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縣長父親》受質疑背後

近日,山東省德州市作家協會發布的一份徵文比賽獲獎名單引發熱議,原因是一篇題為《我的縣長父親》的文章獲得了一等獎。在強大的網路輿論影響下,當天,該作家協會官方微信公眾號刪除了這則訊息。

為什麼一篇獲得地市級作協獎勵的徵文引起如此大的爭議?我個人認為,既有文章標題、內容本身的原因,也有時代發展的因素。

首先,標題的原因。這個標題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某電影中“我的區長父親”的橋段。有網友認為,標題是妥妥的“炫父”,是典型的“坑爹”;也有網友質疑“是不是因為作者的父親是縣長,所以才獲得了一等獎?”……但是,這是一份“廉潔文化主題徵文”,廉潔文化徵文當然涉及官員,“我的縣長父親”恰恰是一個非常貼近徵文要求的題目。我們不能因為有了網路中的梗,或者其他非規範網路語言的盛行,影響了正常規範的文學用語。從這個角度來講,德州市作家協會也缺乏應該有的擔當。

其次,內容的緣故。《我的縣長父親》一文在網路上公開後,看過原文的網友都可以發現,作者用詳盡的筆觸和第一人稱,回憶了自己父親作為當地第一任民選縣長的工作經歷,內容很多是援引父親的筆記本內容。有部分網友質疑說“沒有文采,夠不上一等獎”。我想他們一定是誤會什麼是“文采”了,以為什麼文章都要寫成《滕王閣序》。這篇文章雖沒有華麗的詞藻,高調的口號,但飽含深情,平實動人。就我多年的文字工作經歷來判斷,一個地市級範圍內的廉政文化徵文,一等獎有這個水平應該算是比較成功的了。

第三,時代的影響。我認為這才是受到質疑的主要原因。文章作者本人是個退休的老太太,其父1988年已經去世,其事蹟也主要發生在上個世紀五十至七十年代。以老太太的年齡,對網路中的梗不可能那麼瞭解,所以採用了一個貼切而又敏感的標題。廣大網友年齡偏年輕,看網文通常又只看標題,生活的時代與事情發生時間的差距太大,才導致一個焦裕祿式的好乾部,被直接與當今社會上的“拼爹”、“拼背景”等現象聯絡起來。

由此我也想到,前段時間與女兒聊天,讓她關注我的頭條,給我增個粉兒,順便提點兒意見。沒想到人家沒有一點兒興趣,直接予以拒絕,還懟了我一句:你們已經與網路時代脫節了!想我一個30多年從事青少年教育的專業人士都如此被嫌棄,何況一個退休老太太啊。

《我的縣長父親》受質疑背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