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 開發者大會採訪:軟硬結合,開放互聯

今天的兩位受訪人是OPPO軟體工程事業部副總裁李傑以及ColorOS設計總監陳希。

OPPO 開發者大會採訪:軟硬結合,開放互聯

愛範兒:我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前段時間用了ColorOS 13,在Find X5 Pro上,感覺軟硬結合的體驗是OK的,因為之前的軟體和硬體可能是分開式,但是,李傑之前是負責Wellbeing,現在負責軟體,會不會以後OPPO在軟硬結合,硬體設計和軟體設計上會不會更加統一一點?這是第一個問題。

李傑:軟硬一體的設計,核心背後是OPPO長期對設計的理解,不管是硬體還是軟體都是一樣的出發點。之前沒有形成統一的理念統籌起來,這次推出的是“水生設計”和我們的ID設計、桌布設計都結合起來了。它必須是簡約的,必須是優雅的,必須是符合直覺的,我們統一進行整個OPPO設計理念的梳理,所以ColorOS 13可以說是這個理念支撐下的首款產品,未來你會發現越來越統一的底層設計哲學。雖然表面上呈現的東西有硬體、CMF、軟體、UI、互動,但背後的支撐更為重要。

愛範兒:第二個問題是給陳希老師。因為很早之前採訪過一次,當時討論的是從ColorOS 5到6,到7,當時討論的重點是色彩的飽和度變低,留白變多。這次感覺從12到13,包括更前面的版本,感覺變重了,資訊的層級變多了,互動變困難了,飽和度也變高了,我想問一下背後由重到輕、現在又由輕到重是怎樣的考慮?謝謝!

陳希:我們預料肯定會被問到。我們討論設計,還是要回到設計的目標。以前做無邊界的設計,包括曲線、留白等,實際上我們的目標主要是為全面屏的手機做匹配設計,所以我們可以把它叫design for phone設計。現在我們對設計的頂層目標會發生一些變化,變化包括我們的裝置、當下的生態環境和過去已經是大不相同了。我們有各種各樣的裝置,包括摺疊屏、平板、手錶、電視等,我們的設計會做一些適應性調整,包括你們看到的卡片式,我們把資訊塊重新組織,把設計原子化、模組化,它在多個不同的終端上流轉的時候更便利,我覺得背後是由我們設計目標動態變化做出的一些動態調整。

另一方面,在整體的顏色上,其實過去講顏色如何舒適,如何用低飽和度的顏色,今天來講,我覺得顏色是否高飽和、低飽和還是有個週期性,因為不可能二十年、三十年永遠用一個顏色體系去發展。今天顏色飽和度變得更高,就像水生設計理念中提到的,我們希望設計相對過去來講更有活力一些,和當下社會的氣氛更加呼應,希望透過這種設計啟用大家更好的狀態。所以,在顏色的使用上,也會有更明確、更大膽和過去有所不同的方式。

李傑:學文老師聊到Find X5 Pro,我突然想到那時候水生設計已經在開發了,但是忍住沒說。我記得當時聊到建築,一體成型的火山以及軟體的設計,但是說到軟體設計我就打住了,因為當時沒有做完,相當於在ColorOS 13上面完成了閉環。

愛範兒:當時軟體和硬體的一體化就已經在考慮了?

李傑:對。已經在路上了。

TechWeb:二位好,Techweb記者。我有兩個問題,第一個,我注意到ColorOS提供了很多自定義方面的小元件,ColorOS有沒有可能做出更多供自定義的UI,讓它展現出不同個性的調整?第二個是摺疊屏的手機非常多,有好幾款摺疊手機上市,網傳OPPO下一代也要上。之前關於系統方面也有過一些探索,比如中間稍微下滑就可以分屏之類的,是否可能在摺疊屏方面做出一些更大的探索?謝謝!

