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乎意料——全新名爵5

作者 —— 咖加使用者:-llwcc

前言

說到名爵5(後面都稱為MG5),我第一時間想到的還是很多年前上汽推出的那款兩廂轎車。那時候我才剛讀初一,我在汽車雜誌上看到它,有種眼前一亮的感覺(一方面是那時候我確實沒見過世面,另一方面是我實在是喜歡兩廂車。。。),但從那以後,我一次都沒在馬路上見過這車,沒過幾年好像就不聲不響的停產了。

時間很快到了2020年,某天早晨我不經意地開啟微博,映入眼簾的廣告上是一輛長得很“奇特”的亮黃色小車,下面寫著“MG5”,我一下想起了那輛白色兩廂車,再看看手機裡的小黃車,嚯,根本不是一個東西嘛。

但這個廣告還是激發了我少年時期的那麼一丟丟記憶,我就想著去試試車,結果整個

城市只有一家4S店,門口還在修路,我看了半天沒看見入口在哪裡,索性過了一個月回家來試。在一段不算太短暫的體驗過後,我覺得它比我想象中要優秀很多。

這篇不能算是嚴格意義的車評吧,只是一些個人的體驗和感受,寫的也會比較散,下面從我喜歡的點和不太滿意的點純主觀地描述一下這款我很感興趣的新車。

一、喜歡的點

1。 設計搶眼

試駕車有兩輛,對應的是兩個不同的動力總成(1。5L+CVT和1。5T+DCT),分別是廣告上那個最燦爛的黃色(燦爛到有點刺眼)和一個說是灰色但是看起來又紫又灰的怪顏色。加上展廳裡的白色和紅色展車,車庫裡的藍色庫存車,不管是哪個顏色看起來都很亮眼奪目。

顏色的搭配是其次,如果沒有設計作為基石,再亮的顏色看起來也不會那麼有感覺。MG5的設計整體還是比較流暢的,除了車頭個人感覺有點偏低,大嘴像是要把地上的土全吃進去的樣子,正側方的線條也有一點怪怪的。整個外觀設計我不認為是非常好看的,但一定是非常亮眼的。

出乎意料——全新名爵5

(這就是那個紫不紫灰不灰的怪顏色,還挺有個性)

出乎意料——全新名爵5

(黃色回頭率巨高,但我真不喜歡這個角度看這車)

內飾設計相對就比較中規中矩了,所有東西都在應該在的地方,沒有奇奇怪怪的設計,中控的大部分功能都整合在了車機裡,但還是給常用功能留出了一排金屬質感的實體按鍵。這一排按鍵按下去的手感很好,算是比較清脆的質感,值得表揚。試駕車的內飾配色均為紅黑搭配,個人並不喜歡紅色內飾,但對於這個價位來說,看起來還可以。

出乎意料——全新名爵5

(這個方向盤長得像誰家的我就不多說了吧)

(記住這個真皮包裹的方向盤,後面還會cue到它)

至於車機,說是一個什麼最新的系統,螢幕素質很高,開機時反應偏慢,但很快就能進入狀態,該有的功能基本都有(包括很多線上服務),操作比較靈活,但剛上手還是需要一定的學習成本。我不喜歡車機螢幕主介面最左邊的一豎排功能鍵,實在是太小了,看不看得清先另說,開車的時候想按準都是件很難的事情。

語音控制識別度還算不錯,但我一直認為實體按鍵才是最乾脆的問題解決方式。想象一個場景,在高速上行駛的時候突然感覺有點冷,冷的身體有點不適,想把空調調高一些,但這時我正在和身旁的女生聊一個彼此都很感興趣的話題,手指怎麼點螢幕都找不到那個小小的進入介面的地方,這個時候只能用語音助手了。

——然後,冷不丁的,你要和女生說:不好意思,我調一下空調。然後在她詫異的眼神中對著車子說:你好xx,幫我把空調溫度調高一些。

溫度調好了,人舒服了。“誒,我們剛才聊到哪裡了?”

