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一代私有云到新一代全棧雲-易捷行雲的進化之路

“我們並不是在今天才對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產生了動搖,我們也許是在今天才對時間對這一理論帶來的顛覆產生了敬畏。因為2000多年前歐幾里得才讓人類對二維和三維世界的認識形成了理論基礎,三百多年前黎曼就又讓人類對多維世界的認知產生了理論上的共識,不可思議的是在短短一百多年前愛因斯坦證明時間有可能並不存在,因為空間與時間是相對的,光速才是絕對的。所以我們唯一能確信的是,直到今天我們對這個世界仍然相當無知。”

—Liu GuoHui

在過去的二十年中,人類在技術與商業上最重大的創新之一是雲計算技術,雲計算技術在經過了十幾年高速發展的過程中,不僅深刻的改變了

IT

行業,也深刻的改變了這個時代和這個世界。同時,雲計算技術本身也在這十幾年中發生了巨大變化,從開源生態、資料中心,到晶片、網路、儲存再到作業系統、資料庫,乃至應用架構和組織架構,人們所能觸及或不能觸及的方方面面都在被雲計算技術驅動和改變,反過來,技術和理論邊界以及現實世界中所面臨的法律法規、技術成熟度、成本、效率也在深刻影響雲計算技術自身的發展軌跡。這些力量互相影響並緊密交織在一起,推動包括技術和商業在內的深刻變革,推動並引領人類社會向前高速發展。

傳統私有云的痛點與公有云的不足

“當業務與計算需要前所未有解耦的時候雲計算應運而生,當商業缺乏足夠洞察的時候大資料應運而生,當人不適合複製通用演算法的時候機器學習應運而生,當分散式系統過於複雜無法規模化構建的時候K8S應運而生,當集中式的基於X86工作負載無法應對去中心化的潮流的時候,區塊鏈(提供基於任意計算架構的分散式與可程式設計框架)橫空出世?,剩下的就是共識的形成,你不得不感嘆造物主的神奇,在恐龍即將統治這個世界的時候依然能夠挽急危於狂瀾,而且不早不晚。”

—Liu GuoHui

縱觀過去數十年,甚至可以往前展望到更遠的歷史時期,推動人類社會不斷髮展的主旋律:效率提升、成本降低與化繁為簡,帶來的結果是人類生產力的釋放、分工的細分還有產業的升級,而這三者背後的核心是技術變革,這三者指引了技術進步的方向,但是並沒有限定具體路徑。當聚焦到雲計算技術這一領域,過去幾十年最重大技術變革是網際網路技術,最重大的推動力則是開源生態的蓬勃發展,網際網路技術為開源生態奠定了基礎併為技術創新和商業創新提供了手段,開源生態為包括雲計算技術在內的技術變革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但開源生態本身並不能直接使其技術價值與商業價值合二為一,仍然需要商業模式上的創新作為催化劑。雲計算技術的誕生即是嘗試把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完美結合以尋求價值最大化的絕佳案例,透過技術與商業的合二為一,以使使用者即享受到開源生態帶來的技術變革紅利的同時,又能以商業模式上的創新來解決對使用者來說過於複雜的技術要求和挑戰。

在傳統雲計算(早期公有云)提出之初,部署形態並不是一個焦點問題,因為普遍認為公有云(公有部署形態)是雲計算的唯一形態(事實上直到今天,這仍然是多數人的認知)。即使時至今日公有部署形態並不能展現雲計算的所有可能性,也不可能滿足所有市場需求,但在當時公有的部署形態仍然非常成立且至關重要,因為任何技術或商業趨勢的建立和最終形成都需要在一開始就奠定最具想象力和影響力的願景,雖然其最終總擁有成本高昂並且靈活度不足。但是能夠持續升級並不斷提供新的能力以滿足客戶需求,以及可以即時擁有計算資源和Pay as you go使其具備強大的吸引力。

傳統公有云往往部署在由廠商自建或租借的資料中心,並由一支規模可觀的專業團隊負責開發與運維,因此具備持續平滑升級的能力,同時具備較高的總體可用性。但是短板在於公有云一開始就不是以產品化的方式進行設計和構建,從而無法靈活私有交付,兩難的背後是雲的兩種部署場景走到了各自的轉折點。如果不能很好的解決在私有部署的同時仍能持續不斷的進化,雲計算終將遇到天花板。對此無論是公有云廠商還是傳統私有云廠商都有清醒的認識,同時及早就開始了佈局,無論嘴上怎麼堅持,身體都很誠實,加速推出能夠靈活部署的平臺以滿足市場需求。

