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治理、步履不停 北京現代內蒙古二期治沙完美收官

2018年8月2日,位於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正藍旗的寶紹岱諾爾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數百名北京現代員工志願者和大學生。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人,對於腳下的這片土地略感陌生,但對於北京現代的大部分員工而言,這僅僅是十年治沙之路中的普通一天。

從沙塵四起的鹽鹼湖盆變為植被覆蓋、牛羊成群的綠洲,這項堅持了十年的公益活動,靠的是什麼精神?有哪些經驗值得借鑑?

科學治理、步履不停 北京現代內蒙古二期治沙完美收官

公益要有傳承精神

“狂風挾沙而至,浮塵到處瀰漫,湛藍天空變為黃色,街上的行人裹著紗巾、戴著口罩匆匆趕路……”

科學治理、步履不停 北京現代內蒙古二期治沙完美收官

二十世紀末到二十一世紀初,北方沙塵暴極端天氣頻繁出現,黃沙襲城成為那個時代北方人心中一個“黑色印記”。但隨著政府的大力治理、北京現代等有社會責任感企業的積極參與,經過十多年荒漠治理,沙塵暴極端天氣,正在逐漸減少。

2018年8月1日,北京現代內蒙古公益治沙行動再次啟動,這是第2 期“正藍旗寶紹岱諾爾鹽鹼幹湖盆治理專案”執行的第5年,也是該專案的收官活動。來自北京現代的青年職工志願者、大學生志願者、現代中國的志願者一起奮鬥在內蒙治沙的第一線,為守護北方的藍天而戰。

“這個活動特別搶手,我們部門80多個人,有2、30人報名參加,最後只有我一個幸運兒被選上。”北京現代財經室員工劉建偉掩飾不住內心的興奮,他一直嚮往能夠來到草原,親自體驗治沙公益行動。

“從公司內網看到和聽前輩們分享經驗還是比不上親自來實踐一下。”劉健偉表示,雖然不是人人都有機會來到草原體驗治沙,但環保的種子已經在公司內部發芽。無論是科室內節約辦公用紙,樓道里的隨手關燈,食堂裡的光碟行動,還是親自去過草原治沙同事講述的所見所聞,環保的理念已經一點一滴地紮根於每一位現代員工的心中。

科學治理、步履不停 北京現代內蒙古二期治沙完美收官

“讓我最受感動的還是這種做公益的傳承精神。”北京現代事業企劃部員工葉奕表示,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重視企業社會責任,投身公益事業,但能堅持10年的並不多。這份堅持也讓公益的精神得以傳承,成為北京現代員工所堅持的一種價值觀。

科學治理體現現代精神

有了決心,能夠堅持僅僅是成功的一半,在長達十年的治沙過程中,北京現代與合作的生態環保組織也不斷總結經驗,摸索出一套可持續的公益方法論。

生態和平亞洲負責人樸祥鎬主任表示,信任和經驗都是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一開始,當地的牧民對於這群外來人能堅持多久也打問號,但看到他們不是做做樣子,而是天天來,心態上就有了變化。在工作方式上,也遇到過一些困難,例如經費不足,人手不夠,但北京現代和生態和平亞洲選擇了在實踐中摸索經驗。

據悉,該專案的治理方法是在鹽鹼幹湖盆上大面積種植鹼蓬等耐鹽鹼植物,用植被壓住鹽鹼塵,並透過鹼蓬等植物的生長,改變幹湖盆的土壤結構。但由於草原上惡劣的大風天氣,鹼蓬等植物的種子很容易被吹走,很難落地生根,埋植沙障是目前治沙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樸祥鎬表示:“如果選擇種樹需要投入100倍的成本,而且樹不好長,土地抓不住。”

科學治理、步履不停 北京現代內蒙古二期治沙完美收官

雖然找到了好方法,但埋植沙障依然困難重重。操作時需要用柳樹枝製造成一道道籬笆一樣的沙障,幫助鹼蓬種子落地生長。但由於湖區泥土鬆軟,不能行車,做沙障用的紅柳枝要從1公里以外的地方靠人力搬運來,再徒手摺成40公分樹枝插到泥裡。埋設的樹枝還必須密密麻麻緊挨著,否則種植的鹼蓬種子會被大風颳走。

