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遷維權四大禁忌,被徵收人一旦淪陷其中,補償將打折扣

金秋一過,又快到年底了,各地建設專案都在加緊推動,徵地拆遷活動勢必將迎來一個小高峰。被納入拆遷範圍的被徵收人也應當事先做好拆遷的應對準備,避免引發拆遷糾紛和補償爭議。即明拆遷律師就根據自身的辦案實踐經驗,結合當事人最常見的遭遇,為大家總結出來,拆遷維權的四大禁忌。咱們被徵收人切莫觸犯,一旦陷入其中,補償將大打折扣。

第一個禁忌:消極負面情緒爆棚,不積極爭取

在面對補償顯失公平、自己被差別化對待時,很多當事人是心裡很不平衡的。這可以理解。但如何去化解補償爭議,其實非常考驗人。我們經常能看到,一些當事人在遭遇補償不合理後,情急之下,選擇了不配合、抗拒拆遷的應對方式,不願意協商談判,覺得“沒啥可談的,談不下去了”。和拆遷方越鬧越僵,直到拆遷方申請了法院強制執行後,前來拆房,才發現為時太晚。在負面情緒的驅使下,採取違法抗拆,最終不僅補償沒能提高到預期目標,反而受到了法律懲罰。

拆遷維權四大禁忌,被徵收人一旦淪陷其中,補償將打折扣

因此,即明拆遷律師建議,在徵地拆遷開始後,咱們就應當積極與拆遷方協商,即使不能透過談判解決問題,還可以依法維權,不必走極端。

第二個禁忌:撕毀檔案,不配合也不維權

我曾接到這樣一位養殖場的當事人,去年她的上千平養殖場就遇上了拆遷,但一直就補償金額達不成協議,這事兒一放就是一年。今年8月,當地又來找他商量拆遷的事,結果依然是協商不成,9月份,他收到了一份拆違通知書。“我的養殖場產證齊全,怎麼可能是違建呢?這不是逼遷是什麼。”他一怒之下,撕毀了拆違通知書,還拒絕了陳訴申辯。

在交流中,我建議他不要再這樣對待拆遷方下發的文書,“撕毀文書可以消一時之氣,但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咱們必須正面解決拆遷問題,依法維權,爭取公平合理的補償。”

第三個禁忌:一而再再而三地盲目信訪

這樣的情況確實不少,即明拆遷律師遇到過很多因為徵地拆遷而進行信訪的當事人,有的信訪七八年,還有的長達十餘年。從他們的口裡得知,信訪雖然能得到一些答覆,但卻無法直接解決他們的訴求,很難爭取到他們理想的補償。

拆遷維權四大禁忌,被徵收人一旦淪陷其中,補償將打折扣

咱們要知道,信訪到上級,還是會反饋到原來的部門進行處理。兜兜轉轉,回到原點。在大多數情況下,最終仍需要採取司法程式來保護自己的權利。甚至因為錯過法定的訴訟時效,而錯失依法維權、提高補償的最後機會。

第四個禁忌:盲目相信媒體曝光

由於網際網路的發展,一個事件只要透過媒體曝光,就能為大眾所知。因此一些當事人就以為只要媒體曝光了,給到徵收部門壓力,那就能解決拆遷糾紛、提高補償。

但在實踐中,透過媒體曝光來解決問題並非那麼簡單。媒體選擇事件進行報道,首先要追求時效性、新鮮、奇特,否則是不具有新聞性。而拆遷的糾紛大同小異,同類事件太多了,很難發掘出新的點。其次,媒體曝光某個事件,往往也需要掂量一些影響,如果對重要專案確實不利,那麼也需要兼顧正確性的原則。另外,媒體不可能代替行政或法律的作用,對吧?這也是大家需要明白的。

拆遷維權四大禁忌,被徵收人一旦淪陷其中,補償將打折扣

即明拆遷律師提醒各位被徵收人,以上拆遷維權的四大禁忌,咱們切莫陷入其中,這會導致拆遷補償錯失提高的機會。在徵地拆遷來臨時,大家還是應當做好拆遷前的準備工作,學習法律知識,瞭解拆遷是怎麼一回事、需要做好哪些預防措施。重視協商談判、聽證、複議、訴訟這些主要的維權手段,這才是真正解決問題、提高補償的合法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