不同公有云廠商的做法大致殊途同歸,把經過裁剪的一個公有版本私有部署並把其當成公有側的一個延伸,其背後的首要考量是,公有云面向使用者極簡,但是在其背後是一套經過若干年整合在一起的複雜架構,不可能完美私有部署。只能以裁剪過的一個版本實現有限私有部署,同時多數雲產品和服務只能放在公有側的限制也帶來一個好處是,在提供有限私有部署的同時利用混合雲連線機制推動使用者把資料仍然放在公有側,以繫結使用者從而實現最大的商業價值,畢竟對於使用者來說,能夠制約其在不同的公有云和私有云之間靈活選擇的核心限制包括不限於,行業的合規與政策要求、應用的現代化程度和一支專業團隊、核心資料的資料量大小和對其安全等保要求等。但是資料的遷移代價和成本是阻礙使用者在不同公有云廠商之間進行靈活選擇的最大限制。第二,從某種角度上採用私有部署嘗試解決線上版本和線下版本不統一的問題,從而解決升級與運維的難題,消除版本碎片化帶來的運維與技術支援等重大問題。第三,軟體與硬體一體,以規避硬體的各種相容性問題,實現快速交付和運維標準化。第四,強化使用者使用習慣同時形成ToB客戶的入口。實際上這種有限私有部署的不足也非常明顯,首先是總擁有成本更加高昂,其次是靈活度嚴重不足,使用者需要在已有硬體基礎架構的相容利久以及靈活部署形態上妥協。只能實現混合,對多雲的需求往往需要透過引入第三方廠商來滿足,系統總體的使用體驗不佳。

傳統私有云的優勢在於可以靈活按需部署,因為完全私有部署,資料安全性更好,總體TCO更優。傳統私有云的短板在於無法進化,因為傳統私有云的架構採用的是整體式架構,所有程序緊密耦合,並被作為單項服務執行。這意味著,如果雲平臺的一個程序遇到需求峰值,則必須擴充套件整個架構。隨著程式碼規模的增長,新增或改進整體式架構私有云的功能變得更加複雜。這種複雜性限制了平臺能力擴充套件的可行性,並使版本升級變得困難。整體式架構增加了應用程式可用性的風險,因為許多依賴且緊密耦合的程序會擴大單個程序故障的影響。如果使用者採用了某一個版本,想要升級到新版本,往往需要複雜的過程和較長的停機時間,有些時候因為新版本架構上的變化,使用者無法直接升級到新的版本,必須面對推倒重來甚至重新選擇產品重建雲平臺的嚴峻局面。

從傳統私有云進化到新一代私有云

“任何過去的科技都是稀鬆平常的世界本來秩序的一部分;任何現在的科技都是將會改變世界的革命性產物;任何未來的科技都是違反自然規律要遭天譴的。”

可進化不等同於傳統上的認知—軟體升級,可進化首先需要雲平臺在總體架構上由整體式架構進化到微服務架構,將雲平臺構建成為一組各自獨立的具備合適粒度的元件,並將每個元件程序作為一項服務執行。這些服務使用輕量級 API 透過明確定義的介面進行通訊。這些服務圍繞各自業務功能進行構建,每項服務負責擔負一項功能。由於它們獨立執行,因此可以針對各項服務進行持續不斷的部署、更新和擴充套件,以滿足雲平臺在執行時動態調整部署形態、實時可伸縮、動態更新和擴充套件新的能力,以及總體持續進化的需求。實際上升級是其中一種手段,而進化是總體目標,升級解決的是軟體版本升級的問題,進化解決的是消除軟體版本的問題,解決雲平臺的部署形態和部署規模與能力持續不斷交付的問題,換句話說,只有可進化能夠徹底解決軟體平臺與硬體之間的耦合,而這是雲計算背後最為重要的設計初衷軟體定義和硬體解藕,無論客戶硬體基礎設施怎麼更新換代,無論客戶應用如何改造,具備可進化能力的雲平臺始終應能夠適應這些變化,以使使用者可以始終聚焦在業務上而不是平臺上。這不僅僅需要選擇合適的技術手段建立相應的技術架構,實際上更加重要的是建立一種全新的顛覆性思維來打破僵局。

面對雲私有部署並仍需要保持可進化(完全自動化和產品化)的這種挑戰,EasyStack的解決方案是傾力打造新一代數字原生引擎EOS。EOS的核心是一套類似微核心的穩定、可靠、安全的資料中心作業系統,區別於傳統裸金屬作業系統,資料中心作業系統把整個資料中心的硬體基礎設施抽象成為一臺計算機,從而為整個資料中心建立起一套基於統一架構的可程式設計控制平面。

