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思維」第一性原理:創新的途徑

導語:為什麼同一種商業模式,有的人運用就能成功,有的人運用就會失敗?而且諸多模式是不可複製的?那是因為在現代社會,一味地借鑑同行,已經很難適應社會變化。創新才是企業生存的根本之道。那麼該如何創新?

「戰略思維」第一性原理:創新的途徑

美國的“矽谷鋼鐵俠”埃隆·馬斯克曾談到自己成功的秘訣是第一性原理。憑藉該原理,他在四個不同的領域(軟體、能源、交通以及航天航空)進行了顛覆性的創新。

他說:“我們運用第一性原理,而不是比較思維去思考問題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在生活中總是傾向於比較,對別人已經做過或者正在做的事情我們也都去做,這樣發展的結果只能產生細小的迭代發展。”

什麼是第一性原理?

它原本是一個物理學專有名詞,要求從頭計算,不需要任何引數,只需要一些基本的物理常量,就可以得到體系基態的基本性質。

「戰略思維」第一性原理:創新的途徑

因此“從頭計算”、“不需要引數”這種物理思維便轉化成一種全新的思維框架,

即在解決問題時,要勇於打破知識的藩籬,迴歸事物的本質,去思考最基礎的要素,在不參照經驗或其它的情況下,直接從事物最本源出發尋求突破口,逐步完成論證。

如何尋找事物本質的突破口?

人類的思維方法有兩種:歸納法、演繹法。

「戰略思維」第一性原理:創新的途徑

歸納法是一種由個別到一般的推理。

歸納法的分類有兩種,即空間歸納法和時間歸納法。

空間歸納法

是,從一個地方,一個群體的性質,推論到到所有地方,所有群體的性質。例如:在歐洲看到的所有天鵝是白色的,在亞洲看到的天鵝是白色的,在非洲看到的天鵝是白色的,所以全世界的天鵝都是白的。

我們憑藉諸多經驗感知,堅定了全世界的天鵝都是白色的信念,但是後來我們在澳大利亞發現了一隻黑天鵝。於是,我們的信念就崩潰了。“黑天鵝”事件也由此而來。

「戰略思維」第一性原理:創新的途徑

時間歸納法則

法則,根據在過去或者現在積累的經驗,推論未來,認為未來也和現在和過去一樣。例如:太陽總是從東方升起,所以,將來太陽會繼續從東方升起。

「戰略思維」第一性原理:創新的途徑

時間性歸納法有一個致命的認知漏洞,那就是時間性歸納法有一個“隱含假設”——未來和過去一樣。但是,未來和過去真的一樣嗎?所以,時間性歸納法只能得出機率性趨勢,不是必然結果。

演繹法是從一般到個別的推理。

關於演繹法有個經典推論——蘇格拉底經典三段論:人都要死的;蘇格拉底是人;所以蘇格拉底要死。

但是要保證“人都要死的”這個前提是正確的,才能得出最後的結論。那麼“人都要死的”的理論如何得來的?答案是基於歸納法的經驗感知。

所以,演繹法有一個要求,那就是這個前提不能來源於歸納法。

如何保證我們的前提的準確性?方法就是這個前提也是由演繹推理而來的結論。於是,形成了一個演繹鏈條。這個鏈條必須有一個準確,真實的元起點,作為推論的基石,這就形成了第一性原理——First Principle。

而兩千多年前,亞里士多德就提出了;“在每一種系統的探索中,存在第一性原理,這是一個最基本的命題或假設,不能被省略或刪除,也不能被違反。”

第一性原理如何運用?

以埃隆·馬斯克的為例。他在做電動車特斯拉時,平常人認為幾乎不可能成功。因為當時電池的價格600美元/ 千瓦是市場的公價,在短期降不下來。

而埃隆·馬斯克面對這個問題的時候,他的思維方式則不同。

首先,他問自己,電池的成本是什麼?無非就是電池元件成本以及人類協作過程中的成本。

然後從最核心的問題開始著手,然後一步步解決它。如何降低這些成本呢?

其中,電池元件是最大成本,電池由鐵、鎳、鋁等金屬構成。於是,透過對電池元件的生產流程、產地、供應鏈等進行重構和不斷地迭代最佳化,他發現,從倫敦金屬交易所購買鋰電池組的原材料,組合在一起,只需要80美元/千瓦。

概而言之,即“溯源”、“拆解”、“重構”和“迭代”。

掌握好好第一性原理,原本無計可施的事情或許就有了頭緒。

比如,萊特兄弟在開始設計飛機時,很多工程師都覺得如果人類想要飛的話,就得像鳥一樣扇動翅膀,結果全都失敗了。但萊特兄弟想明白了一件事,從根本上講,飛機壓根不是鳥兒,應該尋找更底層的技術原理,最後受到帆船的啟發,將飛機的機翼變更成帆形。飛行靠的是空氣動力學(第一性原理),而不是仿生學(比較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