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我關閉朋友圈的真正原因(一)

上週我在朋友圈發了條訊息說“最近太忙暫時關閉朋友圈,有事微信留言”,第二天一前同事發來微信“你又攤上啥好事了,也不帶我一起”,我再三解釋只是讀書工作帶娃而已,她不信說“最近啥也不曬了,偷著幸福呢”,我苦笑著樂,她的邏輯很有意思,朋友圈就是她判斷我幸福與否的標準嗎?

這才是我關閉朋友圈的真正原因(一)

(一)

順著她的邏輯我思考了一下,大概是這麼個理兒:

你一不在朋友圈曬娃哭鬧,二不在群裡吐槽,三不是圈裡吐苦水,四你還有一份相對穩定的工作;那你準是過上了一個別人眼裡的神仙級生活,怕別人羨慕嫉妒恨才故意躲起來的吧。怎麼好事都讓你給攤上了呢?怪不得你不發怨言,不吵架,不失控,原來一切都正好,沒啥值得苦惱?好像沒有發過朋友圈的人生都不叫真正的生活,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這個邏輯乍一看很在理,但經不起推敲和生活檢驗。發出去的和沒有發出去的只是生活的AB面而已,而我們多數喜歡發光鮮的A面,隱藏暗淡的B面,因為我們都喜歡展示人最美好的一面,當然也有少數勇士敢於鋪開生活的雙面示人,但如果太過也容易招惹別人的厭煩。

“我把她拉黑了”當我問清華M是否知道北飄R的現狀時她這樣回答道。

“她的辛苦心酸,她的日子光鮮,她的男友博學,文字裡假模假樣的,每天都要被她刷屏,我覺得她活的很虛”M告訴我她拉黑對方的直接原因,當然還有別的個人喜好選擇,但是每天看她的朋友圈是M最無法忍受的一點,也許是太有壓力,或者是太被攪擾,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

當你所傳達的沒有真實的能量,沒有激勵和治癒時,無非是一種表演,而表演誰會想在朋友圈看,看朋友圈無非是要了解一下朋友的現狀,世界的狀態和你的位置,當你無法傳達這些時,你的朋友圈就對別人成了一種視覺障礙和浪費時間,

於是很容易就被黑了。

這才是我關閉朋友圈的真正原因(一)

(二)

現在是一個急速變化的時代,也是一個急速宣洩的年代,一切都要快快地直接地喧囂才足以叫生活,朋友圈似乎就是這樣生活的現實寫照,從圈裡你可以看到你朋友的孩子玩什麼玩具讀什麼書;從圈裡你可以嗅到你千里外的友人鍋裡在炒什麼菜;你還可以知道你的鄰居去了哪個城市兜風賞景;你也可以得知你的同事下班後去了哪裡喝茶瀟灑

;但慢慢的你會發現,好像很多東西都很雷同,大多是孔雀開屏最美的那面,孩子聽話可愛,老婆貌美如花,工作井然有序,家裡一派祥和。

剛開始用微信的時候,大家都被朋友圈這個強大的私人空間吸引著,每個人都想展示一些自己的與眾不同,不過時間久了,你發現好像幸福的滋味都是一樣的,看久了都有點視覺疲勞。所以起初你不刷刷朋友圈手都會癢癢,心裡還怕落伍,後來卻發現越來越多的朋友選擇不刷不發不看,安靜的過自己的生活,偶爾想起誰想關心一下,就單獨點開他的朋友圈看看,也不會錯過那份關注和了解。

但如果恰遇哪個心情不佳,身心俱疲,孤獨落寞的,看看朋友圈可能會導致兩個結果。心態好的會從生活的A面尋找激勵和未來;心態不好的則會更受打擊,好像別人都生活的有滋有味,有肉有酒,唯獨你混的最差,過的最沒勁最混亂。

朋友圈給我們帶來了怎樣的私人空間大暴露,又刷掉了我們多少的寶貴時間,又帶來了多少不必要的攀比和焦慮,並造就了多少個葛優躺?當然它也帶來了很多便利,尤其是科技文化和新聞的傳播速度之快,轉發之便利,瞬間地球就成一個平面體,眨眼就能昭告天下,但新聞的傳播媒體是數不盡的,作為朋友圈它設計的初衷和我們使用它的目的大多還是為了瞭解朋友的狀態和生活。

於是我們在朋友圈裡比較著,定位著,羨慕嫉妒恨著,肯定著也否定著,行走著也迷失著,我們忘了之前我們是來看望誰的,要帶來的和帶走的是什麼。

這才是我關閉朋友圈的真正原因(一)

(三)

其實,不發朋友圈的人過的才是最真實的生活,因為日子真實到像一張張影印紙,認真影印著N天前的版本,連續影印出N種姿態,自己已經適應和習以為常了,所以也沒有曬的感覺和必要了;

有時或者也來不及思索幸福或不幸這樣的哲學命題,只是像頭老牛低頭趕路,努力付出,因為那是她的使命和責任,豈是一兩句話能曬的酣暢淋漓?使命是用來履行的,責任是用來擔負的,只有心最清楚!點贊和關注都像羽毛一樣的沒有幫助。

記得去年我回孃家住了一個月,因為事多時間少,很少有空曬個狀態,回來後就被朋友追問“你怎麼回家連個朋友圈也不發啊?家裡都好吧”,好啊,好到每天都和昨天一樣,但是每天都有新工作,每天都需要新投入,每天都是一樣的平淡無奇,每天還要像從來沒有遇見一樣的生活,所以有時實在無法用一兩個圖片或者隻言片語來表達自己的狀態和感覺,不然也會錯誤傳達人生的真實,好像只為傳達自己過的比別人好的錯覺,也是對生命的不尊重,不真實,所以只享受那個狀態,只盡力過好那個當下,看到父母兄姊的生活,混個交集也很溫暖,只想享受那份少有的相聚和依偎,哪怕我們彼此坐著什麼都不說,我知道你是疲憊或幸福的,你知道我需要休息和安靜,只此而已。或許沉澱一段時間後,記憶會咀嚼並紀念日子本真的樣子。

所以想起自從生孩子後的無數個難熬的白天和黑夜,那些大腦和眼皮都要失靈而又要咬牙起來的無數夜晚,那些狼狽不堪又無法言語的瞬間,那些欲哭無淚而又不得不面對的事實,當然也有看到孩子時那些碎片化的溫暖和感動,這些單調的故事和記憶發出來會有幾個人能理解呢?我蒼白的語言又到底能表達幾份呢?發出來的目的是要得到別人的同情或讚美嗎?

而實際每個人都是一地雞毛的日子,誰也不會比誰強到哪裡去,愛你關心你的人看到你的不易會主動發幾句溫暖的問候,而大多數還是看個人間煙火,表示無法理解或者暗自慶幸還好我過的比你好,石頭砸到棉花上,註定沒有聲響和共鳴!這是一個人的悲哀還是一個集體的落寞?

(未完待續)

(我是黑門拾穗,愛光的人,工作+養娃;經歷紛繁,渴慕簡單;

願作孩子的人生擺渡人,和家庭幸福的提醒人!若您覺得有用,歡迎留言點贊或探討)

原創作品 轉載請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