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興亡對企業管理的啟發

明代的興亡對企業管理的啟發

最近有空把《萬曆十五年》這本書看完了。在上下班空的時候也聽完了《崇禎那些年》。說說感悟吧。

明代的最初認知是始於小時候很火的電視劇“穿越時空的愛戀”。記憶中除了穿越之外還有就是朱元璋的喜怒無常的殺人。當然,歷史上的他也確實殺了很多人。無論是藍玉案還是胡惟庸案,殺的人都是上萬的。後來也有機會看了明朝那些事。也多整個明代有了一個大概的瞭解。結合最近的兩本書,談談觀點。

明代的興亡對企業管理的啟發

明朝在建朝之初,朱元璋就立志明朝要一朝萬代永遠傳承下去,並且透過種種方式試圖去打破王朝輪迴的週期命。為此,他大殺功臣,建立職業傳承製度,對貪汙零容忍等等。試圖用以一個不怎麼流動,不怎麼改變的社會形態來讓王朝永遠流傳下去。但是隨著歷史車輪的前進,貧富最終還是會拉開差距,權利還是會趨於集中。一切還是會往那個方向前進。為此,後續繼任者以德治大力代替法制,希望用道德來約束大家。並且德發展到巔峰造極的地步。社會中,禮儀,道德為第一。為此不惜浪費社會資源,以近乎迂腐的一些方式去維持、且在皇上與大臣的權力爭鬥之間,權利也越來越往大臣這方面偏。特別是萬曆崇禎等明朝中後期。在書中也能處處看到他們的無奈。以至於到了一個政策能不能有效實施,成效如何是取決於事情本身與所有文管系統的習慣是否相安無憂。否則便是空中樓閣。而文官系統之間也是相互爭鬥。例如東林黨,只要這個政策是對方提出的,哪怕它百利無一害,那我也要拼了命去阻止他。整合朝堂變成了爭鬥的舞臺。皇帝想幹點什麼很難(前提皇帝也要有魄力和能力)。面對體制上的欠缺嗎,也更多的依靠個人的責任感去彌補。但是這樣下去遲早會出大事、面對這些,萬曆選擇了不管不顧,不上朝30年。在此期間,無論是國內外的局勢均往不利的方向發展。雖然末代皇帝崇禎很勤奮很努力,但是第一前面的挖坑太大,第二他本人也有一些性格方面的缺陷(準確來說他是一個勤奮的人,但是不是一個做皇帝的人)導致了明朝的滅亡。

明代的興亡對企業管理的啟發

其實從明代歷史的變革中,我們也能把企業看作一個王朝,看看其中有什麼啟發

1。從明朝歷朝歷代來看,當確立趨於集中時候,且只要皇帝不是太差,這個朝代相對來說發展還是比較好的。而當權利分散時候,指望道德去約束臣子是不現實的,明朝有太多的滿口仁義道德的偽君子了。人性擺在那裡。當這種形勢下,往往會導致資源的浪費,國力的衰減。所以在企業管理上,權利一定要適度分配,並且有良好的制度去約束和獎賞懲罰。

2。當權者一定要有責任感,能擔當得起責任。崇禎的問題之一就是很多時候沒有責任感,遇到責任就想下屬來,到最後出問題就往下屬上推。所以這樣長期以往,下面的人都不幹活了,都變成了“道家”傑出代表,“無為而治”。所以到後期什麼事都做不成。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和一隻獅子帶領的一群綿羊能打敗一隻綿羊帶領的一群獅子都是對這個觀點的解釋。

3。法制的作用是任何其他治理方式都代替不了的。

4。企業的良好發展一定靠的是良好的制度和群體的努力(雖然這個很難做到,但是就是因為難才有效果),僅僅依靠一些大神傑出的個人能力也是沒用的。就像梅西和C羅,也最多帶領球隊往前幾步而已。其實我們也可以換一種思考方式。把企業的發展看成股票,我們都是其中的股東,什麼情況下我們千方百計的希望股票漲呢?就是賺錢的情況下。且相信自己投入的越多,賺的也越多。那把他換成企業,什麼情況下群體的人人都會努力呢?也正如解放戰爭中的一樣,有一個美好且可觸碰的夢想,且有一個相對公平努力就會有回報的制度下,便會觸發群體的積極性。透過一定的引導,從而將這股能量往有利的方向釋放出來,從而實現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