可進化架構設計—好的創新來自於找到正確的非共識

可進化架構不僅僅是一種技術手段,可進化架構也是一種設計思想與架構原則,因為無論技術如何變化,好的設計思想會持續存在。其背後的核心思想是:自然界的萬事萬物都處於連續不斷的變化當中,如果不能適應變化或者這些變化不能適應環境,或許就會被淘汰掉。作為現實世界中的一個微觀構成,軟體系統也應遵循這一原則。可進化架構與傳統軟體架構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傳統軟體架構技術並不把架構的持續可進化作為首要設計目標,而這一點是兩者的最大區別。採用傳統軟體架構技術構建的軟體系統具有明確的生命週期,隨著基於傳統架構軟體系統的生命週期結束(往往是重大的架構升級導致原有系統無法平滑升級),意味著由這些軟體系統構建的企業IT系統的生命週期結束,使用者需要不斷替換淘汰這些生命週期終結的軟體系統,並不斷重構企業業務系統,因此會給企業帶來高昂的時間成本、資金成本和人力成本。採用可進化架構構建的軟體系統則不存在類似問題。

易捷行雲可進化架構設計原則:

對於可進化架構來說,全平面採用統一的架構風格與約束,包括系統架構和應用架構都採用統一架構風格,統一的API風格,滿足東西向呼叫和南北向呼叫。總體架構採用兩層API架構,一層是基於Kubernetes CRD和Operator的統一編排API,用於統一不同元件的API風格,從而使全平面可程式設計同時可編排,一層是平臺中各種開源元件的原生API保持與開源生態完全相容。可進化架構從設計上即實現控制與業務分離,抽象並構建出宣告式數字原生引擎原語(Declarative Digital Native Style Primitive),之上所有執行的業務服務也採用這種統一風格構建。架構中以Event Mesh元件為中樞,以可編排的方式驅動統一架構以可進化為總體目標來應對元件在升級過程中的事務完整性和需要業務補償之間的平衡,以滿足總體平滑。

全平面統一架構

元件與服務保持合適粒度並高度自治

在一開始就遵循Design For Failure原則

增量式構建

API治理

Low Code Event Driven Architecture

業務與控制邏輯分離

資料模型與持久化

熵減與新一代私有云可進化架構美學

1864年德國物理學家魯道夫。克勞修斯首次提出熵的概念,並被稱之為熱力學第二定律,熵增理論說明一個孤立系統並且在無外力干預的前提下傾向於朝著混亂程度不斷增加的方向發展。1948年夏農首次將該概念引入資訊倫中(注:貝爾實驗室曾流傳一則可信度不高的傳聞:馮諾伊曼建議夏農為這個概念取名為“熵”,理由是這個熱力學名詞別人不懂,容易被唬住)。

在資訊系統中,系統的總體混亂程度與脆弱性也總是以不可逆的方式從單一元件開始向總體元件間傳播,直到整體系統最終變的混亂和無序結束。因此保持總體系統在架構上的可進化不僅僅是美的,同時更重要的是確保總體架構不會因為單一元件內的混亂、脆弱與複雜度總是向有序、健壯和穩定的元件擴散而不斷變的越來越混亂,因為保持架構可進化就是為了控制總體系統熵減。

新一代私有云與傳統私有云的最重大區別就是在架構上具有保持持續進化的能力,可進化架構努力使總體系統不僅僅在執行時是健壯的,在架構設計的時候也是清晰,漂亮的。好的架構設計了一條最容易維護的路線,隨著時間推移仍能保持架構,所以延緩了“系統熵增定律”的效果。該定律指出,系統會隨者時間的推移變的越來越混亂。維護者必須適應該框架,這樣變更才能使架構保持一致,從而不增加系統的熵。

一體化架構設計

由於傳統私有云沒有采用一體化設計理念來構建統一架構,總體系統是由若干獨立產品(不同部門負責)整合在一起,對廠商來說好處在於每一個產品可以單獨銷售,缺點在於雲平臺由不同獨立產品透過整合方式構建,會帶來一系列問題,複雜的運維、使用者體驗差、無法靈活部署、升級擴容困難。

