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了!“高合”路在何方?

IAUTO

速度 深度 態度

導|語

2021/12/15

新能源市場的風雲突變,高舉高打的品牌推進手段,已然為高合汽車向外擴張帶去了些許阻力。

作者丨曹佳東

責編丨崔力文

編輯丨朱錦斌

大變局下的動盪,讓2021年成了整個汽車產業步入新生態的一年。所有造車新勢力在這一年裡也得以重排座次。特斯拉的瘋狂逐漸常態化、掌握住市場風向和流量密碼的“蔚小理”,也在用自己的方式佔領的頭部陣營、就連零跑、哪吒也完成最初的原始積累······

如此背景下,高舉高打的華人運通又過得如何?

四週年之際,旗下的高合汽車看似進入了一個良性的發展狀態。從終端市場的表現,到新產品的規劃,乃至整個產業鏈的佈局,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進行著。

四年了!“高合”路在何方?

而截止到現在,神秘感和新鮮感兼具的高合汽車,確實贏得了一定消費者的關注。HiPhi X成功讓外界記住了高合這個玩具屬性極強的新能源品牌,更在用另一個角度講述了中國汽車高階化的程序。

但是,隨著各類新生代車企爆發式出現,試問,華人運通為之創立的這套發展邏輯,還能否適應下一波衝擊?能否在各類同質化產品出現之前立穩腳跟?

用一個詞語來形容高合,“科幻”足矣。可惜,在更為市場化的角度上,我不認為此種屬效能撐起一個品牌的長期發展。要麼背靠資金雄厚的傳統車企,要麼自降身價步入走量時代,高合做不出選擇,就意味著,在和同類品牌進行競爭時,高合就會缺少了擴張的沃土。

四年了!“高合”路在何方?

謀生的終點還是IPO

“華人運通出發就是瞄著改變未來出行方式,不是簡單地造車。”

不可否認,從成立之初,作為創始人的丁磊就未曾將“賣車變現”視為讓高合汽車生存下去的手段。琢磨不透的行事風格,時至今日都有別於所有造車新勢力。而這就導致了,本應乘勢而起的華人運通,顯得是那般神秘。

或許沒了煙火氣,會少了些惠及大眾的底氣。但好的地方是,當所有新勢力擠破頭皮想要同“蔚小理”分一杯羹,誕生在此種體系下的高合汽車,卻能另闢蹊徑好好將自己包裝一番。而中國市場如此龐大的容量,是可以讓這些品牌在短期內活著,並自得其樂的。

售價最高達80萬元的HiPhi X讓業界一片譁然的同時,為高合立住了高階的品牌形象,想必也是希望在此基礎上,為其孵化出一個具有可持續性的發展路徑。

四年了!“高合”路在何方?

而據權威機構釋出的資料,繼10月份之後,高合HiPhi X在11月的交付上險數,再次奪得了50萬以上豪華品牌電動車銷量冠軍,達763輛。若將時間再往前推,更能發現,從5月中開啟交付以來,HiPhi X的累計交付量已經超過了3300輛。

既然如此,高合汽車何來發展桎梏?

銷量端的振奮人心,畢竟只是短暫的。面向更為長遠的發展,高合汽車更該考慮如何支撐如今此種高投入、長回報週期的生存模式。也就是說,在資本注入和由來層面,華人運通一向“不用你管,我有的是錢”的融資方式,除了能讓外界看到其財大氣粗的一面外,並不具有長期發展的可行性。

強如特斯拉、後來者如“蔚小理”,在建立起屬於自己的護城河後,都逃不過向資本市場借力的宿命。發展初期,讓所有人見到你存留於市場的必要性和不可替代性,無可厚非。可身處車市迭代異常快速的年代裡,造車“燒錢”其實是所有人能達成的共識。

四年了!“高合”路在何方?

而進入資本市場,對於大多數志在好好造車的新勢力,割韭菜不是它們的目的。為了完成對競爭對手的完美防守,這都是必然會發生的。如此一來,成立四年來從未讓外界察覺投入來源的華人運通,有著它自己的顧慮,可是,若以高合當下的發展為準,IPO始終是其走入良性迴圈的最終手段。

自今年伊始,不管哪吒、零跑還是威馬,從這些二線新勢力的舉動去看,IPO就是當下重中之重的使命。而為了謀求上市前的高估值和獲取資本市場的青睞,從交付量的達成,到整個生態的構建上,這幾家可謂是在頻頻放大招。

丁磊的夢想很宏大,背靠鹽城市政府和地方龍頭企業,華人運通短期內不會陷入資金危機。但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到今天,當以往那種以盈利為第一要義的生存模式不具優勢,用錢砸出一個品牌的案例少之又少時,要想規避入市而獨自求生,顯然是不現實的。

四年了!“高合”路在何方?

