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鳳章」全唐詩》裡的一首剽竊詩

《全唐詩》中收錄了這樣一首詩,題目是《竊李義府詩》:“生情鏤月為歌扇,出性裁雲作舞衣。照鑑自憐迴雪影,來時好取洛川歸。”全詩翻譯為白話文就是:把月亮當成了鏤空的歌扇,把天空中的浮雲當成歌女穿的舞衣,佳人們在天空唱歌跳舞,我卻託著照在雪地上孤單的身影,正取道洛陽回家。詩意大概就是如此,內容也不過是和初唐詩人們寫詩一樣,“競一韻之奇,爭一家之巧。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唯是風雲之狀”罷了。但這是一首抄錄剽竊詩,作者叫張懷慶,是唐初河北棗強縣人,職務是個縣尉。唐初的社會風氣是要想撈取點社會功名,就要會寫詩,不會作詩就會被人鄙視,就不能參加社會活動。寫詩又丟掉了建安氣質,魏晉風骨,完全是為了點綴荒淫腐朽的生活。作為縣尉的張懷慶在這樣的社會風氣中生活當然不能我行我素,他也要寫點詩歌以抬高自己的身份地位。但無奈的是他才思不佳、文筆不妙,有一天,他突然看到了這樣一首五言詩:“鏤月為歌扇,裁雲作舞衣。自憐迴雪影,好取洛川歸。”作者叫李義府,是河北饒陽縣人,正在朝廷當大官。張懷慶看到這首詩,認為寫的不錯,就把它拿來,在每句前面加上兩個字,就改成了上面這首七言詩,並且署上了自己的名字。我估計《全唐詩》收錄這首詩時,知道是一首剽竊詩,就給加了個題目叫《竊李義府詩》。

張懷慶不光剽竊李義府的詩,還剽竊當朝的另兩位高官的詩,這兩位高官一個叫張昌齡,一個叫郭正一。張懷慶也時常把他倆的詩拿來隨便改動幾個字就成了自己的詩,所以當時的人們就給他編了個順口溜:“活剝張昌齡,生吞郭正一”。據說成語“生吞活剝”就來源於此。

張昌齡也是河北人,唐貞觀二十年(646年)中進士,貞觀末年,唐朝的一個大宮殿翠微宮建成時,張昌齡前往獻頌,遵太宗令試作《息兵詔》,少頃成文,太宗大悅,讓他做崑山道記室。但這麼一個受到唐太宗讚賞的文人,卻應進士科,被考官員外郎王師旦斥退了。唐太宗問斥退的緣故,王師旦說:昌齡等華而少實,文風浮靡,不是好材料。如果錄取他們,後生相慕成風,擾亂朝廷提倡的風雅之道。唐太宗雖然賞識張昌齡等人的文藻,卻只好承認王師旦所說的有理由。

唐太宗賞識張昌齡,說明在唐初浮靡競奇的詩風中唐太宗也不能免俗。但唐太宗畢竟是明君,他能接受正確的意見建議,考官員外郎王師旦斥退張昌齡,所說的理由,他一聽就明白了。斥退張昌齡,他也許有點遺憾,但並不挽留。

張昌齡有兩個哥哥就和他的仕途待遇就完全不同了,他們可是武則天的當朝紅人。他倆一個叫張易之,一個叫張昌宗。張昌宗先入侍武則天,推薦人是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張昌宗到了武則天身邊又極力推薦他哥哥張易之,說他哥哥的才能遠遠超過他,並且擅長於煉製藥物。其實張易之,美姿容,擅音律。武則天立即召見,得到喜愛,兄弟兩就出入宮廷了。《資治通鑑》卷二百零六載:張易之、張昌宗“長傅朱粉,衣錦綃。昌宗累遷散騎常侍,易之為司衛少卿。”權勢大,又是武則天的寵信的人,官員就爭相拜識,武則天的家人武承嗣、武三思、武懿宗和宰相宗楚客、晉卿都等候在張易之的門庭,爭著為其持鞭拉馬,稱張易之為張五郎,稱張昌宗為張六郎。

此二郎的家族中曾有個高官叫張行成,其歷史評價大不同於他們兄弟二人。張行成事唐太宗,為殿中侍御史,執法嚴明,彈劾官員,不畏權貴,深得唐太宗的賞識。後又事唐高宗,為侍中,兼刑部尚書,並封北平縣公,監修國史。太平公主向她母親武則天推薦張昌宗應該就是透過張行成而知道張昌宗的。張昌宗為感激太平公主,曾寫了《太平公主山亭侍宴》詩:“淮南有小山,嬴女隱其間。折桂芙蓉浦,吹簫明月灣。扇掩將雛曲,釵承墮馬鬟。歡情本無限,莫掩洛城關。”這就是典型的宮廷詩,山水、芙蓉、月夜、美女,團扇、金釵、歡情,講究了點文字色彩,描摹了一個美女的形象,了無深層含義。