統一架構設計使易捷行雲ECF(雲基礎設施)無論在交付部署或執行期都能夠動態調整部署形態,即可以無需停機或中斷業務實現從最小三節點(控制平面、計算、網路、儲存)融合部署,到超大規模分離式部署,又可以實現從雲基礎設施到多AZ多Region到全棧多雲的按需擴充套件,以實現從部署規模的彈性動態伸縮到部署形態和雲端能力的持續進化,隨著使用者業務、IT系統和組織架構的變化,ECF可以隨需應變動態適應以滿足使用者在不同階段對雲計算的需求,從而帶來極佳的

經濟性

更高的效率、低技術複雜度、

更好的安全性和極致效能,從而使使用者在競爭中保持優勢地位。

一體化統一架構從設計之初就考慮可用性、健壯性、安全和效能並做到極致,因此可進化架構設計以及Design for failure等設計理念可以在不同開源技術領域中進行通盤考量,而非各自為政,能夠可行並非採用了前所未有的設計方案,而是體現了為達成總體更大的設計目標,區域性要服從於全域性,而不是反過來。同時也體現對傳統架構風格一刀兩斷的決心,畢竟想要達成系統總體的高可用性和效能,就不可能再兼顧傳統架構的瓶瓶罐罐。

Over The Air與雲平臺永續生命週期

OTA(Over The Air)是指透過無線網路無需人工協助即可完成整個系統軟體更新、引數配置、韌體升級的一項技術,在不具備OTA能力的系統中這些操作需要透過原廠專業人員介入並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完成,OTA最早應用於PC,近年來從智慧手機逐步應用到智慧汽車等領域。OTA帶來的種種好處在ToC領域逐步深入人心,但是對於雲計算平臺這種往往支撐核心關鍵應用,同時又是處於以複雜分散式系統為特徵的ToB領域,毫無疑問想要讓全棧、全平面具備OTA能力對易捷行雲在技術和架構上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挑戰:

高度自動化

:因為OTA的目的之一在於無人化或低參與度完成系統的所有升級、配置、韌體升級等工作,核心在於幫助使用者在可控的前提下降低維護成本,高度自動化不僅僅提升效率,同時更關鍵的是避免人為參與所可能會帶來的失誤。

平滑無感

:雲平臺所支撐的應用對業務連續性上的高要求決定了,任何停機或業務中斷都會帶來重大影響,這是ToC領域中的OTA所無需面對的技術挑戰,因此不僅僅要具備總體OTA,同時要在平滑無感的前提下完成OTA。

全棧全平面

:傳統OTA分為SOTA和FOTA,SOTA應對的是軟體層面的升級,FOTA所指的是包括核心硬體韌體的Firmware在內的OTA,FOTA即使對於ToC領域已經是一座高不可攀的高峰,對於雲平臺來說全棧與全平面意味著,從雲平臺的全平面本身,到每一臺硬體節點,無論支撐的是控制平面,還是計算、網路和儲存服務,到裸金屬作業系統,到硬體的Firmware,全棧全平面OTA才稱得上是真正的OTA。

無線、線上與離線

:ToC和ToB在行業合規的問題上會有較大差異,而合規是ToB行業,尤其是涉及國計民生的重點行業無法繞過的一個話題,網路隔離是其中的要求之一,考慮到行業要求,易捷行雲提供透過無線、線上與離線OTA節點等分發模式以應對無法直接連線中心OTA節點的模式在合規上的要求。

高度自動化,平滑無感,同時全棧全平面OTA,使得新一代私有云將不再受限於軟體版本的限制,從而在某種意義上實現雲平臺永續生命週期。正是這些對技術上提出的極限要求背後是在直覺上的違反常識,但有時候挑戰不可能從而才能有機會打破不可能才是在技術上能夠持續突破從而實現進化的唯一路徑。易捷行雲歷次OTA升級,包括透過升級硬體韌體和核心作業系統補丁強化平臺安全性和提供更豐富多樣的雲平臺功能。

從新一代私有云進化到新一代全棧雲

“我們不能只看到恐龍龐大的身軀,還要看到它們體型龐大,沒有毛髮,無法穴居避寒,溫暖時期可以稱霸,寒冬時期只能掙扎。”

如果說新一代私有云解決了傳統私有云本身不可進化的問題,接下來新一代私有云往下一階段的進化方向又是什麼?我們不妨從時代特徵入手進行簡要分析,首先從工業化時代到資訊化時代再到數字化時代是過去幾十年中國高速發展的主要特徵,資訊化的主要特徵是業務的應用化,資訊化關注內部,核心是帶來內部效率大幅提升。而數字化也採用資訊科技,但是區別在於數字化不僅僅聚焦在企業內部,數字化轉型是企業運營與生產過程的重構與再造,核心在於企業在其行業中價值鏈條的升級,數字化轉型致力於提升企業業務彈性,同時不再侷限於應用的邊界和單一場景。因此兩者的關注點、場景與邊界顯著不同。資訊化是企業先建立業務流程再滿足市場需求的過程,而數字化是先有市場需求再驅動企業業務流程重構或再造然後組織生產與交付的過程。簡而言之,數字化轉型的核心問題是企業如何採用數字技術更好應對市場需求的變化速度和碎片化程度的一種手段。