更何況,就連同樣高舉高打的蔚來在成長階段都會面臨瀕死,華人運通豈有獨善其身的道理?興許在融資層面,當下的高合已偷偷摸摸完成了幾輪,只是不屑與外界分享。可放眼整個市場,當所有人為提升品牌未來的上市估值而賣力,暗暗發力的意義究竟在哪裡?

只做高階,出路何在?

四年來,高合汽車用HiPhi X為自己圈出了一片天。面對潛在客戶,近一年來的市場造勢也起到了一些作用。玩具屬性濃重不是制約高合發展的核心要素。只要HiPhi能在特定人群中、特定領域中發揮出該有的效果,對於華人運通來說,收效就有了。

也正由此,從HiPhi X到下一款新車HiPhi Z,這條路徑始終貫穿在華人運通新一階段的發展中。“雙旗艦”戰略的落地,是高合決心死磕高階的體現,不斷加成的玩樂屬性,更是在源頭與HiPhi X的目標使用者重合。那麼,然後呢?

四年了!“高合”路在何方?

品牌形象的樹立已經初步達成,面朝未來的發展方向,高合需要一個足夠有力的支點。這個支點不僅為接下來的研發而輸出,還需要為高合日漸成型的產業鏈再做梳理和加強。

所以,在新車亮相之前,我們一直在推測,高合的下一款新車,理應進入和特斯拉Model 3、蔚來ES6的競技圈。因為在這個市場氛圍中,“量變引起質變”是必然存在的定律。沒有其他業務支撐,僅憑月銷幾百輛的HiPhi X是撐不起未來的。

對此,華人運通可以不以為意。HiPhi X日趨上漲的銷量說不定還有上漲的空間。可是,從HiPhi Z更加浮誇的炫技特色中,卻能看到一些同室操戈的味道。換句話說就是,身處同一品牌下,“雙旗艦”的設定,在車型存在代差的前提下,不一定是個能達成“1+1>1”的操作。

四年了!“高合”路在何方?

而以過往的案例為參考,自降身價的確會對旗下高階車型的銷量造成衝擊。但特斯拉、蔚來分別推出Model 3/Y、ES6等車型時,不會想不到這一點。而之所以必須如此,無非還是想活得更好。

截至2021年10月,特斯拉全球銷量高達676,655輛。其中,Model3和Model Y合力就貢獻了659,259輛,佔比高達97。4%。這說明什麼問題呢?說明那些堅持從高階路線突進的發展模式,不會是長久之計。缺乏銷量支撐,故事講得再好都沒用。要是資本市場再不認同,那後果就更加難以想象。

而回到產品層面,HiPhi車系的硬體冗餘,隨著各類競品的出現,高合能否延續當下的新鮮感,本就需要打上個問號。倘若在感知層面,對手又給出了一些極為友好的體驗,屆時,高合還是不得不在降價求量和保護品牌形象中做出選擇。

四年了!“高合”路在何方?

與此同時,當中國各大車企逐一顯露出向上發展的野心,除了現有的造車新勢力,沙龍、阿維塔等出身於傳統車企的高階新能源品牌進入市場,亦將從多維角度圍剿高合。論資金實力,論技術沉澱、論市場背書都難敵後來者,高合的出路何在?

過去,四年對於一個車企來說,並不是一個能完成市場突破的時長。高合能在期間完善出自己的發展邏輯,已屬不易。從HiPhi X到HiPhi Z的進化,足夠讓其橫跨科技和汽車兩大領域。可縱觀整個產業史,沒有一個唯“高階”不妥協的汽車品牌,能獨立運作的。要是華人運通想在將高合打造成一個徹頭徹尾的高階品牌後,向資本雄厚的企業兜售,權當我杞人憂天。如果不是,高合的長期主義,就亟需真正具有市場化運作的手段來詮釋和維持。

四年了!“高合”路在何方?

曹佳東

血液中流淌著汽油,

唯快不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