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玩·永續——專屬城市農夫的貴州市集“BeeCo同耕”

分享·好玩·永續——專屬城市農夫的貴州市集“BeeCo同耕”

分享·好玩·永續——專屬城市農夫的貴州市集“BeeCo同耕”

市集發起人周小了手抄海報,在自己的居住小區宣傳市集。

編按:

金方梅曾是小區夥伴在貴州省貴陽市的城市專案顧問,她本人是一位可持續生活實踐者,亦是城市農夫。她在線上與貴陽市內的城市農夫溝通分享,這種連結其後演變為線下的市集活動,催生了BeeCo市集。這個市集鼓勵了城市人“自制、手作、自種”日常所需品,同時又是一個分享這些所需品和其製作心得的交流平臺,包括製品的方法技能、對生活的思考,以至對他人和自我價值的再確立,實踐並推動可持續生活。以下是金方梅親述她建立這個BeeCo市集的過程、展示市集如何帶動小區變化,以及對未來市集發展的想象。

對於BeeCo市集活動,小區夥伴予以多方面的支援,包括協助推廣、與市集支持者研究市集的未來發展方向、分享其他市集的經驗等。

分享·好玩·永續——專屬城市農夫的貴州市集“BeeCo同耕”

另一市集發起人依依媽設計了市集標識。

分享·好玩·永續——專屬城市農夫的貴州市集“BeeCo同耕”

城市農夫在市集出售自種的芽苗菜。

分享·好玩·永續——專屬城市農夫的貴州市集“BeeCo同耕”

盧伯伯自種韭菜在市集出售。

分享·好玩·永續——專屬城市農夫的貴州市集“BeeCo同耕”

市集上的親子手工活動,圖為依媽和小雨媽帶領不同的環節。

分享·好玩·永續——專屬城市農夫的貴州市集“BeeCo同耕”

菜友清清教授剪紙。

分享·好玩·永續——專屬城市農夫的貴州市集“BeeCo同耕”

市集現場烘焙新年蛋糕和美食。

分享·好玩·永續——專屬城市農夫的貴州市集“BeeCo同耕”

菜友阿海帶來的甜品“梅子聖女果及分享製作方法,驚豔全場。

分享·好玩·永續——專屬城市農夫的貴州市集“BeeCo同耕”

小區夥伴前員工常竹青在市集講解酵素製造法,以示本機構對市集活動的支援。

分享·好玩·永續——專屬城市農夫的貴州市集“BeeCo同耕”

市集之後的百家宴。

分享·好玩·永續——專屬城市農夫的貴州市集“BeeCo同耕”

市集之後的集體照。

2016年春天,各位貴陽城市種植者在微信群相遇,大家互稱“菜友”,在群裡交流種植技術、種植體驗,並且樂於分享自己多餘的種子和苗。“分享多餘”也包括菜友互相交流種植感悟,大家還在討論與這個理念相關的“樸門” [1]永續精神,“關愛地球”和“關愛他人”的分享原則中得到提升和拓展。時值春天播種之際,當這樣的分享越來越多時,菜友們在線上認識,然後穿過城市找到自己的分享夥伴,取苗和種子,越來越多人成為線下朋友。“BeeCo同耕˙城市農夫市集沙龍”就以此為基礎應運而生,它把線上的分享轉為線下,分享活動由零散變為集中歸一。

自種蔬菜、自制蛋糕、自釀啤酒、小孩摺紙……市集交流多元精彩

第一期市集由我在自己的小區發起。市集的定位很清晰,就是一群菜友線下分享交流的小區活動。市集上有買賣,主要集中於生產資料的購買,正如市集的宣傳稿所說“市集鼓勵生產,購買了,是為了回家更好的勞動哈”;市集也有分享出售城市農夫的產品,例如,“盧伯伯的樓頂自種韭菜,一元一把”;“小卓的免費蛋糕”;有人賣花和連花盆盆景裡的造型蝸牛;有年輕人賣自釀啤酒,小朋友賣手工盒子作為種植工具,小朋友現場教同輩摺紙……市集活動結束後,有人說很有“小區的感覺”;有人細數自己分享了36顆草莓苗,交換了一瓶酵素;有人表示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活動,有點感動到……

每一期市集由來自不同的小區發起人發起,這些發起人都是參與過市集、表示很希望此種活動能到自己的小區發展菜友。小區發起人全負責組織小區市集,而BeeCo提供網路上的支援,即發動來自其他小區的菜友參與市集活動。這樣一來,每個小區開展的市集活動不是孤立的,有來自其他區域的菜友過來互動。

市集帶動了小區變化,主要有兩個層面。

小區變化一:“自制、手作、自種”

首先,BeeCo開放式的小區活動組織方法被複制,鼓勵“自制、手作、自種”的倡導得到認可和傳播,“分享”的理念受接納。

市集分別在貴陽市內不同的區域舉辦。其中在“小河區”(貴陽市一個行政區)開展過兩次市集活動,分別由來自該區內兩個不同的居民小區的菜友發起。發起人秀芳和依依媽舉辦市集取得成功之後更加“上了癮”,表示希望繼續在小河區發起多種多樣的活動。她們商議以親子活動為切入點發起市集,讓家長和孩子一起成長。“貝動號”是她們為自己的系列活動暫取的名字,意思是和寶貝一起動起來,家長和孩子一起成長。