新一代私有云進化到下一階段背後的驅動力,不僅僅是為了滿足客戶對雲計算技術更加多種多樣的需求,實際上也是為了幫助客戶跟上這個世界前進的速度,從而在數字化競爭中處於優勢地位。因此數字化時代對雲計算技術的需求就是新一代私有云繼續往下一階段進化的目標,那就是新一代全棧雲。為什麼易捷行雲新一代全棧雲是能夠滿足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正確的雲產品,核心在於易捷行雲全棧雲具備以下特點。

易捷行雲全棧雲的構成

EOS(數字原生引擎)以可進化架構為核心使能平臺永續生命週期

易捷行雲新一代全棧雲的核心是數字原生引擎EOS(EasyStack Operating System)、ECAS(EasyStak Cloud Automation Service)、ESCL(EasyStack Cloud Linux)和OTA,數字原生引擎EOS是構建在Kubernetes上的穩定、可靠、安全的資料中心作業系統,區別於傳統裸金屬作業系統,資料中心作業系統把整個資料中心抽象成為一臺計算機,每一臺物理硬體可以被視作傳統作業系統負責管理並排程的CPU、Memory、Storage和Network單元。ECAS則是這臺由資料中心抽象出的作業系統的Firmware,負責初始化硬體並引導並部署整個裸金屬作業系統和資料中心作業系統。裸金屬作業系統ESCL(EasyStack Cloud Linux)負責為單臺物理伺服器和其內部資源進行抽象與封裝,同時提供基礎計算算力(Virtualization,Containerize)、網路虛擬化能力、儲存虛擬化能力,以及供EOS排程的統一介面。EOS借鑑傳統作業系統的設計經驗,採用微核心的設計理念,核心模組和使用者態的應用在架構設計上完全分離,僅僅由系統約定的介面動態安裝部署和執行使用者態應用。不同的是傳統作業系統需要透過不同指令集架構下的編譯器、連結器等工具鏈透過對目的碼的重新編譯來實現同一套程式碼可以在不同體系結構下正常執行,但是傳統作業系統不能在一臺裝置上以主主對稱的方式支援不同指令集架構的CPU,而資料中心作業系統可以很好的執行在多種不同指令集架構上。

數字原生引擎和資料中心作業系統本身有共性的地方,但是同時仍然有較大不同,這些不同體現在,數字原生引擎的設計目標,不僅僅是在資料中心執行,同時致力於構建成為新一代的數字基礎設施,因此,包含但不限於執行在資料中心。同時數字原生與雲原生也有顯著的區別,一個是底座,一個是其上的一個場景。

數字原生引擎使易捷行雲在部署形態(從起步規模到超大規模)與部署場景(從邊緣部署、中心部署到多雲部署)上更加靈活與便捷,靈活的部署形態和多樣的部署場景這兩項能力能夠幫助客戶在更好的利用雲計算技術進入數字化時代提供了有力的支撐。數字原生引擎解藕了平臺與雲服務,兩者的分離不僅僅是計算機工業過去幾十年中的最佳實踐(建立標準從而使執行、支撐與業務分離)在雲計算技術中的運用,更重要的是,兩者的分離使雲平臺徹底解決了(在私有部署場景中)建設週期結束那一刻即是平臺能力邊界終點的短板,而這項能力能夠更好的幫助客戶應對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對雲計算技術千變萬化的需求。

全棧全平面可進化永續生命週期

:雲計算技術與傳統技術最大的區別在於,雲計算技術並沒有固定的一種技術實現手段、部署形態與能力邊界,隨著時間推移,隨著以開源生態為基礎的創新速度越來越快,雲計算技術的演化速度也越來越快,因此部署在客戶資料中心的雲平臺需要具備可進化的能力來應對這一挑戰,同時,可持續進化的技術帶來的價值是,即使是使用者已經部署了的雲平臺,仍然具備持續進化能力,並因此獲取永續生命週期。而這一項特徵是雲計算技術在誕生那一刻的核心DNA。而且,僅僅雲平臺軟體控制平面部分可持續進化還不夠,全棧全平面意味著支撐雲平臺的裸金屬作業系統,BIOS/Firmware都可以持續不斷進化以滿足雲平臺在功能、效能、安全合規等方面的要求。

