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引擎解決問題課程覆盤總結

近日,參加了為期一天的《創新引擎-如何啟動創造力解決問題》的課程培訓。下面進行一下課程覆盤總結。

1。O-資料記錄(Objective)

課程主要分為四個部分:瞭解創造力,創造力目標建立,發揮創造力和收穫創造力。

1)瞭解創造力:認識創造力,打破線性思維的能力,隨機連結的能力

課程引入式地介紹了創造力與天賦、年齡的關係,創造力和創新的聯絡與區別,創造思維與邏輯思維的思維屬性,並從多個例子中對比了邏輯思維和創造思維的不同,分析了大腦“懶惰”的本性以及慣性思維產生的根源。創造思維屬於在寬度層面的廣泛發散思維,是基於變動和改進的基礎,從想法誕生往後延續思考,考慮各種發展前景與結果,旨在找出更多的方案做最優的判斷;邏輯思維屬於深度層面的剖析延伸思維,是基於穩定和經驗的基礎,從想法的來源與規律進行思考,考慮如何沿用經驗和習慣正確地處理事情,旨在為事情的做法找到以往的依據從而證明解決問題方法的正確性。與創造力相關的兩個能力:打破線性思維能力和隨機連結的能力(在課程學習中,杜老師進行了兩次的隨機連結課堂實踐,“餐廳專案”和“隨機詞造車”)。

2)建立創造力目標:透過現象看本質分析建立創造力目標

建立創造力目標,就是要在全面描述事情現象的基礎上進行問題本質提取,針對事情的現象要多問幾個為什麼,區分問題是現象還是本質,是否是真正的問題還是唯一的問題,問題能否進行再度剖分,問題之間的邏輯關係是怎麼樣的……此類分析個人理解形式上雖然像魚骨圖,但更多的是確定一個問題目標,而不是分析這個問題產生的原因。針對描述問題現象,老師舉過很多例子(大城市房價高、醫護人員工作態度消極、城市道路擁擠等等),關於分析問題的本質,更多是利用創新思維的發散層面進行列舉,分析問題之間的聯絡,找到最關鍵的問題,設立問題目標。思考流程舉例:大城市房價高-大城市資源廣機會有能力的人湧入-如何將大城市的人進行二三線城市分流?尋找正確問題目標的過程其實就是創造力運用的過程,透過問題現象,進行本質問題分析,從而設立問題目標。

深度分析事情本質然後提取問題點,設立創造力目標

3)發揮創造力的方法:另闢路徑法,質疑現狀法,隨機連結法

另闢路徑法是打破固有思維的有效創新方法,通常人們的固有思維就是用已有的方法應激性的解決這個問題(大腦的“懶惰”就是能少思考就少思考,建立應激性模式是最簡單直接的路徑)。但是條條大路通羅馬,我們思考的目標是解決問題,找到解決方法中蘊含的原理才是關鍵,知道了原理,方法就會更多,因此另闢路徑法的思維途徑是:問題目標-直覺方案-原理-創新方案-原理-引申方案。課堂上以“如何建立鼓勵員工創新的制度”為例,5個小組的學員進行了例項展示。

質疑現狀法是在現狀羅列(外在特徵和內在含義)的基礎上,進行現狀的質疑,尋求更好的方式或者更佳的途徑,課程以“礦泉水瓶如何創新”為例,從外在特徵(材料、形狀、顏色、大小、容量、方向、結構、順序、原理)和內在含義(5W1H模式、產品三層次模式)進行例項講解。

隨機連結法是更加海闊天空的發散思維模式,利用完全隨機的一個事件,羅列出描述這個事件的多個關鍵詞,然後將要解決的問題目標與隨機事件的關鍵詞進行匹配,改變了慣性思維,從而進行了主動創意。從課程前部分的分析也可以看出,人的固有思維是大腦“懶惰”的表現:人的思維是經驗主義的“模具”,人的思維是喜歡“單一線性”,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減少思考。而隨機連結法是主動創意,主動改變了思考的路徑,透過先設立“新終點”,反向與“起點”連結(LINK)的方式,進行了創造性的問題解決。隨機連結法一般適用於新產品、新業務開發,營銷模式的推陳出新,產生新的服務系統或體驗的模式,公司戰略和盈利模式的創新等。

課程中還穿插了一個很重要思維方法-延遲判斷法,遇到問題不要急於下結論,延遲判斷才會做出更加全面科學的判斷,“三思而後行”。

2。R-課程體驗(Reflective)

1)在忙碌的工作中能夠花一天時間進行專項培訓,經歷是難能可貴的;

2)能夠在課堂上跟隨老師的思路,領略前輩們的風範,心情是愉悅的;

3)多個例項分析過程記憶深刻,講解知識點廣泛而不枯燥,是無壓力的;

4)採用學員積分制的形式激發學習積極性,相較普通培訓是更加有效的。

印象最深的是另闢路徑法和延遲判斷這兩點,另闢路徑可以打破固有思維,對工作生活都有很好地幫助,能夠提高事情解決的自主性而不是僅僅是按照固有的思維模式參與其中即可;延遲判斷對於我來講是必須學會的一門藝術,遇事就想迅速解決處理固然是好事,但是沉不下心來去思考,去挖掘事情本質和內在的邏輯關係,很多時候匆忙做出的決定和計劃,執行起來往往是無用功,並且還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3。I-課程理解(Interpretation)

關於創造力的課程或者相關的培訓,之前在學校裡也參加過,像“批判性思維”課程或者無領導小組討論等活動,但是從未有本次課程講解的深刻和生動。純粹的說課程理解往往是泛泛而談,真正的理解是融會貫通學以致用,這需要時間和實踐,我想本次培訓對我的工作是有實質性幫助的,至少在另闢路徑法和延遲判斷法兩個方面我會加以運用。在課程中聆聽老師的豐富專案經驗和總結出的知識財富,也是一項寶貴的經歷,人生,就是要不斷地豐富經歷才會進步。

4。D-實踐決定(Decision)

要意識的去克服大腦的懶惰-慣性思維,遇事不要著急下結論,透過現象分析全面去挖掘事情背後的本質。例如:遇到業務發包需求,並不是不做全面分析就著手發包事項,肯定是需要分析這個需求的來源、部門提出這項需求是要解決什麼問題、能夠透過其他方式進行解決;發包的話有多少可能的方案?合同簽訂後,業務執行過程中能否總結提煉問題解決原理然後找到更加便捷的措施?業務完成後的ORID覆盤,形成“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工作中改掉自己著急下結論的缺點,延遲判斷並不是不作為,而是分析理解透徹以後進行的科學的全面的最佳的結論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