(不針對MG5這一款車)

2。 空間比較好,座椅舒適性很好

嚴格意義上說這不是一個很突出的點,只能說比起我的預期而言,空間算可以接受的,但座椅舒適性可以稱之為優秀水平。展車和試駕車均為皮質座椅版本,皮質普普通通,屬於一看就知道是人造革的型別。前排坐上去以後整體的軟硬度和包裹性都很不錯,可以很舒適地乘坐,座椅雖然只能六向調節,無法調節坐墊的俯仰角度,但對於我170多那麼點的身高以及不太能看的腿長,這點不存在問題。後排坐墊同樣舒適,腿部空間是有一點驚喜的,坐直的話腿部空間差不多有個兩拳,但坐直之後我的頭就感覺要碰到車頂了,所以還是要出溜點坐,坐墊本身很長,但出溜點的話腿部支撐又沒有那麼足了,靠背角度也比較直,搞得腰部空出一塊。加上整體設計的緣故,後窗和後擋玻璃面積較小,後排的壓抑感會比較強。

出乎意料——全新名爵5

(腿部空間確實不錯,個人喜歡全黑內飾大於紅黑內飾)

但我認為在空間和座椅舒適性方面瑕不掩瑜,加上對我個人而言,有點超出我的預期,因此也放在喜歡的點裡來進行描述。針對比較有問題的點,後面還會再提到。

3。 儲物空間佈置正常,但大且實用

儲物空間是比起乘坐空間來說更大的驚喜,但和飛度這種變態選手,還是沒有可比性的。

這個車整體的儲物空間排布比較正常,該有儲物空間的地方一定會有,給我驚喜的是儲物空間都很大,中央扶手箱很大,檔把前的儲物空間很大,門板儲物空間很大,前後門把手底部是封死的,也是一個很實用的儲物空間,最讓我驚喜的是後排門拉手封死後的儲物空間足足可以正常放下一臺比較大的手機。這塊的空間比飛度第二排門拉手還大,令人滿意。

(小驚喜1)手套箱開啟後我發現竟然有阻尼,這點還不錯。

(小驚喜2)兩個前排座椅後方都有儲物袋,在這個價位的合資車上可看不到。

4。 底盤濾震性優秀

試駕路段的路況整體比較好,但有很多的井蓋和大減速帶。在這種路況下MG5的底盤濾震性達到了一個我認為很高的水準,底盤是有一定高階感的,不管是經過大坑窪還是小坑窪都帶有比較韌的感覺,並不是死硬,能感覺到底盤在認真地吸收震動,傳遞到車裡的震感是帶有質感的,不會有脆脆的廉價感。

1。5T版本的MG5據銷售說都標配了米其林Primacy 3ST輪胎,我在試駕時說這車濾震表現好,銷售說米其林的胎比較軟,對濾震有一定作用。。。不過我感覺還是較大的輪胎扁平比起的作用更大,這車沒有為了所謂的外表運動感而使用太薄的輪胎,17寸胎的扁平比達到了50,而1。5自吸版本配備的16寸固鉑輪胎扁平比達到了55,胎壁厚度還是足夠的。但我感覺兩個版本的濾震表現沒有太大差別,都還是比較優秀的。

出乎意料——全新名爵5

(視覺效果上車輪還是很顯大的)

(百萬級Fastback?上汽的營銷我是真的“服氣”)

理論上高速過彎的場景更可以考驗底盤,是不是在做到良好濾震性的基礎上保留了一定運動性,但條件有限沒辦法體驗到,就不雲評了。

話說回來,這一點我給好評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對比過於明顯。。。我是開家裡的老款K5去試駕的,這個車的底盤濾震一塌糊塗,過大減速帶只要時速在20以上都會感覺到明顯的生硬感和廉價感,而快速一點過彎時又覺得懸掛拉不住車身,可以說是這個車我最不滿意的地方。所以當我開MG5以40公里的時速過大減速帶時,底盤的韌性確實有吸引到我,關鍵是,這車最高配也不到十萬。

5。 動力輸出平順暢快

動力總成整體也可以給到好評。這次主要試駕的是1。5T+DCT的版本,1。5自吸+CVT的版本我只在內部道路簡單繞了兩圈。總的來說1。5T版本的動力表現相當之好,173匹馬力給人帶來很強的信心,油門給人的感覺比較線性,不會有突如其來(嚇死個人)的動力爆發,油門響應沒有很快,但稍微踩深一些讓轉速來到1500轉以上,發動機就非常積極地出著力,在環路上超個車並個線簡簡單單。變速箱除了低速時很輕微的頓挫感以外,在其他情況下我都沒有感覺到頓挫,稍微暴力一些對待油門時,變速箱也基本都可以知道我的意圖,及時準備好一個合適的檔位。