全棧全平面OTA

:易捷行雲新一代全棧雲永續生命週期的能力源於新一代可進化架構,但是隻有可進化架構還遠遠不夠,首先,易捷行雲新一代全棧雲部署並不需要客戶資料中心提供遠端連線能力以滿足運維、升級以及缺陷修復的要求。能夠做到這一點,是因為易捷行雲新一代全棧雲具備全棧全平面OTA的能力,意味著,新的能力的交付也透過OTA進行,而這一點是能夠充分釋放易捷行雲新一代全棧雲創新架構的核心,從而最大化體現雲計算能夠對客戶所帶來價值的關鍵。透過全棧全平面OTA,新的能力可以源源不斷的透過線上或離線OTA交付給使用者。透過易捷行雲數字原生引擎提供的OTA能力,即使在私有部署中,雲平臺也不再是一座孤島,雲計算技術在多樣化部署中再無邊界。

ECF(雲基礎設施)基於數字原生引擎打造堅如磐石的雲底座

如果說易捷行雲數字原生引擎EOS(EasyStack Operating System)把整個資料中心抽象成為一臺計算機,易捷行雲ECF(EasyStack Cloud Foundation)則為這臺計算機內建了最基礎的三項能力,SDC(算力抽象與供給)、SDN(虛擬網路抽象與編排)、SDS(資料儲存能力),但是對一臺計算機來說僅僅能夠提供運算、聯網和儲存資料的能力是遠遠不夠的,仍然需要大量的應用軟體來滿足使用者的實際使用需求,這就需要作業系統與執行在其上的應用軟體採取解藕與分離的方式設計與交付以滿足使用者對應用軟體的需求,對傳統作業系統來說,這一點是天經地義的,使用者可以在任意時刻選擇下載、安裝、解除安裝、刪除上層應用軟體。但是對於資料中心來說,平臺與雲上軟體分離的設計仍然是全新並充滿挑戰的目標。

ECP(易捷行雲雲開放平臺)助力使用者從IaaS到Cloud

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從最早的概念出現到今天已經有接近20年的時間,PaaS為開發人員提供了建立,託管和部署應用程式的環境,從而使開發人員免於複雜的基礎架構(建立,配置和管理伺服器、網路、儲存和其它基礎設施等元素)。 同時PaaS可以提高開發應用程式的速度與效率,並使開發人員專注於業務邏輯本身。早期PaaS的失敗(巨頭往往也不例外),是因為缺乏相應應用構建的標準和共識,早期PaaS技術遇阻,並不是PaaS本身的理念不正確,而是缺乏相應開源生態和完整工具鏈的支撐。時至今日,隨著雲計算深入人心併成為一切應用的基礎設施,因此,應用架構也以雲原生架構作為Application Modernization(應用架構現代化)的主要方向,隨著開源生態的蓬勃發展以及基於開源生態上的軟體棧的豐富程度突飛猛進,PaaS再次崛起。所不同的是,這一次PaaS崛起的背後是,雲計算基礎設施加速普及與數字化轉型的時代挑戰以及硬體基礎設施的提速和開源生態蓬勃發展多重驅動力的加持。

平臺與雲服務分離幫助使用者從Cloud進入全棧雲生態世界

基於平臺與雲服務分離的設計,在易捷行雲全棧雲平臺首次安裝部署以後,使用者仍然可以持續不斷的以所見即所得(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的方式按需(Pay as you go)獲取新的雲服務,同時使用者獲取新的雲服務可以僅僅透過滑鼠點選即可完成,整個過程時長僅僅幾分鐘,並且整個過程可以使用者自行完成,不需要廠商提供技術支援,完全可以由使用者透過自服務的方式完成。和傳統的軟體交付方式相比較,效率是成百上千倍的提升,同時對整個平臺的業務連續性沒有任何影響。

新一代全棧雲Low Code架構支撐行業場景化

:在客戶數字化轉型過程中,行業客戶對雲計算的需求表面上看似乎是對IAAS層基礎算力的需求,但實質是在業務與計算解耦的大前提下,如何使客戶複雜業務系統和場景平滑遷移到雲上。很顯然,企業客戶需要雲的基礎架構在具備全棧能力的前提下,還能以一種低成本、無侵入的方式(Low Code)來編排、組合雲平臺的基礎能力,構建高價值的場景化解決方案,讓客戶專注於業務創新,而不是花太多精力在透過複雜手段配置IT基礎設施來構建行業場景化能力的這一過程。

