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人在清朝目睹砍頭,圍觀群眾歡呼不止,他感觸很深留下一段話

耀光的日光下,劊子手揮舞著手中厚厚的刀柄,刀和即將掉下的頭顱之間隔著幾十釐米的距離,只要劊子手朝著細軟的脖頸劃去,一個生命就要和他生活了許久的世界道一聲再見。

英國人在清朝目睹砍頭,圍觀群眾歡呼不止,他感觸很深留下一段話

在他的周圍站滿了他的同類,黑色的頭髮,黃色的面板,曾經他也站在這烏鴉壓的人群中,

凝視著臺上即將離去的魂靈,那時候的他內心裡有好奇,有激動,還一絲絲說不上的快感。

以至於到了後來。每當看到人類宰殺動物的畫面時,那種快感會油然而生。

以上是部分根據民國時期綿山老人的著作《粵東舊事》而改編。

英國人在清朝目睹砍頭,圍觀群眾歡呼不止,他感觸很深留下一段話

據著作的前言記載,綿山老人在晚清擔任過劊子手,經過那麼多殘酷的場面,作者的描述或許具備某種真實性。

吉伯特威爾士

任何一場事件從內部觀看和從外部看,觀看得出的結論截然不同,參與其中的人往往會犯一些“不識廬山真面目”的錯誤,而外部觀看則是單純地觀察眼耳鼻舌所接觸的世界。

英國人在清朝目睹砍頭,圍觀群眾歡呼不止,他感觸很深留下一段話

晚清時期就曾有一個英國洋人,叫做吉伯特威爾士,此人對擁有著五千文明歷程的中國充滿好奇心,乘坐輪渡踏上夢想中神秘的土壤。

促使他前來的是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的一本遊記,馬可波羅元朝時期到中華遊覽,見識了天朝上國的繁華,將琉璃誤認為珍珠瑪瑙類的寶物,將金色的裝飾誤認做黃金。

於是在書中寫道:“東方是一個遍地黃金的國度。”

英國人在清朝目睹砍頭,圍觀群眾歡呼不止,他感觸很深留下一段話

吉伯特威爾士到來的時候,鴉片戰爭已經開啟,真金白銀、古董奇玩正在如滔滔流水般向西方流入,國人因為鴉片的摧殘,精神日漸萎靡不振。

吉伯特威爾士忽然覺得太容易到手的事物,反而顯得不那麼可貴。於是他決定換一種思路去審視這個古老的國家。

彼時西方已經完成了文藝複習和啟蒙運動,猶如一個進化到下一個階段的文明,在研究上一段文明的風俗習慣。

首先引起他好奇心的就是清朝的各種刑罰,從扣押犯人,施展夾棍、仗刑,到最後簽字畫押,秋後問斬,中間夾帶著種種其他力量可以介入的縫隙。

英國人在清朝目睹砍頭,圍觀群眾歡呼不止,他感觸很深留下一段話

尤其是最後一個秋後問斬的環節,更是引起其十足的好奇,從這個地方也可以看出人性是一方經不起試探的深淵,一旦深入其中,就會聽到魔鬼的呼喚。

如同浮士德和靡菲斯特之間的賭約,賭約開始的過程就是一步步接近黑暗的過程。

吉伯特威爾士起初並不知道打開了魔鬼的大門,在《龍旗下的中國》這本書中,他清楚地看到並記錄了劊子手行刑的場面。

那是晚秋的季節,在清朝人的眼中,這是一個肅殺的季節,清人偏重五行金木水火土,四季分別對應不同的屬性,春日萬物復甦,草木旺盛,故以“木”為代表。

英國人在清朝目睹砍頭,圍觀群眾歡呼不止,他感觸很深留下一段話

而秋日萬物凋謝,則以“金”為主,金通俗意義上可以理解成流通的金錢,清人看來,金錢最是無情,他們自很早之前就認定這句話:

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秋日和“金”之間存在著共同的品性,造物主為土地上的生命體定好了死期,人類作為其中 一分子,這個時候選擇離去,在黃泉的路上顯得熱熱鬧鬧,有些夥伴相配。

吉伯特威爾士的描繪

交代完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接下來就是行刑現場的描繪,以一個在外族人的眼光去評判中華民族,拋開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情況,不妨去審視事件本身。

英國人在清朝目睹砍頭,圍觀群眾歡呼不止,他感觸很深留下一段話

書中寫道:清人們伸出長長的脖子,好像一個個伸長脖子的鴨子,看著自己的同伴被放到鋒利的刀刃下,他們眼中沒有絲毫的同情,好像事件本身與他們無關。

犯人在臨死前要巡街,巡街的第一重目的簡單明瞭,以儆效尤。

他們透過廣而傳之的文書已經瞭解犯人的罪行,不知是為了彰顯個人的正義善良?還是為了和犯人劃清界限?

英國人在清朝目睹砍頭,圍觀群眾歡呼不止,他感觸很深留下一段話

或者沿襲著某種沒人知道的古老習俗,他們的手裡會準備好發臭的雞蛋,腐爛的菜葉,待犯人來到各自的面前時,他們會使出幾乎可以說是渾身的力氣,狠狠地擲出。

犯人呢?好似提前做了準備,在人群中宛若一尊石化的雕像,沒有眼淚。

我無法去實際採訪犯人,他即將奔赴死亡,轉而求其次,我找到一旁的觀者,他們也不明白為什麼會有沿街懲治罪犯的傳統,只覺得好玩。

英國人在清朝目睹砍頭,圍觀群眾歡呼不止,他感觸很深留下一段話

吉伯特威爾士頓時啞口無言,在提出問題之前,他預設好幾十種可能會出現的答案,始終沒有往娛樂的方向靠攏,那一剎那間他頓時感覺到生命的荒唐。

時間還在一分一秒地流逝,最後行刑的時刻馬上就要來臨,士兵們告訴他:“你不可能接近死囚犯,這是規定。”

剎那間他心中蕩起疑問的漣漪,事實果真如此嗎?

他決定按照清人慣有的做派試一試,首先他晃動了口袋裡的金銀,其次掏出一些銀兩放到士兵們的手中。

英國人在清朝目睹砍頭,圍觀群眾歡呼不止,他感觸很深留下一段話

原來嘴巴咬得和鋼鐵一般堅硬計程車兵,慢慢地露出笑容,允許他進入近距離接觸囚犯。

在群眾的歡呼聲中,他若有所思,後來把對這件事情的體會,寫到書中:

清人的智慧,幾乎全部體現在語言中,他們將語言的遊戲玩到極致,語言的目的並不是取得某場辯論賽的勝利,這不是他們求取的最終結果。

英國人在清朝目睹砍頭,圍觀群眾歡呼不止,他感觸很深留下一段話

他們最終求取的結果就是你兜裡的金銀,如果你聽到第一次聽到拒絕的聲音,就選擇放棄,說明你還沒有完全適應這個國家的行為做事和風俗習慣。

結語

一個外國人能有如此深切的體會,是好事呢?還是壞事呢?

英國人在清朝目睹砍頭,圍觀群眾歡呼不止,他感觸很深留下一段話

我們承認每一個民族,都有著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每一次歷史的進步就是改進問題的過程,讓本民族的文化更富有傳承的力量,幸而我們的文化相容幷包。

因而我們才能頑強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取得一次又一次輝煌的成就,讓世界為之側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