陳希:我先回答一部分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有關個性化,我們在ColorOS 11的時候就提到過個性化,並且還作為了主要的賣點。實際上,對個性化我們是有一些自己的理念的。我們的理念是,希望給使用者足夠多的自由度,做出一些框架性的設計,使用者可以在框架性的設計裡做出屬於自己更高階的設計。所以,它強調的是有限的個性化,肯定不是無限的個性化。個性化的設計肯定是有的,但是我們希望它更有秩序一些,所以不會做得非常過度。這是我第一個關於個性化的問題。

第二個問題,Find N未來在設計上也會有舉措去幫助應用顯示得更好。

李傑:我補充一下,。Find N推出已有大半年的時間,有幾個比較好評的功能,像懸停、多工等。雖然它上市了,但在整個過程中我們仍在不斷最佳化它的體驗,像近期我們還推出了“帳篷”模式,是在摺疊形態下的專屬功能,反饋也非常好。摺疊屏的最佳化不會等到下一款新品出來,我們會不斷在摺疊的作業系統上進行最佳化創新。因為摺疊是剛發展階段,和Google的合作非常多,我們希望它在一些UI規範層寫到更多框架裡,這樣就不只是我們一家廠商讓軟體適配,是需要更多開發者在安卓的生態上一起做適配的,比如摺疊、多工等。其實在安卓最新的13L的版本里,已經融入了我們提出的很多框架性建議。

陳希:我再稍微補充一下,在行業裡也有ITGSA,就是移動智慧的終端生態聯盟。我們和各個廠商,包括部分網際網路廠商、網際網路超級巨頭有一些專門做三方應用適配的聯盟,我們也在前期引導並制定了一些行業標準,後期希望把生態商業應用建立起來,這一定需要額外的工作,我們也在進展中並且釋出了,在網上可以查到。

愛否科技:二位好,有三個小問題:

第一個問題,今天我們看到了新發系統裡提到了IoT的內容,IoT現在主流行業友商也是選擇不斷在更多領域內推出品牌自有的產品,但OPPO似乎現在和更多合作伙伴合作,而不是自己推出產品?對於這個事,OPPO是如何考量的?

第二,釋出上提到了大量技術的內容,未來對車機,包括對智慧汽車本身又是怎樣的規劃?

第三,既然自研晶片已經開始突破了,今天又看到了大量對於開發者的支援,對自研晶片是不是已經提上日程了?

李傑:這些問題都好大,感覺像隔壁場的問題。第一個問題,我們的IoT主張是很明確的,不會什麼都做,會做和使用者息息相關的周圍裝置,像平板、手錶、耳機等等,所以我們自然而然會選擇合作。另外,背後是現在使用者對封閉的生態選擇挺難受。我舉個例子,它就像衣服穿搭一樣,這家的襯衫做得好,這家的褲子做得好,另一家的鞋特別好,如果全部都自己做,把這些好的體驗都放在自己的裝置上,它就會讓使用者沒得選,就必須忍受你只是鞋做得好,沒辦法買一整身衣服,其實這也不是特別好的體驗,所以我們選擇和行業一起把體驗做好,這是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是汽車,汽車可能是一個逃不開的話題,但是,這一次無論是ColorOS 13上的一些車體驗的探索,還是潘塔納爾未來對車的一些想象空間,我們也不想直接做車。目前我們這些沒有造車的企業,只想和車企一起在當下車的生態以及手機的生態中,把使用者體驗做得更好。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以前車裡爭的是到底是誰控制,我們不想爭這個。因為車有車的優勢,智慧座艙的很多功能是手機做不到的。手機有手機的優勢,還有很多成熟的APP生態系統,所以我們是在探索1+1>2的合作方式,選擇了一些汽車合作廠商。

第三個,潘塔納爾我們不叫它自研系統,我們還是叫它是跨端的中介軟體系統。而且我們做潘塔納爾的初衷是因為現在使用者有很多不同品牌的裝置,如果只是做手機,很多體驗想做卻做不到。我們是順勢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做了一箇中間件系統,對各個方面都有好處。首先,對使用者來說,不侷限於買OPPO的裝置;第二,對生態、對開發者來說,只要完成一次開發,可以在多端上部署;第三,汽車或者是其他裝置,很難再獨立建立一個完整的生態範圍,可以把手機上完整的生態遷移到其他裝置上去,所以這是一個多贏的選擇。

媒體:二位好。我有三個小問題,兩個關於設計的。一個是水生設計有一定的擬人化傾向,但是我看到系統介面裡設計最好的是時鐘介面,改動最大,但其他像天氣、變遷,和之前的版本包括日曆都沒有什麼變動,我想問是因為工作量比較大還是沒有完全按照水生的概念最佳化,還是說後面就是這樣?

第二個問題,目前設計完之後都是動態,比如錄音,有其他人來電話的介面,後期是不是有動態的圖形出現?

