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世主在哪裡?

前不久,一位朋友建議我讀讀《遙遠的救世主》。

豆豆三部曲,我只讀過這一部。

很多人把它理解為商戰小說,我卻更願意將之看成人性之作。

商場,情場,戰場,最終都是人性之場。

我的一位同事是虔誠的基督徒,不管遇到什麼事,成敗得失,她總喜歡說“這是主的旨意,我順從就是了。”

這個態度比較灑脫。

人性的弱點大概就是拿得起來容易,放下卻很難。

因為放下意味著失去,而失去,總是讓人痛苦的。

失意,失業,失戀,不小心做錯什麼也叫“失手”,“失誤”,失去財富,失去親人,這些詞都跟你的痛苦密接。

一個人的成熟跟年齡關係不大,跟他經歷的痛苦和反省正相關。

這部小說裡的丁元英是個局外人中的局外人。

我們都希望生活裡能出現一個救世主,把自己從不堪的泥潭裡拯救出來。

有人讀我頭條裡的文章,說我是“歲月靜好”,我想說,背後的一地雞毛,難道也端到公眾場合示人嗎?

還是我們對什麼人什麼事不滿了,就可以肆意辱罵和指責?

我喜歡丁元英,因為他有上帝視角。

他能跳出情緒去看自己和別人,把自己放到更廣闊的時空裡。

十年後,你現在的痛苦大機率會灰飛煙滅。

再回首,不值一提。

在浩瀚的太空觀察地球,它小到如一粒塵埃。

何況螻蟻般的芸芸眾生。

格局和眼界大了,眼前的事情自然就會縮小。

做一個旁觀者,跳出一段關係,一種情緒,冷靜地看待自己和別人。你就不會那麼憤怒。

任何經歷,幸福與悲傷,都視為生命的贈禮。

你在其中獲得成長,最重要。表面的失去,會以另一種形式積澱在你的內心,成為你的修養和力量。

你跟這個世界的聯絡既豐富又多元,最後,你把自己修煉成一個淡定的人。

丁元英就是這樣,只講事實,不講情緒。人一旦代入過多的情緒,不是美化自己,就是醜化別人。

去除二元對立很重要,一個人非好即壞,非黑即白。

世界沒有絕對,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我們習慣了去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實在沒得靠,那就靠救世主,求神拜佛,求籤問卜。

救世主很遙遠,遙遠到它永遠不會來到我們身邊。

三毛曾說:“荷西去世時,我大罵我的上帝。”

我深表理解。

我希望做自己的救世主,救世主肯定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辯證法告訴我們,矛盾無處不在,舊的矛盾解決了,新的矛盾又會產生。

沒有靈丹妙藥包治百病,沒有救世主能解決全部問題。我只希望,自己能沉靜下來,面對好的或者不好的結局,善意或者惡意的對待,都能平心靜氣,泰然接納,淡然處之。

那是我生命不可分割的部分。

正如《國際歌》裡唱的“世上沒有救世主,只有自己救自己”!

向外求,苦海無邊。向內求,苦海自渡。

救世主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