此外,當地惡劣的自然環境也給志願者帶來了的挑戰。由於當地水資源極度匱乏,提供給志願者的水源僅夠飲用。每年8月,內蒙沙漠白天烈日高照,志願者們要頂著炎炎烈日進行沙障作業,沒有遮蔽陽光的地方;而極端乾燥的氣候,也會讓人處於不舒適的狀態。

在科研機構和高校專家的鼎力支援下,北京現代的員工和志願者們選擇了堅持。他們在鹽鹼地上週而復始地埋設沙障、撒種、植草。10年來設下的沙障總長超過50千米,可繞北京三環一圈半。十年間,北京現代在內蒙治沙專案中共投入資金四百餘萬,召集中韓志願者及企業員工3500餘人,併為鹽鹼幹湖盆治理工作探索、總結了一套科學、有效的方法,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與呼應。

科學治理、步履不停 北京現代內蒙古二期治沙完美收官

十年不是一句口號

實際上,北京現代在踐行公益的道路上先後打造出“藍天計劃”、“成長計劃”、“幸福計劃”等幾大公益計劃,而內蒙治沙行動則是“藍天計劃”的重要內容。從2009年開始,北京現代攜手現代中國,與環境保護組織“生態和平亞洲”共同開啟了內蒙古治沙行動,專案分為“查干諾爾鹽鹼幹湖盆治理”以及“寶紹岱諾爾鹽鹼幹湖盆治理”兩期進行。

查干諾爾,在蒙古語中意味為白色的湖,位於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別日古臺鎮西南約90公里的查干諾爾鎮境內。自2002年後,由於降水量逐漸減少,查干諾爾湖的西湖在強烈的蒸發作用下,湖水已經接近乾枯,存在著潛在的化學塵暴危險。寶紹岱諾爾地處的錫林郭勒草原,是我國有名的風口之一,風力可達8級。在大風的夾帶下,查干諾爾、寶紹岱諾爾乾涸的湖盆會形成鹽鹼塵暴,不僅嚴重破壞周邊的草場,還成為沙塵暴的源頭,威脅京津甚至華中地區。

經過10年的努力,查干諾爾、寶紹岱諾爾鹽鹼幹湖盆將近9,000萬平方米已經恢復植被覆蓋,成為全球範圍內草地恢復面積最大的單個地區。據當地牧民介紹,已經完成治理工作的查干諾爾與寶紹岱諾爾湖盆,駱駝、牛羊時常光顧;秋季鹼蓬種子成熟以後,成群的鳥兒在鹼蓬地裡啄食鹼蓬種子;蜥蜴、昆蟲也多了——鹼蓬地重現生機,查干諾爾與寶紹岱諾爾湖盆的生物多樣性趨於好轉。

曾兩次參與治沙活動的大學生志願者郝宸表示:“大二時,我跟著北大的學哥學姐一起報名,這裡環境惡劣,條件艱苦,每天每人限三瓢水、集中時段發電供電、物資靠外界定期補給。第一次參與這類治沙活動,笨手笨腳,不知如何操作,經過兩天的培訓後,我栽下了第一棵小苗,當時特別興奮;這次回來,當年乾枯的湖床中紅柳枝發芽了,而我順利的讀研了,感覺都是收穫滿滿!”

科學治理、步履不停 北京現代內蒙古二期治沙完美收官

從不毛之地到綠色覆蓋

在國家及北京現代等眾多企業的共同努力下,北方的沙塵日資料也在逐年減少。據2018年4月3日,中國氣象局釋出的2018年《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顯示,1961—2017年,北方地區平均沙塵日數呈明顯減少趨勢,平均每10年減少3。6天。20世紀80年代後期之前,中國北方地區平均沙塵日數持續偏多,之後轉入沙塵日數偏少階段。2017年,中國北方地區平均沙塵日數為3。7天,較常年值偏少5。8天,北方沙塵肆虐的情況正在好轉。

在查干諾爾奮鬥了20多年,一直堅守鹽鹼湖沙地治理的北大校友會生態專委會秘書長兼“生態和平亞洲”顧問的鄭柏裕老師介紹,幾年前,查干諾爾是一片黃沙漫天的不毛之地。如今,湖盆西側已有成片的鹼蓬高過膝蓋。這個專案給這片荒漠帶來了重返春季的希望。“在整體抗擊草原沙漠化工程中。北京現代和現代汽車起到了標杆作用,做出了實實在在的工作,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而以種植鹼蓬來治理鹽鹼地,也是全球首個治理鹽鹼地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