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業·行研 | “碳中和”下能源互聯迎發展機遇

能源網際網路,又稱“網際網路+”智慧能源,是一種網際網路與能源生產、傳輸、儲存、消費以及能源市場深度融合的能源產業發展新形態,具有

裝置智慧、多能協同、資訊對稱、供需分散、系統扁平、交易開放

等主要特徵。

能源網際網路與網際網路類似,透過打破傳統能源系統內部的資訊壁壘,促進價值發現和高度市場化。透過能源網際網路技術與傳統產業的融合,有利於形成清潔低碳、優質高效、靈活便捷的能源消費新模式和產業升級新業態。

新業·行研 | “碳中和”下能源互聯迎發展機遇

能源網際網路

是推動我國能源革命的重要戰略支撐

,對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促進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提升能源綜合效率,推動能源市場開放和產業升級,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提升能源國際合作水平具有重要意義。2019年1月,國家能源局釋出《關於開展“網際網路+”智慧能源(能源網際網路)示範專案驗收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相關部門在2019年4月底前按照專案執行情況、經濟社會效益、專案創新性、成果技術水平以及成果產業化前景為考察指標,對現有的55個能源網際網路示範專案進行評估。

2021年3月18日,全球能源網際網路發展合作組織(以下簡稱合作組織)在京舉辦中國碳達峰碳中和成果釋出暨研討會。會議釋出了中國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2030年能源電力發展規劃及2060年展望等研究成果,在國內首次提出透過建設中國能源網際網路實現碳減排目標的系統方案。

新業·行研 | “碳中和”下能源互聯迎發展機遇

我國能源網際網路的

實質是“智慧電網+特高壓電網+清潔能源”

,清潔能源在全國範圍大規模開發後,需要透過配置與使用平臺以推動清潔能源轉型。

我國的資源與負荷中心呈逆向分佈。清潔能源的生產集中在西部與北部地區(包含67%的水能、90%的風能和80%的太陽能資源)、距離東部與中部負荷中心1000-4000公里。這些客觀條件決定了我國必須構建以特高壓骨幹網為核心的資源最佳化配置平臺,構建能源網際網路,才能將西部與北部地區生產的清潔能源長距離地輸送到東部與中部負荷中心,並進行智慧調節配置,完成清潔能源的大規模高效消納。

能源網際網路發展建設狀況

廣泛體現在供給側多能聯供互補水平

,使用者互聯互動情況和系統可控可觀程度等多個方面。2019年,多能互補的能源基地達17個,火電儲熱容量達1440MW,智慧電錶安裝量達5。91億隻萬隻,需求側響應容量達34GW,充電樁數量達121。9萬個,加氫站數量達51座,綜合管廊長度達2450公里。2014-2019年,網際網路能源方向專利申請數量整體呈上升趨勢,反映了近六年來業界對能源網際網路智慧財產權重視程度逐步提升。2019年,我國共申請425項相關專利,數量較2018年有所回落,但仍處於較高水平。

由此可見,構建全球能源網際網路頂層設計已經完成,遠景藍圖已經繪就,技術裝備不斷突破,加快發展的條件已經具備。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助推下,能源網際網路儼然成為了“風口”,有望迎來高速發展的機會,成為新時代能源領域的主角。

作者/黃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