出乎意料——全新名爵5

(紅綠燈第一個起步,很暢快)

所以這車開起來還是很流暢而且輕快的,試駕過程中還沒有使用到S檔,在全程D檔的情況下能有這樣的表現,可以說日常駕駛是完全令人滿意的了。還是那句話,結合這個售價來說,這個動力表現絕對超值。

有一個小插曲,這臺車的行車電腦是可以記錄百公里加速成績的,我這臺試駕車上的資料是8。5s(銷售說是他前幾天踩出來的),可惜我沒有拍到,但如果真的是這個時間,這個效能很可以啊。

1。5自吸這套動力總成沒有很仔細地體驗,就簡單說一下感受。在內部道路上沒辦法開得很快,只能說中低速情況下動力完全夠用,輕點油門,起步很輕快,油門同樣線性,踩多少動力就有多少,CVT變速箱也是完全的平順取向,日常市區代步足夠,但中後段的動力表現我沒有體會到,也不在此雲評了。

6。 隔音降噪很出色(尤其胎噪!)

隔音表現是我最意外的一點,我萬萬沒想到十萬不到的MG5能把我開來的老K5在隔音上按在地上摩擦。環境噪音隔絕還不錯,在60公里出頭的時速下與半掛卡車並排行駛時車內也沒有很大的噪音,整體風噪也還算比較小的。胎噪是最令人滿意的一點,四條米其林Primacy 3ST功不可沒,在60-70的時速下幾乎聽不到什麼胎噪(也可能被環境噪音覆蓋掉了,但整個車的隔音絕對是出色的!),按我感覺這車在設計的時候針對隔音沒少下功夫,值得好評。

出乎意料——全新名爵5

(優秀的輪胎!功不可沒)

7。 配置極高

配置這件事就要一分為二來說了。從配置單來看,這車配置的確很高,在這樣一個價位下能擁有無鑰匙進入、一鍵啟動、全景影像、後排出風口、皮質座椅、真皮方向盤、全液晶儀表、雅馬哈定製音響等等一大串的配置,的確能一下子吸引到很多配置黨,有一些配置也的確使用感受很好。比如這個雅馬哈的定製音響,在這個價位我試過的車裡可以說是頭牌了,正常聽聽歌的話6個揚聲器可以給到很好的效果,整體算是比較清澈的型別。

但為什麼要一分為二說呢?後面缺點部分會仔細說這點。

二、不太滿意的點(不一定算是缺點)

1、 配置只屬於有,而不是體驗好

接著說“配置高”這個點。配置單上的無懈可擊,轉化到實車就很容易有心理落差,上面說的那麼多配置,落實到車上就都變了感覺:無鑰匙進入,只有主駕駛車門才有,對我這種通常用副駕駛側解鎖車輛的使用者就很不方便;全景影像,有是有了,但畫面上的馬賽克可能比你十幾年前看的某些影片更嚴重;後排出風口,也有,但只有一個(這點和英朗一樣),如果後排一左一右都坐著人,那難免可能要爭論一下誰更需要降溫;方向盤是用真皮包裹了,但觀感和手感和我家旁邊汽配城包出來的質感好像差不了多少;全液晶儀表吧,功能倒是確實豐富,但介面設計總給人一種濃烈的廉價感。

出乎意料——全新名爵5

(我特意拍下來了這個行車電腦,這個字型和介面設計。。。)

同樣,以這個價位來說,能給到這些配置已經不錯了。但對我而言,如果給到的配置使用體驗不夠好(比如全景影像),那我寧願你降低一個配置級,但給我一個踏實好用的配置(比如降級成倒車影像,但清晰度和準確度提高),這樣好像更能提升使用者的使用體驗吧。

2、 小細節不到位,節約成本比較明顯

最明顯的一點就是方向盤調節的問題。方向盤只能調節上下,不能調節前後,對我來說在座椅調整合適的狀態下,就有點要去夠著方向盤,沒有辦法以我比較習慣的駕駛姿勢去駕駛。雖然隔壁英朗做的更差(英朗的中央扶手在開車時基本靠不到),但既然有成本去做手套箱開啟的阻尼了,比起來我更願意把阻尼去掉,換一個方向盤四向調節。