第三,是和車聯動的問題了,目前手機廠商對車有很多造車的想法,我想知道上汽或者其他車企,OPPO接觸的時候,對方的車企態度是怎樣的?大概就是這三個問題。謝謝!

陳希:我想確認一下,第二個問題是問Omoji在來電介面上的問題嗎?

媒體:對,現在是靜態的一張圖片。

陳希:先說第一個問題,在釋出會有提到時鐘的意義,大家可能會想是不是其他頁面還沒有應用到水生的設計?其實也應用到了的,但是這裡面有個理解的差異。水生設計不是說我們對它的造型和外觀上做很大的變化,這不是它的本意。大部分介面上,無論進行多少代,它大概都會遵循使用者的既有使用習慣和互動方式。但是,水生設計會進行一些深層次的調整。例如,你能看到一些其他介面裡的自重、間距發生一些變化,但它並沒有非常顯性、標誌性的全新圖形。類似時鐘的設計,通常要看一些耦合,我們看到介面上剛好有這樣的機會點去做一些有意義的設計,我們才會去做。但是,除此之外,設計還是應該以服務使用者為目的。並不是今天我們推出一個新的理念,需要把所有的介面、外觀全部重新整理一遍,未來也會遵循這樣的思路。

第二個問題,Omoji的問題比較簡單,這一代我們沒有做,未來我們會考慮把它做得更生動一點。因為Omoji本身就是會動的,它是仿生人的形象,未來也許還會支援到其他的一些介面上。

李傑:最後一個車的問題,我來回答。車企的態度,我們自己和車廠接觸下來都比較融洽,可能是因為我們的出發點就是共創、融合的方式,遵循的體驗就是,在車上使用更方便的就按照車的標準來,手機上使用更方便的就按照手機的標準來,兩邊進行打通,所以和各家溝通都非常受歡迎,因為沒有什麼意識形態之爭。現在我們支援的車鑰匙應該是所有車企廠商最多的,國內市面上20%的車企都支援我們的車鑰匙,特斯拉和理想我們都是安卓首家的合作。還有我們已經做了多年的充電生態,在車上怎麼給手機更快地充電,整個Air VOOC的體系在車上已經執行好幾年,現在也是覆蓋量最大,體驗也遙遙領先的。在車上快充,OPPO手機充的體驗是最好的。

我們是秉持為了把使用者體驗做好或者互相給對方增值的目的合作,所以無論是傳統車企還是新勢力的車企,我們都合作得非常好。

媒體:我有兩個問題。一個是我看影片咱們做了一個場景化的功能是很創新的。但是,還有一些體驗上的不完善,另外後續有沒有可能和其他的應用做深度的連線?因為之前也做過一些功能的開發,後面並沒有持續更多地接入,所以,在第三方應用合作上有沒有更多的計劃?這是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是關於互聯,因為現在我看好像有一些筆記本和OPPO手機的互聯有一定的要求,我在家裡試了一下,好像顯示卡太老了,它會提示。所以,筆記本方面你們是有計劃還是有更多的開發適配,包括蘋果電腦?就是這兩個問題。

李傑:我先回答一下。像AOD的功能,現在看只是一個資訊的展示功能,但它的背後是主動化服務的方向,像iOS在鎖屏上也做了類似的功能,但安卓有一個好處是AOD更方便。這個方向各家廠商也基本上都想到了,或多或少有做一些主動的推薦。但是以前我們做的時候不是以系統的想法在做,就存在做了一套東西適配5家、10家之後,又需要換一種展現形式的問題。

這一次,ColorOS 13上的AOD是把主動服務推薦做成系統化嘗試的開始,長期是在潘塔納爾中泛在服務的呈現。可以看一下我們演示的未來場景,其實就是在你需要的那個場景下,有合適的服務主動呈現,它不只是一種或兩種的呈現介面,也不侷限於AOD,可能在系統的方方面面都是可以實現的,例如,在看手錶、戴著耳機的時候,就會透過你所在場景推薦你需要的服務,這是我們現在做的方向。

