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吃飯總是剩一口屬於一種怎樣的心理狀態?

相信大家都會在生活中看到這樣的場景,那就是有的人吃完飯碗裡總是剩一口,對於那些珍惜糧食的人而言,該舉動無疑令人難以接受,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該習慣的養成呢?

一. 吃飯剩一口,能給我們帶來“富足感”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現如今的社會物質充裕,年輕一代群體根本不必擔心自己遇上吃不飽飯的情況。

除此之外,在碗裡剩一口還會給帶來一種心理暗示,那就是自身的物質需求已經得到了滿足。

很多人之所以沒有安全感便是因為得到的無法填補想要的,唯有在物質需求遠遠小於物質供給的時候,這種安全感才會產生。

或許剩飯的人並沒有思考這麼多問題,但這些原因的的確確存在於人的潛意識當中,並非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除非有一天人類對食物等物質資源不再渴求,那個時候估計就能擺脫這種思想。

心理學:吃飯總是剩一口屬於一種怎樣的心理狀態?

剩一口的習慣隨處可見,當大家一起出去聚餐的時候,幾乎沒有一次能把食物全部吃完,不管是盤子裡還是碗裡總能剩一點,這完全歸結於人們對富足感的追尋,若是吃得一粒米都不剩,怕是旁人都要懷疑你是不是很久都沒有吃飽飯了,為了避免被質疑,故意剩一口的情況便很好理解。

還有一點也很常見,那就是我們不希望成為飯局上最後一個吃完的人,如果讓所有人都等著自己結束用餐,情況會變得非常尷尬,所以這也是出於禮貌的考慮。一個人在吃飯途中如果只在意自己眼前的飯菜,而不去管其他人的感受,那麼這種行為無疑非常幼稚,久而久之也會給別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二. 為了獲得獨立感,自主感

很多人小時候都處於一種被壓抑的狀態之中,那個時候父母總是教導著我們不能剩飯、浪費糧食極度可恥,再加上長輩總願意不停地夾菜,所以小孩子寧可吃撐也只能默默忍受。由於心理邊界長期受到了侵犯,即便飯菜可口,人們也都沒有興趣吃太多。

心理學:吃飯總是剩一口屬於一種怎樣的心理狀態?

直到成年以後小孩徹底變成大人,他們無需被父母管教,可紮根於童年的記憶卻還是如影隨形,每當吃飯時都要想起曾經的回憶。

剩飯所帶來的愧疚和不甘令他們十分糾葛,但與此同時,必須吃完的命令又會讓成年人感覺自己的人生始終被父母所掌控,在這種情況下逆反心理便會誕生,

哪怕他們只是為了證明自己可以按照自由的意願做事,也難以接受珍惜糧食這種正常的理由。

人都渴望自由,誰都不想被拘束以及時時刻刻被管教,養成節約糧食的習慣固然值得,可若是在身體超負荷的情況下還要繼續吃完只會適得其反,因為這根本不是出於自身意願的選擇。

三. 不拘泥於細節的性格

這群人與前兩類有著很大的區別,他們從來沒有想過碗裡留一口飯是否能讓自己看起來不缺食物,同時他們也不在乎這口飯的存在是否能帶來心理上的富足感,因為其壓根就沒考慮到這件事。

心理學:吃飯總是剩一口屬於一種怎樣的心理狀態?

一個不在乎碗裡是否剩飯的人本身就是大大咧咧的性格,他們往往不拘小節,只要吃飽了就可以。這樣的人放在生活裡也很好相處,畢竟他們不會過於敏感,非常適合交往,相信和這樣的人相處在一塊一定會非常輕鬆自在。

吃飯是人類的本能,也是維持生命所需必要的行為,無論你是曾經被逼著吃完飯的那個人,還是要求別人不浪費糧食的人,大家都要記住身體才是最重要的。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個人的意願需要被尊重,如果長期不把別人的想法當回事,只會令對方逐漸產生逆反心理,進而破壞彼此的關係。

心理學:吃飯總是剩一口屬於一種怎樣的心理狀態?

總體而言,吃完飯後碗裡剩一口非常正常,沒有必要過度糾結。如果你一直在追求心理上的富足感,那麼除了用剩一口飯這種行為來詮釋以外,還可以試著尋找其他可替代的方式。

若是你厭惡被逼著吃飯的經歷,那麼你完全可以在心理上安慰自己,現如今的你已是自由的成年人,控制自己的人生易如反掌,與其糾結小小的一口飯,不如把精力放在更有價值的事情上,等你從別的地方得到了想要的感受,或許就不在意曾經的事情了。不知道你們對這件事情究竟有著怎樣的看法呢?如果有什麼不同意見的話,一起在評論區裡討論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