還有中控臺頂部的覆蓋件,看起來線條豐富,加上一點點“碳纖維”裝飾,好像還不錯的樣子。但用手一碰一敲,清脆的“咔咔聲”都會告訴你這根本是硬塑膠。這本來也不是什麼大問題,但這塊區域所使用的硬塑膠看起來材質就比較廉價,感覺廠家把精力花在給硬塑膠凹造型上了,並沒有考慮到底要用哪種紋路質感的硬塑膠能看起來有檔次一些。

還有一個小細節,有可能是我吹毛求疵了,車窗降到最低以後如果用手去摸車窗和塑膠門板的間隙處,會感覺門板硬塑膠的邊角有點剌手。。。

3、 轉向手感有一點怪

駕駛方面我體驗到的最大的問題就是轉向手感。手感整體屬於偏輕的型別,低速挪車停車倒是非常輕便,對於我這種低速單手搓輪使用者(錯誤示範不要學)很友好,但輕重並不會隨著速度的增加而改變,開到60km/h以上時依舊沒有感覺方向變的多沉,沒有那種所謂的“穩重感”,完完全全就是一臺代步車的水平。再加上柔韌得有一點柔軟的底盤,別看MG5外觀這麼運動,動力這麼強,還是踏踏實實做買菜車開就好了。

以上三點嚴格意義上也不算太大的問題,只能說是成本和定位所限。下面三點才是相對比較大一些的“問題”。

4、 後排頭部空間堪憂

空間這點在優點那一欄已經提到過了,腿部空間是出乎意料的,但頭部空間確實有點捉急了。就我這個身高都能有點覺得頂,如果讓大個子選手坐後排,可能就是頂天立地。如果是大部分時間一兩個人用車的話,這點倒也不是什麼大問題,偶爾載載人想必乘客也不會有太多的異議,但如果拿來做家用車,家人身高又不是太低,那最好還是親自試一下這個後排空間。

5、 後窗視野極差

溜背設計除了帶來了後排頭部空間的災難,更帶來了斜度超級大的後擋風玻璃。從內後視鏡往後看,後擋風玻璃的面積只有可憐的一點點,對我這種開車習慣瞄後視鏡的駕駛員而言有點不習慣,或者說也有那麼一點點安全隱患。當然如果你開車不怎麼用內後視鏡,那當我沒說過,建議學習一下安全駕駛知識。

(好像也可以解決,裝個流媒體後視鏡得了)

出乎意料——全新名爵5

(狗頭)

6、 後備箱開口極小

同樣是受大溜背設計的影響,留給後備箱蓋的長度只有可憐的一小截,受限於成本這車也做不了掀背設計,帶來的直接問題就是小的離譜的後備箱開口。後備箱空間其實都還算是規整,進深足夠深,座椅還可以整體放倒來擴充空間,但這個小開口極大限制了裝載靈活性,東西要是放的深了點我都要琢磨一下用什麼姿勢探身取物,更不用說放一些大件行李可能會帶來的不便了。

出乎意料——全新名爵5

(這個角度可以清楚地看到後擋的斜度,留給後備箱蓋的空間不多了)

三、總結

其實優點和小問題都已經說的很明確了,如果對這車感興趣,還是親自體驗一下的好,畢竟我也能力有限,還是很希望可以和各位大佬多交流。

總的來說,在暫且不管質量穩定性的情況下,MG5可以說是一輛不錯的車,也可以看到我認為它的優點是多於缺點的,而那些缺點大部分也不見得是致命的。雖然它有著靚麗的外表,強大的動力,但它的整體駕駛感受依然是趨於平順和舒適的。

如果想要追求一點酷炫和個性,又不想要太硬核的駕駛感受,對配置有要求,大部分時間1-2人使用,對後排和後備箱裝載要求不高,不是那麼在意品牌、質量和後期保值率,又想要裸車(甚至落地)價格在10萬元以內,那麼真的,看看MG5吧。

(和飛度對比的話呢?)

(我買飛度。)

出乎意料——全新名爵5

出乎意料——全新名爵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