鈉電池產業程序跟蹤

內容來源於網路,若不便發表,請聯絡後臺刪除;文章僅用於研究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鈉電公司產業進展跟蹤

◆比亞迪鈉電進入電池工況測試階段,預計明年下半年量產,進度大超預期

◆蔚藍鋰芯子公司天鵬電源與中科海鈉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天鵬電源在圓柱鋰電池製造領域有10多年積累,中科海鈉為國內鈉電龍頭,聯合華陽股份的1GWh鈉電電芯10月投產

◆傳藝科技0。2GWh鈉電中試線已投產,預計下週末送樣產品下線,本月底開始向下遊送樣驗證。明年上半年4。5GWh投產

◆維科技術1k只鈉電中試線已投產,小量向戰略合作客戶送樣,12月上旬向市場送樣。明年上半年投產2GWh

◆鈉電負極材料硬碳目前效能還有提高空間,成本也有下降空間,賽道廣闊。元力股份佈局生物質硬碳,原料來源豐富成本低,預計年底中試,與金龍魚合作佈局3萬噸碳化椰子殼原料

◆美聯新材聯合七彩化學建設18萬噸普魯士藍(白)產線,現專案團隊已逐漸完善,開始與下游客戶端接觸,預計很快開始進入送樣階段;華鈉新材1k噸層狀氧化物+普魯士藍鈉電正極材料預計春節前後投產

鈉電池企業間合作更緊密

受鋰資源短缺以及強力電動化需求影響,碳酸鋰價格持續上漲, 鋰價可能長期高位執行,為鈉電帶來發展視窗期。下游應用包括低速電動車、儲能等,隨著鈉電降本和效能提升,滲透率有望進一步提升。

新型電力系統及電網投資的變化

1、何為新型電力系統?新在能源供給方式的改變,新在能量轉換與傳播的轉變,新在系統感知與控制的蛻變。能源安全、經濟、綠色不可能三角的平衡,破局在於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的構建。

2、新能源大基地有序推進,火電仍為保障性電源,電力供應的“壓艙石”作用在十四五期間將繼續發揮,結構性缺電問題突顯火電與新能源最佳化配置的重要性,“10-12GW新能源+4GW火電+2GW儲能+一條特高壓”成大基地“標準化”配置,火電需求確定,建議關注東方電氣、華能國際、華電國際、申能股份、國電電力。

3、“三北”與西南地區能源基地、東中部負荷中心之間的供需空間不平衡,遠距離、大容量輸電仍然是新型能源體系構建的骨幹支撐,為實現電力空間平衡,十四五期間仍需建設12個特高壓直流、16個特高壓交流,累積投資4500億元,2022年核准特高壓交流2條,2023、2024年將是關鍵之年。

4、受新能源波動性、隨機性影響,為保障系統安全穩定執行,靈活性調節能力要求提高,火電廠靈活性改造、抽水蓄能、儲能、虛擬電廠需求增加。交直流混聯是新型電力系統的內在體現,電力電子技術為靈活性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5、新型電力系統的採集控制物件範圍更廣、規模更大,而且逐步向配用電側延伸和下沉,提升電網可觀、可測、可調、可控的能力,構建形成數字智慧電網。

【特高壓專家交流紀要】

1、專案進展

四直四交:預計22-23年會是建設高峰期,十四五期間會建好,預計總投資1300-1500億。目前已經開始動工的是交流的武漢-南昌和川渝的部分專案;直流預計明年上半年全部會核准,金上-湖北最快今年12月內,慢的話23年1-2月。

五直一交 :可研還沒完成,十四五可能會啟動,投運到十五五。預計23H2到24年會陸續招標或開始幹。

建設週期:可研半年,核准半年到一年,可研做完才能核准,核准到招標約半個月可完成。

2、需求確定性

1)送端:

現在執行的特高壓專案利用率偏低,主要是風光帶來的調峰壓力(導致量還沒達規模),儲能+火電靈活性改造之後這個問題會解決;

未來看,特高壓建設速度(平均2年)慢於風光大基地(半年-1年),需要提前開建,為後續風光大基地、清潔能源基地建設解決消納問題。

2)受端:

大規模特高壓建設後,直流發生故障易引發大規模潮流轉移,會對受端電網的交流系統產生衝擊,誘發一系列電壓穩定的問題,進而導致直流系統持續換相失敗;同時多直流會對送端和受端電網安全產生影響。【因此,預計現在的直流專案建成後,會帶動後續交流和柔性直流作為補充性專案啟動】。

3、換流閥價值量及彈性

平均一條特高壓直流→2個換流站→每個換流站4個換流閥→一個換流閥2億元;23年準備開工的4條直流,對應總盤子64億元。

南瑞、許繼的市佔率分別在40-50%、30%-40%,將能陸續帶來收入增量。

收入確認週期:基本會在投運當年確認收入,個別專案特殊原因,最差結果投運的時候拿到40-60%+,往後1年內全部確認收入。

4、其他收入增量

柔性直流改造項,存量上2010年之前的直流專案(±500kV),將換流閥改造成柔直閥(一臺需要1-2億元),週期更短,2-3個月可完工。國網、南網每年會有3-4條線進行改造。

5、上游供應商

收入確認早一些的環節:1) 水冷裝置(高瀾、河南精銳);2)電纜、鐵塔、絕緣子等;3)基建:中能建、電建;4)IGBT:時代電氣、派瑞;5)變壓器的取向矽鋼:寶鋼、首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