全棧全平面全場景編排

:如果說資訊化是圍繞應用為中心(Application Centric),那麼數字化則是圍繞API為中心(API Centric),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手段與目標之一是能夠透過以云為中心使能企業核心業務流程升級與再造,使企業核心業務更加敏捷、更具彈性,從而更好的達成企業數字化轉型戰略目標。圍繞API為中心意味著,雲平臺(硬體基礎設施+雲原生引擎+雲基礎設施+雲開放平臺+軟體基礎設施)以及所支撐的企業核心應用,成為了

邏輯一體,物理分離

的有機整體,是企業採用雲計算技術應對數字化轉型挑戰的主要目標。

易捷行雲的核心是數字原生引擎,數字原生引擎抽象出聲明式數字原生引擎原語,數字原生引擎原語使易捷行雲總體平臺自身採用

Low Code Event Driven Architecture

以編排的方式進行構建,這樣做不僅僅使易捷行雲雲平臺自身極其靈活、極具彈性,同時順帶的結果是可以使所支撐的企業核心業務透過這項設計獲取全棧全場景編排能力,透過雲平臺東西向與南北向以及所支撐的企業核心業務全棧全平面全場景可編排,企業核心業務與雲平臺的關係在邏輯上是一體,但是互相無侵入,又是逐層分離(邏輯一體,物理分離),從而能夠更好的隨需應變應對數字化挑戰。

西裝暴徒與Eat your own dog food

可進化架構之所以能夠可行,是因為不僅包含執行時系統,實際還必須包含構建系統。只關注執行時的系統會導致架構隨時間的推移而退化。CICD不僅是構建易捷行雲的流水線,實際上CICD是易捷行雲整個平臺的組成部分之一。可進化的架構打通了部署在客戶側的雲與開源生態可以持續保持同步之間的障礙,數字原生引擎EOS統一了所要支撐的分散式系統從程式碼到執行時的生命週期,回頭來看,EOS並不是最早嘗試解決分散式系統過於複雜的問題的專案,但是,可以說EOS是唯一成功的,秘訣在於,在系統設計與構建之初就針對執行時要達成的目標進行統一與約束,今天看來這個設計理念無比正確,但在當時一定是一片朦朧捉摸不透,同時,統一整個分散式系統從設計到編碼到開發到執行時的生命週期,順理成章的打通了

DevOps

過程,縮短了業務從程式碼到上線的週期,提升了總體的質量,而這幾點的價值如何高估都不為過。同時為了實現能夠源源不斷把開源生態的能力引入產品,需要一套強大的DevOps體系支撐,EasyStack工程技術團隊傾力打造了一套CICD系統,內部代號“西裝暴徒”,寓意強大但是低調,雖然不被客戶所感知,但是每一個釋出版本和每一項能力背後是7*24小時把自動化和機器資源發揮到極致,來滿足任意時刻都有可演示和釋出的環境,從程式碼提交、合併到線上可Demo,最小間隔可以是小時級。想要構建支撐大規模複雜分散式系統的CICD的難點在於,對工程技術過程和工程技術質量的高標準和高要求,也就是對工程師的高標準和高要求,每一次程式碼的提交與合併都需要精心review和質量保障。同時,強有力的雲平臺和相應工具鏈支撐不可或缺。

工程技術文化與價值觀

“⽂化與價值觀的最基本要素是誠信與正直,誠信與正直是一家公司或個⼈的⽴身之本,但是在這個時代無論是個⼈還是公司選擇誠信與正直都必然會⾯臨挑戰。雖然有可能付出重大代價,選擇誠信與正直仍將是我們⾯對這個不確定世界時唯一的確定性應對之道,同時,我們之所以選擇這樣做,不是因為對自身有利,而是因為這樣做是對的。”—

Liu GuoHui

優秀的產品背後是優秀的工程技術文化與價值觀的體現,雖然這個時代機器的力量已經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但是人仍然是核心,而如何能激發人的善意和潛力的關鍵在於打造以追求卓越為核心的優秀工程技術文化與價值觀。具備優秀工程技術文化與價值觀團隊的主要特徵包括:

耐得住寂寞

:經得起詆譭才能受得起讚美,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華。學會堅持、寧靜淡泊。但凡成功之人,往往都要經歷一段沒人支援、沒人幫助的黑暗歲月,而這段時光,恰恰是沉澱自我的關鍵階段。猶如黎明前的黑暗,捱過去,天也就亮了。所以說,耐得住寂寞才是一個人自我豐富成熟的重要標誌,也是一個人能夠做出一番成就的重要條件,更是一個人能夠收穫幸福,守住幸福的重要因素。

