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萊雅故意炒作?還是無心失誤?背後都令人髮指

往年的雙11都是各大品牌的促銷節日啊,知名化妝品“歐萊雅”更是出盡了風頭。嘴裡口口聲聲喊著“全年最大力度”的口號,來搞優惠活動。到最後卻翻了車,預售價格高於現貨價格淪為消費者的笑柄,這種別出心裁的宣傳方式堪稱廣告成本最低的手段。據不完全統計,某某投訴平臺上,與其相關的投訴高達3萬多條。可想而知,消費者是多麼的憤怒。幾位知名主播,生怕惹火燒身,在最短時間內做出反應,紛紛與歐萊雅撇清關係,切斷合作來保全自己。

歐萊雅故意炒作?還是無心失誤?背後都令人髮指

咱們來琢磨琢磨,這次事情的起因。可能是歐萊雅有意為之,眾所眾知,在不同各大網購平臺間只存在價格差這一說法的。因為不同平臺開網店的門檻、抽成不一,那麼店家唯有討好平臺、犧牲消費者來保證自己的利潤。但沒想到這次被別人發現了,鍋太大,好像有點難補。

歐萊雅故意炒作?還是無心失誤?背後都令人髮指

也可能是歐萊雅真的無心之過,但這麼大一個企業能出血這樣的低階錯誤,就如同一個班裡絕對的優等生突然成績倒數第一一樣。既可笑又可伶,更令人奇怪的是歐萊雅後續的補救公關及手段,隻字未提關於 “

退差價

”的訴求。或許他們認為自己的品牌效應能抵擋住這次的衝擊。某種程度上也是對消費者的藐視、無視。

歐萊雅故意炒作?還是無心失誤?背後都令人髮指

撇開某雅,我發現這幾年的雙11活動是越來越花裡花哨了,買個東西堪比做高數題。先去幾個平臺瞭解活動,做做調查。然後掏出自己的小本本,按別人的規則來計算如何獲得最大的優惠去購買一件商品。在這個過程中,活動的設計者充分地調動了消費者,讓他們孜孜不倦地按著他們的路子,一步一步成為下單支付的棋子。不得不說設計者真懂使用者啊。但我們回頭想想每次雙11買的過量東西,你真的有在用麼?你為了這個活動,付出時間、精力、金錢,得到的真的與其為正比麼?我的另一半,每逢雙11必定和我吵架,他在雙11的戰場上揮血灑淚熱,孩子哭了也不管不問。雙11堪比他的第二個老母親,其他都拋棄掉。我們應該冷靜想想自己的所作所為。

其實我挺懷念以前那種沒有網購的生活,我和另一半挽手在商場裡走走停停,四處瞧瞧就是不買,看到想吃的就停下來,看到有趣的就停下來瞻望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