陳希:第一個問題,我補充一下。可能不是從功能的角度補充,我從互動的角度補充一下。剛才李傑提到了一種更主動的互動,我們都理解它是未來很重要的趨勢。過去很多年都是用輸入式介面互動,我們給計算機或者給手機一個指令,它執行我們的指令,這是很明確的。還有一種是現在在汽車上有一種高階的智慧,未來二十年,坐上車之後,AI可以完成所有的事情,這是更高階的智慧。但是,在過程中會有一種中間階段,我們可以把它叫做介入式的互動、主動式的智慧互動。計算機和使用者之間開始有互動,是相互輔助,而不是單純的告訴它一個指令,AOD既有使用者參與的部分,也有手機反饋的部分。所以,它是一種雙向、新形態的互動,這也是我們一個有意思的嘗試。可能未來基於這個思路,會有很多類似這樣邏輯下的互動體驗發生或者產生。

李傑:第二個問題是PC。因為現在手機的廣泛使用場景,不是工作就是娛樂,而且現在工作的比例越來越大。我們在ColorOS 12上就釋出了在windows系統下,透過外掛支撐實現互傳互聯,體驗過之後是舒適的,。比用USB的體驗要好很多,很多USB都是老介面,速度不高,我們可以達到40~50m/s,這種無縫傳輸速度非常好。另外,對PC來說,我們也在往這個方面思考,未來肯定要覆蓋,因為它躲不開。

手機中國:二位好,我來自手機中國。我有兩個問題,第一個是隱私保護方面層面,ColorOS新增的隱私防護相關功能有哪些是針對中國市場打造?它可以為使用者帶來哪些體驗和升級?

第二個問題,我下午體驗了光線追蹤,我想知道OPPO對光線追蹤這項技術,未來除了桌布之外,還有哪些應用場景嗎?光線追蹤的技術在目前OPPO上已經實現了什麼樣的進展?我想了解一下,謝謝大家!

李傑:首先是隱私保護,其實隱私保護是很系統的工程,這一次很多在底層做的最佳化看不太出來。ColorOS 13上有兩個方面是比較看得到的,一是自動打碼,這就挺適合中國的分享場景,因為它需要和常用APP進行智慧識別,這是本地化的功能,當然海外也有類似。

第二個是三方的管理,這是國內的特色。因為我們更自由、更開放,國內的安卓生態有很多亂象,我們對這方面最佳化的功能叫“三方生命週期管理”。聽起來好像是很官方的話,從後臺資料統計看,每個月我們都數百萬次地在攔截第三方惡意APP對於使用者惡意通知、詐騙以及誘導下載的行為,我們自己看了這些資料都很驚訝。如果不做這些事情,可能就在一些不熟悉手機操作的人尤其是中老年人的手機上,無意就多了很多APP,獲取資訊甚至誘導付款。其實這些都是看不見的,但是很重要的。三方整個生命週期的管理從上架到下載過程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們做了很多AI化以及用網際網路的技術去識別進行自動攔截。

OPPO是國內最早佈局光追的,光追的實現在我們實驗室裡有很多場景,遊戲、桌布等。因為光追底層是塗層渲染能力,在各個地方都可以用得到,但它需要平臺的配合,如果平臺不做重組的最佳化,功耗會受不了,就只能是個玩具。如果像遊戲這樣的場景應用,必須由遊戲的廠商和開發者一起做,這已經在路上了,可能很快就會和大家見面。我們在光追領域佈局了全球圖層影象最專業的專家在做這件事。

媒體:我有個小問題,關於這次ColorOS推出了超算平臺,因為超算平臺是晶片級,面對天璣和驍龍兩大平臺,調優之後會有差異性嗎?或者前期你們在除錯過程中,你們遇到什麼困難或者有什麼區別?

李傑:超算平臺是我們做計算機結構體系上的一個大技術課題,這一次實現了部分應用,還有一些在開發的路上。這次核心是兩個:一是指令集排程,和MTK、高通沒有關係,任何硬體平臺都存在這樣的問題。手機廠商不做晶片很難參與到裡面去,所以就只能對錶面的UI層、CPU、GPU、大核小核去做排程,顆粒度很粗,不精細。有時候一個多工,可能只需開核裡一個小的指令集就可以。所有平臺的效能和功耗曲線走到某個節點的時候,前面是線性,效能越高、功耗越高,再到瓶頸點,就是功耗特別高,效能提升一點點。以前打不開晶片集的時候就會一直跟上去,就會發現燙了,並且卡了,這就是資源的錯誤呼叫。所以,在這裡面,如果能猜到晶片級的指令集,不管對哪家品牌來說,我們用Find X5 Pro測試,只是跑分的話,能夠多跑七八萬,將近10%的提升。另外,我們用《王者榮耀》去測,可以有5%的功耗降低,功耗降低了,會發現溫度也降了一度。如果晶片提升一個這樣的量級,也得是代際的提升了,因為這次我們用了晶片的排程策略,就很好地實現了這個點。

手機之家:二位好,我來自手機之家。這個ColorOS 13有個無國界插畫的功能,在加入這個功能的時候,初心和驅動力是什麼?未來ColorOS系統會做更多無國界插畫這樣的視覺化最佳化嗎?

