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故事——第五計 趁火打劫

三十六計故事——第五計 趁火打劫

原文

敵之害人,就勢取利。剛決柔也。

譯文

對方遇到大的困難、危機,就乘機出兵去奪取勝利。這就是強者趁勢取利,一舉擊敗處於困境之對手的策略。

典型案例

葡萄牙計佔澳門

澳門自古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舊屬廣東省香山縣(今珠海市)。

最早來華的葡萄牙人於1517年8月15日到達廣東屯門,這時明朝軍隊開炮阻擋,後葡萄牙人採取“饋金明軍”的方法,進入港口,後幾經交涉,獲准在廣州進行貿易。

再後來,葡萄牙人在廣東妄圖用武力侵佔屯門,把他們在非洲、印度等地進行奴隸劫掠、販賣奴隸的做法搬到中國,激起廣東人民的憤恨和明朝政府的不安,遂發生中葡屯門之戰(1518年)、中葡西草灣之戰(1523年),給葡殖民者以沉重打擊。

三十六計故事——第五計 趁火打劫

1554年(嘉靖三十三年)葡又藉口航船觸礁,波濤入倉,貢品浸溼,請求在澳門借地晾曬,同時,又賄賂廣東當地官吏,獲准在澳門登陸。隨後,葡人在澳門南灣沿岸一帶築室居住,蓋房開店,形成澳門街。

三十六計故事——第五計 趁火打劫

1580年,葡人又在澳門設官自治,由於當時中國政府的無知,糊里糊塗地默允了,鑄成歷史性的失誤。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為使對澳門的佔領合法化,葡人急切希望與清政府立約。葡萄牙是個小國,無力對中國採取大的軍事行動,只有乘人之危,趁火打劫。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1862年中葡在天津草簽了中葡《貿易章程》(也稱《天津條約》)規定:中國放棄繼續徵收租銀的權力,中國駐澳門的官員不再是香山縣丞那樣的地方官,而僅是“外國”領事而已。但清政府沒有簽字,此事被擱置起來。直到1887年12月(光緒十三年),清政府在西方列強的壓力下,被迫在中葡《北京條約》及中葡《輯私專約》上正式簽字。葡以“利益均沾”原則,獲取了西方列強攫取的一切特權,騙得了數百年來夢寐以求的對澳門的“永居管理”權,還以條約的形式取得了侵佔“屬澳之地”的依據。不過“永居管理”不同於“割讓”,也不是“永租”。

1999年12月20日,澳門迴歸,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三十六計故事——第五計 趁火打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