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故事風箏 之篇

今天閒來無事,便打開了手機隨意的翻看著,“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這是清代詩人高鼎所寫的《村居》詩詞的大概意思在描述小孩子們放學後一起放風箏。

成長故事  風箏 之篇

放風箏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從最早的韓信放風箏測量,到今天已經有近2000年的歷史了。風箏的叫法也分很多:鳶、風鳶、紙鳶、紙鷂 的叫法 。當然了國外也有很多的稱呼具體叫什麼,我不記得了。

成長故事  風箏 之篇

在我上學時,小學4年級的剪紙課本里,就有一堂課專門教大家怎麼去做簡易的風箏,說起來非常的簡單,用兩張A4紙大小的紙張兩頭對摺,然後貼上上1米長的尾巴於是這個風箏就製作完成了。你還別說真的飛的很高。

成長故事  風箏 之篇

說著說著思緒又飛到的小時候。大舅家和我家是鄰居,大舅家有兩個孩子,分別是表姐小麗和表哥小輝。小的時候跟表姐接觸不是很多,但是表哥我倆可以說從小形影不離。回頭想一想所有做過的壞事都有表哥的身影,上山偷果子、下水庫洗澡、夏天偷西瓜,想想那些事情就覺得好笑。表哥我倆同歲,只是表哥的生日大我幾個月。原來一直直呼他的小名兒,“表哥”這個稱呼是在他結婚後才改口的。

成長故事  風箏 之篇

說到放風箏就不得不提一提小時候我跟我表哥的故事了,還記得那是小學四年級的時候,下午放學回到家裡,表哥突然提議要做個風箏玩,我當下一聽就馬上答應了,因為正好今天我上的手工課是教我們怎麼來製作風箏。於是我倆就緊鑼密鼓的製作了起來,風箏的材料也是就地取材,其實就是我們上學用的練習冊被我倆一分為二用來製作了風箏。因為製作風箏這件事捱了兩頓打,第一頓打是我自己把媽媽給我織的毛衣給拆了用來做放風箏的線,第二頓打就是第二天上學的時候老師發現我的練習冊不見了,說起來都覺得自己該打。

成長故事  風箏 之篇

內蒙的春天和詩詞裡的春天相差很大,內蒙的春天第一風大,第二灰塵大,有的時候風帶沙粒打在臉上非常的痛,要放風箏還得選個風小的時候。內蒙放風箏非常簡單,只要鬆開手風箏馬上飛向天空。兒時的我們經常做的事情就是把風箏末端拴上幾塊磚頭讓風箏自己在空中起舞,我們則是返回家中吃飯。等回來的時候你會發現風箏依然在天空飛行,樂趣無窮,其樂興哉!

成長故事  風箏 之篇

現在的風箏多種多樣,龍飛鳳舞、形狀各異,閒暇時來到公園也會看見,三五成群在那裡放著風箏,紅色的臉譜、黑色的章魚、彩色的鳳凰、爭相鬥豔好不精彩。擦肩而過,也是流連忘返。那些童年時的記憶在我的腦海深處揮之不去。

成長故事  風箏 之篇

老人們常說,年紀越來越大,兒時的記憶就會越來越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