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各朝曇花一現與風水進退失據

南京各朝曇花一現與風水進退失據

南京,簡稱“寧”,古稱金陵、建康,江蘇省省會,位於長江中下游,公元前571年,楚國在此建邑,是南京建城的開始,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商於石頭城築金陵邑,金陵之名源於此。

三國孫權從鎮江遷都南京後,據說諸葛亮曾到南京,看到鐘山山勢險峻,像一條盤龍環繞著,石頭城威武,像老虎蹲踞著,禁不住讚歎道:“鐘山龍盤,石頭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

但東吳存59年(公元229年-公元280年),就讓西晉滅掉了。接下來的朝代也幾乎都是短命王朝。除大明王朝,因後遷都北京而存在近277年外,其他8個,最長的是東晉王朝,存104年,公元317年-公元420年。

南京各朝曇花一現與風水進退失據

南京的歷史,與明朝息息相關,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南京為京師,南京成為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迎來歷史上的第二次高峰。修造歷時達27年的南京明城牆,是世界第一大城垣。1402年,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奪建文帝帝位,攻佔南京後稱帝,改元永樂。1421年,朱棣正式遷都北京,將南京改為留都。

1853年太平軍攻克南京,建立太平天國,改稱天京。

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

南京地理位置險要,扼長江天險,東有鐘山龍盤,西有長江天險,孫中山先生說有高山,有平原,有深水。這麼一個山環水抱的好地方,為什麼歷史上王朝在南京都不長久?我們先看南京的大環境,東有鐘山,作為南京的主龍脈,玄武湖位於南京城北側,秦淮河從南京城穿過流入長江,長江從西南角到西北角流過南京。

南京各朝曇花一現與風水進退失據

下面我們來看看風水上有什麼問題?

南京各朝曇花一現與風水進退失據

我們來看這張圖,六朝與南唐建宮都是在玄武湖與秦淮河之間選址,玄武湖南面有個雞籠山作為宮城的靠背,向著秦淮河。另外,在明朝之前,明皇宮這個地方原來是燕雀湖,燕雀湖與玄武湖之間有河流連通。這樣一來,鐘山的地氣被燕雀湖所斷,鐘山的龍穴只結在山腳下的燕雀湖東邊,所以明朝以前歷代皇宮,並沒有得到鐘山的龍脈地氣的蔭護。小雞籠山是無法承擔這麼大的重任,並且後面還有一個玄武湖,靠背更弱了,皇宮沒靠,時運長不了。

等到明朝,劉伯溫何等人士,一眼看出這個缺失,立即把這個燕雀湖填了,從而讓鐘山之龍脈進入南京古城。

明皇宮的選址符合了風水之龍脈結穴,但它的立向來看,並不符合水法,秦淮河作為南京母親河,南唐與南朝這些古都立向為面向大灣處,是符合風水原則,向陽而居,它們建決了向的問題,但背後卻不足。明朝建決了背的問題,利用鐘山作靠,但立向又不行,明皇宮偏於一隅。山水向背進退失據,決定了南京無法用來作首都。即使立了都城,都無法長久。諸葛亮說的帝王之宅,一言道破天機。

另外,大環境上還有二個因素,對南京作帝都不利,一是南京城的西北乾位,由於乾位是後天八卦中極陽之卦,代表著權威、命令、具體比擬神、君王、聖人、君子、祖父、父親、家長、軍警、執法者、經濟工作者等,此處對應需要地勢高聳,才能起到權威作用,可惜南京西北方長江流過,權力化水,不利建都。

二是長江從西南流過南京城,長江水流動,帶動氣場,不穩定之氣衝進南京城,也是歷代不停變更的原因之一。明朝修築的城牆,使得長江之水流影響降低,南京城漸漸變成了明代經濟中心,成了世界第一大城市。

對於風水不足,我們來看劉伯溫設計的城牆,利用秦淮河作護城河,結合當地地形,採用了道家北斗七星與南斗六星的佈局,作風水補救,明皇宮所在位置是北極星所在之意,北極星是天之中心,以此來強調皇權天授,道家有說法,南鬥注生,北斗注死,什麼意思?就是南鬥掌管生,福祿壽之類,而北斗掌管死,生殺大權,當然,這些只是道家的一些神話,與風水無關哈。南鬥所在位是現在夫子廟範圍,是南京的最熱鬧的地帶,似乎南鬥主繁榮也有一定道理哈。

南京各朝曇花一現與風水進退失據

南京各朝曇花一現與風水進退失據

北極星在北斗頭兩個星的連線上,大約五倍距離

我們再來看另外一個利用北斗七星作風水補救的例子,玄武湖在宋朝時,曾被王安石填了作良田來使用。後來朱元璋重新修整,湖上四個小島應該是重新人工修整玄武湖時以北斗形狀留設。民國時中山陵與總統府位置的選擇,中山陵對應四個小島的北極星,中山陵對應北極星,加上鐘山的靈性,中山陵風水還是很旺的,可以多點去朝拜,對事業還是有幫助哈。中華民國的總統府對應位於七星的另一側破軍星,破軍好殺,民國從一開始都是在打打殺殺,好可惜。但是總統府還是位於以前古都的中軸線上,這種利用北斗來補救風水,畢竟不長久。

南京各朝曇花一現與風水進退失據

如果我們拋開南京帝都的定位來看,其實南京的風水還是很不錯的,自古“天下財富出於東南,而金陵為其會”,南京又是十朝都會,“衣冠文物盛於東南和都市大氣之特色,有深厚的文化內涵,透露出幾分儒雅之氣,豪傑之風,斯文秀美,亢朗衝融。”同時南京作為天下文樞所在,文化底蘊深厚,所謂“菜傭酒保也有六朝煙水氣”。

生於南京的南唐後主李煜是一位著名的詞人,寫下了諸如“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許多名句。

宋代,王安石也曾經長期居留南京,視南京為其故鄉,最後埋葬在鐘山腳下的半山園。南京的文化,自然得益於鐘山之天地靈氣,鐘山自古被譽為“江南四大名山”之一,有“鐘山龍蟠”之美譽。長江之水從東北流過南京,對應的鐘山就在長江的東南,東南為巽卦,是四綠文昌星所在。長江半環抱著鐘山,與鐘山構成了水木相生,從而為南京帶來了文昌極旺之格局,南京從明清開始,江南貢院就貢獻了一半的狀元,名人輩出。

南京的經濟,由於水系發達,主財富之地。在明朝是南方經濟中心,全國第一大城市,可見它的底蘊之大。改革開放後,由於七運(1984~2003)七赤入中,七赤為西,零神飛到東方鐘山,這時期南京經濟發展必不如意,實際情況是它的GDP相繼被蘇州、無錫超越,省內地位尷尬。轉到八運(2004~2023)年,八白艮入中,西南零神方見來水,這個時期應該是南京騰飛的時期,會逐步超過無錫,九運(2024~2043),會超過蘇州,南京城西北方應是最佳發展地方。南京的科教、旅遊是個寶藏,江蘇省應全力發揮它的效益。

南京各朝曇花一現與風水進退失據

從表中看出,2004年八運後,南京進入快車道,在2014年超過無錫,增速也快過蘇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