陳希: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關心過這個問題,其實我們內部做的時候這是一個還蠻有意思的專案。大家知道Color OS前幾代介面的輔助圖形是比較強化功能性的,相對來講比較乏味。我們看到之前氫OS上有過類似的設計,而且這個設計還不錯。我們想說在可以在各取所優的情況下,能夠把一些好的體驗再提升一個檔次,所以我們也做類似這樣的趣味性設計。在趣味之下有一些功能性的最佳化,可以幫助OPPO在全球市場裡有一些正面的影響。我們也會從包容性的角度考慮插畫的意義,裡面應用的人物形象都是比較多元的,。

所以,未來我們肯定會在系統裡注重偏向國際性、包容性的設計,這是全球化產品的一個基本要求。

媒體:您好!我有兩個小問題,第一個是這次ColorOS和潘塔納爾一起釋出了,實際上ColorOS 13沒有完整的潘塔納爾,我還是想問一下,對內、對外,內部潘塔納爾和ColorOS是屬於一個業務部在進行推進嗎?比如潘塔納爾1.0、2.0是共同推進,還是分別迭代呢?這是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我看到潘塔納爾的白皮書,有參編企業,以上汽集團為例,剛才您提到了車鑰匙解鎖的功能,現在車機很多,為什麼會在潘塔納爾裡只有上汽加入,其他車企為什麼沒有加入呢?

李傑:先說第一個問題。 ColorOS是整個OPPO旗下所有產品的軟體作業系統,是基於安卓之上搭載的OPPO自己的作業系統。這次ColorOS 13是把OPPO旗下所有裝置都統一,無論是手錶、平板、電視還是手機都是ColorOS。潘塔納爾是to B的品牌,第一階段,我們核心還是面向行業裡的開發者和生態合作伙伴釋出和溝通。對潘塔納爾,我們是抱著5-10年慢慢見效的、開放的跨端生態系統去做的。

第二個問題是為什麼是上汽,其實是因為走得更近。我們和很多車企都在同步對接,因為車的週期,大家也知道比較久,並且現在車尤其是智慧座艙理念出來以後,有大量合作需要研發,各家開發資源都挺緊張。所以我們現在的這套架構和展區展示的體驗,其實是和很多家車企都在進行中,只是因為和上汽的合作走得比較快,所以第一次在上汽搭載並呈現出來。我們與理想、小鵬都有很深入的合作,它們會根據自己車的上市計劃逐步推出來。因為上汽的車型比較多,很快透過OTA就有一些功能的落地。

媒體:我有兩個問題。一個問題是關於IoT的賬戶體系,舉個例子,比如華為會用一個類似於HMS Core這樣的東西統領它在不同服務和裝置之間的部分,而且消費者會反饋所有的裝置第三方品牌也要裝HMS Core,是很麻煩的事情。OPPO的系統不可避免要在第三方的系統上跑執行,OPPO作為中間商怎麼解決這個問題?是不是也有類似的HMS Core,比如OPPO IoT和其他層面的會用IoT的方式解決?這是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是關於底層的問題,因為您提到潘塔納爾的時候,它不管底層是跑RTOS還是大量的顯示是跑在ALSP上,你們是如何解決不同底層之間和上層使用者層的關係?不同的使用者底層如何實現所謂你們的使用者體現和資訊流轉?謝謝!