本來武則天最寵信的男人是薛懷義。歷史上常常有出奇的怪事,武則天寵信的薛懷義,是洛陽街上的一個賣藥郎,姓馮,名小寶。馮小寶身體結實魁梧,又能說會道,被一家豪宅的侍女看上了,成了侍女的情人。這個侍女的主人便是主動要求當武則天女兒的千金公主。有一天這個侍女偷偷把馮小寶領到公主府幽會,不小心被千金公主發現了。千金公主起初自然是勃然大怒,但是看看跪在地上的馮小寶一表人才,千金公主也就原諒了他,不僅沒有懲罰他,還把他留用了。由於千金公主當時正在努力討好武則天,於是又親自為馮小寶沐浴更衣,留待數日,把馮小寶獻給寡居多年的武則天。為避免外人察知,便於出入宮禁,武則天就讓小寶削髮為僧,取名懷義。又讓這個和尚與駙馬都尉薛紹合族,認薛紹為季父,因而改姓為薛,叫薛懷義。薛懷義出入乘車騎馬,有十幾個人侍候他,士民看見了,躲之唯恐不及,一旦靠近就會被打得頭破血流。如果碰見道士,薛懷義就給剃光頭,極意毆打,揚長而去。武承嗣、武三思都執童僕禮以侍奉之。薛懷義又多聚無賴,度為僧,縱橫犯法,沒人敢說話。右臺御史馮思勗有點不服氣,多次要求繩之以法,沒想到在路上卻遇見了薛懷義,差點被薛懷義的隨從打死。

「侯鳳章」全唐詩》裡的一首剽竊詩

垂拱四年(688年),武則天命拆紫微城正殿乾元殿,於其址更建明堂,以薛懷義充使督工,徵民夫數萬。“明堂大屋凡三層,計高三百尺”。

武則天延載元年(694年)三月,以薛懷義為朔方道行軍大總管,兩位宰相當他的幕僚,率領十八位將軍出征,因突厥自行撤兵,薛懷義未行。

武則天想當皇帝,薛懷義就為她找理論依據,經過以薛懷義為首的和尚的刻苦攻關,終於在浩如煙海的佛經裡找到一部《大雲經》,經裡記載女主統治國家,最後又成佛。這就是為武則天名正言順地當皇帝提供了經典的依據。但是,薛懷義並沒有就此止步,為了普及《大雲經》,他又帶領一幫和尚炮製瞭解釋經典的《大雲經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把晦澀的經文加以演繹闡發,並和當時流行的彌勒信仰結合起來,稱唐宗室衰微,太后就是彌勒下生,必定取代唐朝的統治。

薛懷義如此這般地侍奉武則天,武則天又不加掩飾地疼愛薛懷義,薛懷義就驕橫妄為,無所顧忌,把任何官員都不放到眼裡,宰相蘇良嗣早就想收拾他。有一天,薛懷義帶著自己的一幫嘍囉進宮,在門口遇到了宰相蘇良嗣,搶著要先進宮門,蘇良嗣勃然大怒,當即叫左右把薛懷義揪過來,劈頭蓋臉一頓暴打,把薛懷義打得滿地找牙。薛懷義跑到武則天面前哭訴,沒想到武則天心裡非常明白,摸著薛懷義的光頭說:“孩子你記住,北門才是你出入的地方,南衙是宰相理政的地方,你沒事到那裡闖什麼禍呢?”

證聖元年(695年)正月十五日,薛懷義為這個節日做了精心準備,他指揮手下在明堂的地上挖了一個五丈深的大坑,坑裡面預先埋上佛像,裝上機關。然後,用絲綢在坑上搭了一座宮殿。武則天來到明堂之後,薛懷義指揮手下將佛像從坑底徐徐拉起,一直拉到綵綢搭建的宮殿之中,從旁邊看起來,活像是地底踴出佛像。薛懷義早就殺了一頭牛,用牛血畫了二百尺高的一個大佛,把這個佛像張掛在天津橋上,然後對武則天說,這是我割破膝蓋,用自己的血畫成的。但武則天還是淡淡一笑,沒有理會。從此,薛懷義心懷怨恨,在第二天正月十六的夜裡,火燒天堂。火借風勢,迅速蔓延,很快天堂就成了一片火海。當初建天堂的時候,所費以萬計,府藏為之枯竭,如今只剩下一片灰堆。大火又繼續蔓延,把明堂也給點著了。烈火熊熊,把神都洛陽照耀得如同白晝。這一場大火一直燒至天明,明堂和天堂一起化為灰燼。

火燒明堂半個多月之後,薛懷義被殺。

《資治通鑑》載,薛懷義是被武則天的侄子武攸寧暗殺的。暗殺的地點,就在洛陽宮城(紫微城)內的瑤光殿。 瑤光殿四面環水,景色清幽。有一天,武則天約薛懷義來這兒見面,薛懷義乘興而來,沒想到等他的不是女皇,而是女皇的侄子武攸寧,武攸寧一看見薛懷義,不容分說,率領壯士一擁而上,將他撲倒在地,一頓劈頭蓋臉的毒打之後,薛懷義當即斃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