用的,但兩千多年前的飲食文明還是相當了得。不妨借鑑一下,博食不偏,食不厭精,食不厭雜,不是很有意義?!

這些飲食傳統文化,我相信已經“散落”明間,由不同的派別傳承下來,形成了風格迥異的地方飲食特色……這裡都有它們的影子!

什麼時候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遠超過於古人的食譜和吃法了,更發揚光大,更講究“健康營養環保持續”的飲食,那才是真正“國富民足”,“物質和精神文明”相當高階的時候;那時,吃什麼水果呢?

少年時常懷“千歲憂”——幻想怎麼拯救受苦受難的貧苦大眾,怎麼能將小小的稻穀培育成核桃或水果那樣大,一舉創下能吃幾年的“高產”豐收。

現在,我只想花圃裡能有應季的本土質樸的水果,能看到碩果累累就好,哈哈——

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