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處是吾鄉,你焦慮嗎?觀《天道》有感

蘇軾說:“此心安處是吾鄉”,實際上人世間最難的是心安,說白了就是解決焦慮。

資訊革命之後,哲科文明的發展速度不再是呈倍數增長而是呈指數增長,因此作為碳基生命的人類倍感焦慮,五年淘汰一個職業,年輕的父母焦慮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中年人焦慮自己的技術跟不科技發展,收入縮水,導致階層下降,家庭生活艱難;老年人焦慮身體不好和晚年孤獨。

近來總是有朋友提起根據《遙遠的救世主》改編的電視劇王志文、左小青主演的《天道》。

很多人都覺得豆豆這部書堪稱經典。這確實是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雖然書中明顯的有作者本人無法駕馭的道理和哲思(書中的一些深刻思想非豆豆本身的,而是她深受一位朋友的影響)。

包括最後女主芮小丹不得不死。(她不死,丁元英是結婚生子還是落髮出家,還是繼續為魔?沒法兒寫嗎?[捂臉])

此心安處是吾鄉,你焦慮嗎?觀《天道》有感

女警芮小丹(圖片來自百度)

整個故事內容為了凸顯主人公丁元英的特立獨行而設計得很突兀,但不得不說,這依然是一本好書,甚至是你讀過哲學理論、佛經後依然可再回頭閱覽的好書。

下面這個影片(影片來自頭條號老闆智慧I),是電視劇的節選,發人深思。丁元英其實為魔道中人,正如電視劇中住持所說,“殺富濟貧”不能算道,更不是正道。不過是變相掠奪他人財富罷了。亦如丁元英當初用德國資金在中國股市掙錢。影片裡丁最後說,他不違背“天道朝綱”~胡說!為了幫助一群農民致富,把一個民族企業搞垮了,還叫不違“天道”?強詞奪理。難道辯贏住持,就能讓他心安嗎?

影片載入中。。。

丁或許不想踏入道的門檻,踏入了便不能再行“魔道”,既然“魔道“的手段讓他痛快和自得,那麼就承認這種痛快淋漓的感覺來自無道。還給自己求什麼心安?但魔畢竟也是有境界的,他深知自己的問題所在,所以他去五臺山求“心安”,其實是求不到的~

司馬遷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天攘攘皆為利往。”其實所求名利的背後,依然是心安。大多數人所求皆為心安。名利,使人有價值感,更有安全感,快樂感、幸福感。

此心安處是吾鄉,你焦慮嗎?觀《天道》有感

“靠宗教、靠菩薩”也是為了安心,心中有了神明的指點,還不能安心嗎?當然,修為不夠,還是不安,但這應該也不算真的修道。不過,真與假亦不重要,真也可能是“不落因果”的假,假最後亦可轉化為真。

思想上的“靠自己”得安心,其實更接近於哲學體系,只有無情感屬性的哲科思想,會讓人有依靠工具和理論使自己強大的感覺。不幸的是筆者屬於思想“靠自己”這類人,於是,於道無緣,連魔道都沒入門~

此心安處是吾鄉,你焦慮嗎?觀《天道》有感

修道之人指點帝王止殺、寡慾往往並不成功,當帝王一統天下或即將一統天下之時,修養生息自然是要採取的策略,所以這時候有效,比如丘處機覲見成吉思汗,不能說沒有效果。

但逐鹿中原群雄並舉之時,止殺降欲是不可能的。所以貫休點化吳越王錢穆並不成功,唐僖宗時已是亂局。

同理,為何武曌要在突厥大兵壓境之時,連殺程務挺和王方翼兩員大將?自毀長城?因為國泰民安是要在她則天皇帝統治下的國泰民安,反對她稱帝掌權就得殺。如果大權旁落,百姓富足國家穩定但與她武媚娘又有什麼關係呢?

此心安處是吾鄉,你焦慮嗎?觀《天道》有感

帝王之心,首重大權在握,即使一代明君李世民也必須用殺戮來鋪平道路。

所以,身在紅塵,不求得道,難修佛法,一生開拓也是一種宿命。感謝身邊有思想、有深度,兼濟蒼生為己任的朋友,此生若不能完成要做的事,註定心無所安,永無寧日。

宗教、哲學、世俗名利皆可安心,親愛的朋友們,你們選哪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