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浴王之古代洗浴文化

文化小故事,民族大智慧

你知道嗎?在古代,洗、澡、沐、浴都不是一回事兒。“洗”是指洗腳,“澡”是指洗手,“沐”是指洗頭,“浴”是指洗身體,每一處的清潔,都有它的專屬的名稱。

我們現在習以為常的洗髮水、沐浴露在古代可沒有,那古人用什麼洗澡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見識一下古人精緻講究的沐浴生活 。

草木灰對於身體頭髮的沐浴,很多人就想到古裝劇裡面的花瓣浴,但是其實很早以前古人們是用草木灰來清洗東西的。草木灰的製作非常簡單,是植物燃燒後的殘餘物,呈現出來的是鹼性,在衣服幹了的時候,草木灰便隨著風吹走了,方便省錢。

洗浴王之古代洗浴文化

皂莢

後來古人就發現了皂莢,曬乾皂角,最後將皂角弄碎,越碎越好,弄碎之後可以用來洗頭,純天然無副作用,還有股淡淡的清香,是富人們才能用的東西。

胰子

再後來,人們就用到了一種叫“胰子”的東西洗澡,胰子的製作原理和現在的肥皂製作原理差不多,是利用一種化學反應,脂肪與鹼形成脂肪酸鈉和甘油,肥皂便產生了。但是說起胰子的製作方法還真有點特別。

首先是將豬的胰腺清洗乾淨,再將胰腺多餘的脂肪研磨成糊狀,再將豆粉、香料加入其中,混合均勻,還可加入甘松香、白檀香、麝香等滋養面板的藥材,經過自然乾燥便成可作洗滌澡豆

澡豆在當時是宮廷專用的產品,一般的平民百姓是沒用過的,就連西晉的駙馬爺、娶了司馬炎之女的王敦都不知道“澡豆”為何物。

據說有一次王敦上完廁所之後,婢女將澡豆端給他,讓他洗手,結果他不知道澡豆為何物。把澡豆當成了麵糊倒進了盆裡,二話不說,一口氣將一盆澡豆糊糊給喝下了肚。

婢女們都忍不住掩口而笑。自此之後,澡豆就有一個著名的成語“不識澡豆”形容嘲笑一個人很土氣。

隨著澡豆的製作工藝不斷改進,人們在研磨豬胰時加入砂糖,又以碳酸鈉(純鹼)代替豆粉,並加入熔融的豬脂,混和均勻後,壓制成球狀或塊狀,這就是“胰子”了。

現在我國很多地方仍然把肥皂叫做“胰子”,在你那裡是不是也這樣叫呢?

沐浴文化在中國文化傳統中具有一席之地。據史料記載,早在商周時期,最高統治者的法典中就規定了在登基、繼位、祭奠、開元等重大活動中,都要戒齋三日、沐浴更衣,表明洗浴對官宦儀容儀表之重要,人對天、地之敬重。

洗浴王之古代洗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