李傑:先說賬號。在我們分析來看,如果是硬體和硬體之間,其實打通建立無感連線、建立互信身份最好的方式就是用賬號,所以在硬體層面,如果體驗好的話,我們首先是考慮OPPO自己的賬號體系做到統一。

第二,硬體是一方面,還有一些服務和硬體之間的打通,就不侷限於OPPO的賬號了,比如美團、打車的應用,不需要是OPPO的賬號,但是我們知道你的手機或者裝置上有出行的APP,並且經常使用它,我們就會把你的服務進行流轉。所以,對硬體與服務、服務與服務之間,我們不想強制用OPPO的賬號打通,但硬體上除了一些近場連線之外,是必須用OPPO賬戶進行統一的授權和互信機制。

第二個問題有點偏技術層的,我回答不是很專業。從我們自己的專案經驗看,ALSP海外和國內還是不太一樣,國內自主性更大一些,所以在國內更多要做到的是和不同的裝置、服務平臺打通,其實在ALSP上去做沒有太大的限制和問題。在海外,有很多基礎的應用是在ALSP裡面包含的,包括一些基礎的協議都是Google主導,所以在海外,我們和ALSP繫結更深入一些。舉個例子,我們的手錶在國內用的是自己的系統,但是海外用的是Vare OS,是谷歌主導的那一套,它對海外的一些裝置底層協議的互通以及服務、功耗的控制、統一的設定更有優勢,這也是我們和Google的合作越來越深入的原因之一。

媒體:我有一個問題,系統在系統的流暢性功能和介面設計上,我想知道在內部看來,ColorOS哪個是最希望使用者強感知?它總有一個優先順序,是怎麼排列的?

陳希:我覺得這是挺好的問題。幾年前,應該是ColorOS 12、11包括7的時候也講了這樣的理念,只是用了不同的措詞,這裡有個“基本體驗”的概念。這些年ColorOS發展還是有一些進步,我們也會思考反思一下當時我們做對了哪些事情,在反思得失的時候會有個基本的結論,我們做得非常好的東西是基礎體驗。

這個基礎體驗裡包含了穩定、流暢、安全可靠,因為基礎體驗是一個非常高階的體驗。去年在釋出會上講流暢的時候,因為去年流暢對大家都是很難,是一個非常大的課題。到了2020年、2021年了,有的系統還會摔在流暢的基礎性問題上,可見在手機軟硬體發展過程中,基本體驗是時常重新整理的。所以,任何時候基礎體驗都是核心中的核心,任何在上層所謂的花裡胡哨的東西,如果你的注意力被那些東西吸引了,那麼你就很可能栽在基礎體驗上。所以毫無疑問是基礎體驗,包含了穩定、流暢、安全可靠這幾個部分,像和設計強相關、高相關的是流暢,我們基本是每年演進。

多說一句,今年比較特別,我們還在內測階段的時候,使用者拿到手機第一感覺是很流暢。過去我們也做到流暢,但是在測試階段,使用者還沒有這麼早的感知,但是這一代在測試階段,使用者已經明確感覺到了。當然讓使用者找到底做了什麼事,讓他感受到很流暢,其實使用者是不知道的。我們發現並不需要追求讓使用者懂,但要追求讓使用者感受得到,整個體驗的理念就做了一些方向性的調整。例如,從前我們追求顯性、大顆粒度的變化,到追求一些深水區的、隱性的變化;我們透過大量微觀的細節帶來一些宏觀的體驗上的變化,這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因為這也是手機廠商這麼多年來極度充分競爭的結果,不要再妄圖用錦上添花的“花”能夠獲得真正競爭力,這是不可行的。所以我們核心的注意力和精力一定是放在“錦”上。不知道這樣的回答是不是合適?

李傑:我補充一下,設計最重要的還是體驗好的感知,而不是某一個畫面。我們自己分析調研報告和第三方的調研報告都會問“你希望下一部手機哪方面得到提升”,超過30%以上的使用者回答都是“我的手機要更流暢”,其實這個流暢不是我們說的流暢,使用者端的流暢包含了通常的設計,包括動畫的流暢。量子動畫現在是4。0,其實做了很多東西是看不到的,但用起來會流暢一些。第二個有效能上的流暢;第三,有體驗上的流暢,這次ColorOS 13上我們做一鍵入會。大家也經常開會,我用了以後體驗真的爽了很多,它有很大的改變嗎?並沒有,它只是把連結智慧的匹配到日程提醒裡,點一下就進去了,這就是體驗的流暢。最後,就是好用、體驗好,這就是我們想給使用者做的。

媒體:我有一個小問題,網上有一些粉絲關心,大家都知道驍龍8的情況,目前在效能和續航、發熱最佳化上,OPPO內部有沒有基於驍龍8平臺內部的最佳化,有明顯效果嗎?