基於各項親子活動,貝動號在小河區逐漸建立了自己的社群,集聚一些關心孩子成長、也關注自我成長的年輕媽媽,一起策劃、出主意、找資源、帶活動等。活動模式可以窺見BeeCo市集的執行方式,即最大限度的利用小區資源來開展小區的互助,目前她們為自己確定的目標是“讓孩子在生活中學習,讓家長在互助中成長”。由於其對小區的開放性,貝動號做了不同議題的親子活動嘗試,包括了手作(例如手作陶泥)、旨在親近大自然和促進親子關係的戶外徒步、迎新春主題文化活動,例如是在參與的十戶家庭中,約五位媽媽擔任活動中的各項角色:善於帶遊戲的媽媽帶活動開首的破冰遊戲;善於寫毛筆字的媽媽帶大家寫春聯;善於手工剪紙的帶大家一起剪窗花。

基於以BeeCo市集理念的理解和認識,參與者自覺地接受了“自種、手作、自制”的倡導,並在深入感受到“分享”帶來的快樂之後,也渴望把這樣的理念分享給更多人。因此,貝動號在小區捲入中不斷的探索自己要尋找更樂活的道路與模式,並且現在看來,這種尋找的面積越來越大,例如,因為認識了對與本地生活和小區發生連結的重要性,她們計劃在春天開始一項著眼小河區生活地圖的親子活動計劃,包括尋找小河區的有趣早市、發掘城市農夫達人、調查周邊種菜的農戶、回顧“我們本地的幸福生活”等。

小區變化二:技能和生活心得的交流

BeeCo市集帶來第二種小區變化是給這些自種自制者提供分享交流平臺,交流的範疇和層次廣闊:從方法技能、心得體會、對生活的思考,到分享予他人的樂趣和幸福感,以及對他人和自我價值的再確立。

除了在微信群裡的線上分享,有的菜友把自己分享的技能和方法整理成有圖有文的生動教程,分享給大家。市集攤檔之一的“小雨媽媽”在市集上銷售了皂角酵素之後,認真的撰寫了一篇完整的教程,發到BeeCo的微信公號裡,分享給更多菜友;一次市集之後的百家宴,阿海帶來的甜品大受歡迎,在市集之後,她很快就形成了一篇很好的甜品製作教程分享給大家;來分享課堂的一位全職媽媽分享了自己的技能之後告訴BeeCo的小夥伴:“認識BeeCo之後,為我打開了生活的一扇窗戶,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認識了新朋友……”。她說等春天小孩上學後,她要來BeeCo當志願者。

生活課堂:各領域達人手藝“驚豔”市集

由於有BeeCo這個平臺交流分享自己技能和產品,自己種植的產品、手作品、自制品受到歡迎和認可,越來越多菜友開始從事自種自制,亦喜歡上了分享,並開始關注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菜友開始關注垃圾分類,自己買堆肥桶開始自己堆肥;有菜友在自己的朋友圈裡召集朋友,帶著孩子一起從事手作活動、體驗慢生活帶來的樂趣等等。這樣一來,大家開始對生活方式、對小區(即我與這個社會的關係)有了自己的關注和思考。

市集除了物品的交換,還衍生出許多有趣而促進可持續生活的活動。例如在市集上有分享課堂,各種達人齊聚,有的種菜很厲害,有的養盆栽很棒,有的是烘焙達人,有的手作數一數二……菜友們老是被達人們的手藝“驚豔到”,產生要學習的願望;而另一方面,“達人”們各懷絕技,如菜友遊阿姨從自種芽苗菜到自制麥芽糖都非常用心和熟練,可樂媽是本地數一數二的手工包手作人,童媽和菜友小了都非常善於家庭烘焙和本地美食製作;依媽崇尚家庭自制,自己鑽研做手工唇膏和護手霜,菜友嘉怡則會做漂亮的手工髮卡,可以在更大的平臺上展示分享,也帶來一種成就感,分享的願望也很強烈。分享課堂也就這樣應運而生,定位就是為城市種植達人和生活達人提供分享技能和知識平臺,目的是讓有技術的小區能人可以“走出來”,把自己的本領分享出去,和更多人產生連結。分享課堂同時也可以讓民間知識和智慧得以更廣泛傳播和認可,讓人認識到不僅生活是多元的,知識技能也是多元的。

市集的未來

未來的市集其實可以有更多的想象,我想到的有以下可能性:

市整合為定期的市民活動、文化活動,具有本地化特色,讓外來旅遊者能瞭解貴陽本地市民的生活狀態;

市整合為專屬城市農夫自制產品的分享平臺,能支援家庭作坊和個體手作生產者,助他們與市場對接;

市整合為小區先鋒者發起活動的一個平臺,貴陽市不同區域衍生出各種小區市集,如親子市集、小區舊物交換市集等等;

市集和分享課堂聯合一起,讓本地的公益組織有一個籌款義賣的平臺。分享課堂可以專門為籌款公益機構開展,如協助把農民工學校的教師和學生的手作品推向市場,成為市民參與公益及公益籌款的新模式。

註解:

(1)“樸門”是英文“Permaculture”的簡稱譯音,詞義包含“永久的農業”或“永恆的文化”之意,概念源自澳洲環保運動界。它緣起自一種農業生態設計理論,從自然界中找尋各種可仿效的生態體系,然後發展成一套設計原則,用以設計自己的環境,建立起能夠自我維持的人類聚落。這新型態的社會將減少人們對工業化生產和分配系統的依賴,從而減少對地球生態系統的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