延遲滿足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裡,唯一不變的主題是變化本身。選擇長期主義、延遲滿足,把眼光放到 5 年、10 年 、20 年的尺度上去思考問題,是我們對抗變化和時間不斷流逝的終極武器。

對新鮮事物保持強烈好奇心

:世界在以不可預知的速度向前發展,每個人所能看到,認識,熟知的事情很有限,我們需要時刻保持好奇心,去了解這個世界上優秀的人做在什麼,以此讓我們能跟上這個世界發展的步伐

不竭的求知慾

:大腦的潛力是無窮的,但是思考又是有惰性的,不思進取只會讓我們慢慢喪失活力,保持一個不竭的求知慾,並且變成一種習慣,會讓我們始終都能獲得滿足感,並變的越來越強大。

挑戰極限並敢於All IN

充沛的成長動力

:每天都能像入職第一天一樣度過,保持精力充沛、渴望成長,勇於走出舒適區,對未知領域的探索和掌控才是自己成長的動力。優秀的個人或團隊會不斷地追求卓越,力爭做到萬中無一。願意相信才能看得見,堅信預測未來最好的辦法就是親手把它創造出來。

保持敬畏

:我們所生存的藍色星球,是被包裹在宇宙浩瀚的黑暗中的一粒孤孤單單的塵埃;而作為地球智慧生物的人類,甚至連一粒塵埃都算不上,渺小到微不足道。我們的故作深沉,我們想象出來的自我重要性,我們以為自己在宇宙裡有什麼特權的錯覺,只不過是大腦的幻覺。保持敬畏,我們才有一絲的可能性,成長為一粒有些許存在意義的塵埃。

注重實質不看表面

:不被當前所取得的成就所矇蔽,對抗業已取得的成就和光環,透過花團錦簇的表象洞悉內在實質,才能使我們更加專注於成長和創新,忍受成長和創新道路上的孤獨與痛苦,以宗教般的狂熱來應對艱難和挫折,從而讓自己保持初心,實事求是,心無旁騖,厚積薄發。

持續不斷追求認知水平的提升

:時刻保持一種空杯的心態,努力跳出舒適區,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儲備並升級思維能力,不斷加強對自我的批判,不斷挑戰自己,才能讓我們一直保有旺盛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從而在思想上不斷增強成長的動力,在行動上做到知行合一,獲取真正的成長。

新一代全棧雲在商業模型上持續探索未知領域

“激情與浪漫和執行與計算應該成為任何個人或組織都要具備的最主要兩大特徵,激情與浪漫奠定使命與願景,執行與計算確保效率與達成,然而在多數人或組織身上這兩者往往難以並存,但是毫無疑問那種能使兩者交相輝映並相得益彰的人或組織最終有機會成就傳說中的萬中無一。”

—Liu GuoHui

傳統私有云或傳統全棧雲的最大不足在於平臺能力和形態在建設週期結束那一刻就基本固化下來,但實際上客戶對雲的需求在不斷快速變化,因此傳統私有云或傳統全棧雲無法從真正意義上滿足客戶對雲的需求,而這一點成為了傳統雲平臺最大的短板。快速多變的市場會催生客戶對雲的需求隨時間推移也是千變萬化,因此想要採用傳統架構雲平臺來解決不同需求場景(No One Size Fits All)就變得不切實際。易捷行雲新一代雲平臺採用平臺與雲產品分離的創新架構使這兩個傳統雲平臺無法解決的難題得到完美解決。同時,技術架構上的突破帶來商業模型上的創新,易捷行雲新一代雲平臺採用平臺永續生命週期永久授權+雲產品訂閱結合的商業模型。易捷行雲雲產品訂閱的實質是解決客戶如何開通、獲取並使用雲的服務,而不僅僅是分期付費。訂閱的核心是軟體要面向客戶能夠更方便快捷開通、獲取和使用雲能力的方式設計。訂閱背後的價值是在數字化時代透過使使用者具備快速獲取各種各樣雲服務的能力,使客戶的業務更加敏捷。訂閱模式同時具備降低客戶採購入門門檻,降低採購成本,提升企業資金使用效率,從而降低企業總體運營成本,因為預算可預測性更強,同時保留後悔權等諸多好處。

易捷行雲聯合創始人 & CTO

劉國輝

2020年3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