李傑:不得不承認,晶片還是整個手機的核心模組,所以它大概定義了絕大部分的體驗效能。但是,剛才舉例了,就像ColorOS 13在Find X5 Pro上的體驗,我們感受很多,遊戲上功耗能可以降1度,整個續航有5%的提升,跑分的效能也有提升。目前,做出這套遊戲超算平臺是不區分於各家晶片平臺的。

媒體:我有兩個小問題:一是提出的AI網路預測,它對通訊服務來說是非常有用的一個功能,實際使用中有有切身體會,請問一下它的技術原理是什麼樣的?第二個問題,為什麼這次Reno7要比Reno5和6晚更新?

李傑:AI的網路預測這次釋出的更新場景是地鐵站。其實,它背後是一套大資料的訊號網路地圖,並且還在實時的更新。所以,在地鐵上是我們第一次嘗試,因為地鐵上相對比較固定和便於收集網路訊號的資料。未來的演進方式可能是每個人經過的網路都是不一樣,無論是自駕還是坐車、坐地鐵,每個人的訊號都不一樣。我們希望建一套完整的個人訊號地圖,總會有一些訊號不好的時候,我們在某一些場景提前為你預載入一些資訊和內容,讓你的體驗更流暢。它不能完全解決沒有訊號的問題,但我們做一步是一步,高鐵是第一個場景,後面陸續會有其他的場景。

第二個問題是Reno7,可能下來我需要再確認一下,因為我確實不知道每一個機型型號是這麼安排。但是,我們會基於一個原則,這次ColorOS 13是覆蓋2億的使用者,第一批已經覆蓋了非常多,可能有100多款機型。ColorOS 13只要不會給老使用者帶來負面體驗,沒有負面的情況能升級的會全部升級,尤其是這次旗艦機是三代同堂一起升級的,這也是以前沒有做到的。而且我們實現了中國、海外同時公測也是第一次,所以ColorOS 13有很多適配上的突破。謝謝!

媒體:你好!我有兩個問題。第一,之前推出Find N的時候,當時看到ColorOS針對形態做了很多最佳化,我想問一下未來有沒有可能OPPO推出豎軸、卷軸的東西新形態的產品?ColorOS有沒有針對新形態做出相關最佳化的準備?

第二個問題,一加回歸到OPPO以後,已經換成ColorOS,這次ColorOS 13上也可以看到時光鎖屏和場景的東西很經典,有一加元素的東西,我想問一下這兩個品牌在系統層面會不會有差異化,還是會逐漸融合成一個整體?

陳希:我先回應一下新形態的部分。未來新形態肯定會有,我們可能會持續推出創新形態的產品。那麼,對於ColorOS來講也會圍繞新形態做一些新的體驗。在一些已經形成非常深入習慣的直板機上,做新的體驗就像剛才講的並不會特別多,但是不排除我們藉助這種新的形態還會再有一些新的體驗出來,就像我們在做雙指分屏,上一代雙指分屏也是一個比較好體驗,現在行業以及一些友商也在做,慢慢也許會成為一些標誌性的體驗。我們希望能夠在一些機會點的風口上,創造很多無論是產品、互動、技術上的創新體驗出來,並且我們也希望能夠在這些體驗上做一些引領,定一些標準,提出一些給消費者帶來前所未有全新體驗的功能。

李傑:我們結合了一加手機使用者喜歡的功能,因為一加以前的氫OS無論是國內還是海外都承接了非常不錯的體現。這次合併之後兩邊1+1>2,好東西相互融合。所以隱隱約約會看到它的影子,這些影子都是精華。

第一個新形態上的話題,我們內部也在聊未來設計的幾個方向,到底做什麼樣的設計,無論是一加還是OPPO的裝置,核心是要解決幾個問題:第一,要解決使用者的實際問題,第二要透過一些輕量技術解決問題;第三,要做一些創新性的嘗試,所以像摺疊屏對設計領域來說很難,對手機設計體驗來說是很難的機會點,是可以做出不同的場景體驗和互動設計的,我們也很珍惜這樣的機會。像技術結合,最近最明顯的就是智慧,怎麼讓智慧設計更智慧,實現真正的智慧,在常見的感知能力、服務的碎片化以及現在更多的AI能力上是能夠把手機變得更智慧的。

所以,現在核心最大的問題就是裝置過多之間的一致性體驗問題,對我們來說可能會往這三個方面去做一致性的好的體驗、更智慧的設計以及更創新形態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