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家居變革時代來臨,華為真的能引領嗎?

自從比爾蓋茨耗費了7年時間和6300萬美元,把自家別墅打造成世界上智慧化最高的豪宅後,智慧家居逐漸進入大眾視野。經過多年的發展,智慧家居也逐步進入到百姓家中。據IDC釋出的資料顯示:2020年全球智慧家居裝置出貨量超8億臺,預計到2025年將超過14億臺,五年複合年增長率超12%。

智慧家居變革時代來臨,華為真的能引領嗎?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慧的發展,智慧家居在短短几年時間實現全面變化及變革,而智慧家居企業的發展重心也逐步走向了多維度的發展,而對於具備實力的企業來說,他們走的方向更為激進——與房地產商合作,實現智慧家居前裝,為使用者提供全面而穩定的舒適環境。

而在這一市場中,華為、歐瑞博、小米、美的等成為最為產業中最為矚目的企業,但值得注意的是,他們的佈局和策略各不相同——就目前的智慧家居環境來說,智慧家居早已形成“控制”、“連結”、“應用”三個層面,在這些層面中,各家企業的佈局並不相同,如歐瑞博和小米主打控制層,而華為的核心佈局是連結層,海爾、塗鴉等企業則重點打造應用層。

智慧家居變革時代來臨,華為真的能引領嗎?

而前不久,華為在春季新品釋出會上釋出了全屋智慧領域最新成果,引來業內強烈關注。在釋出會上,主要有兩個點:

1、“1+2+N”:“1”指集學習、計算、決策於一體的家庭智慧主機,“2”指兩張核心網,即全屋 PLC (PowerLine Communication)和全屋 Wi-Fi 6+,“N”則是全屋生態整合;

2、終端產品:華為釋出全新升級的華為智慧屏 V 系列、華為手環 6、首款兒童陪伴式機器人等產品。

從華為釋出會上不難發現,其“1+2+N”的戰略才是其重點,而在這一戰略中,“1+2”顯得格外重要——正如華為“1+8+N”的物聯網戰略中的“1+8”。

此外,華為在智慧家居的佈局並不只連結,而是全方位佈局:在控制層,華為推出了家庭智慧主機,透過HiLink控制其他智慧家居單品;在連線層,華為釋出WiFi 6和PLC;在應用層,華為更是讓眾多應用層企業參與其中,從而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體驗感。

但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華為解決了家庭全網覆蓋的問題,但這並不是智慧家居當前最為根本的問題——智慧家居從單品逐步發展到全屋解決方案,WiFi、ZigBee等無線連線方式已經得到驗證和實戰:ZigBee通常用於開關控制等小資料裝置的傳輸,WiFi則用於影片等大流量資料傳輸為主,而LoRa也將進入這一領域。

與此同時,據業內人士表示,華為在宣傳中屢屢提及“全屋智慧”,該商標據悉在2016年已經被紫光物聯註冊。而華為在2021年3月份開始,提交了大量“華為全屋智慧”的商標註冊內容,目前處於註冊中,此外,華為還在註冊“華為智家”、“華為智慧屋”、“HUAWEI SMART HOME”等商標。

而繼華為的“1+2+N”之外,還有華為HiLink智慧家庭生態。

華為HiLink智慧家居開發者平臺是以HUAWEI HiLink為核心的技術開放平臺。為開發者提供基於雲到端的整套智慧家居解決方案服務。開發者能基於雲到端的整套HiLink智慧家居解決方案,快速構建智慧硬體,縮短產品上市週期,還可以與HiLink生態圈內的硬體互聯互通,形成開放、互通、共建的智慧家居生態。

而華為HiLink最直接的體現是“1+8+N”(1代表手機;8代表平板電腦、PC、VR裝置、可穿戴裝置、智慧屏、智慧音訊、智慧音箱、車機;N代表泛IoT裝置)全場景智慧生活戰略。

但不可置否的是,目前的華為,依然在不斷建設“1+8”的過程中,截止到目前,華為雖然實現了“8”的佈局,但華為並未完全實現“N”的佈局,而這一佈局,也如同小米以往的佈局相同——“強強聯合”的模式。

而反觀華為在“N”的佈局,不難發現如要實現“N”的全面發展,那麼必須實現強大的帶貨能力,即華為必須如同阿里巴巴、京東這類電商平臺一樣,能推動“N”端的發展。

但就目前而言,其並未實現如此強大的帶貨能力。雖然華為推出了“華為智選”這一品牌電商,但要實現或追趕阿里巴巴及京東這類規模,還有較長的路要走。

與華為同樣大步邁進的還有小米。

在2014年,小米CEO雷軍開始針對物聯網市場進行佈局,為了實現快速佈局市場,小米採用了所謂的“強強聯合”,在這一模式之下,小米與美的、蘇泊爾、九陽等家電巨頭達成戰略合作。

在這一高大上的合作方式之下,是小米提供智慧硬體給傳統企業,傳統企業把硬體安裝在相關的裝置之中。

而在這一“強強聯合”的宣傳下,小米和其他品牌得到有效宣傳,但產品並未得到大範圍應用——對於美的等企業而言,小米對於家電領域並不瞭解,也並未佈局這一領域,雖然其有決心對這一市場進行深入,但效果未知。其次,傳統廠商做了多年硬體產品,產品線齊全,面對物聯網的大勢所趨,並不願意把資料交於小米。

為此,美的等企業對於小米的態度,更偏向於電商:小米就是一個電商平臺。

在此合作模式之下,小米與傳統家電企業並未實現互利共贏的局面,反而因為各自需求及要求不同,導致合作形同虛設。

為此,小米開始了另一條路——小米開始投資其他小型或初創企業,在此刻,小米踏上了“生態產業”這一生態科技型企業。

在2014年年中,以智米,華米,紫米等生態鏈公司成為首家小米生態鏈企業正式成立。成立之初的生態鏈企業,以小米的標準和模式,一切從零開始,打造出極具價效比和優美外形的產品,並接入到小米模組。

對於小米而言,他們是在孵化企業,而對於生態鏈企業而言,他們深知一點,一旦離開小米,那麼他們將面臨解散,為此他們必須打造出能影響市場的爆款。為了更好的讓這些企業發展,小米生態鏈企業可以直接使用小米多年來在供應鏈、工業設計、品牌和渠道等方面的優勢,從而實現快速成長。

在小米的背書和營銷模式下,小米生態鏈企業不斷推出爆款單品,不僅推動了小米品牌的發展,生態鏈企業也得到高速發展,甚至部分企業順利上市。

然而,小米對他們的控制並非是全面控制,而是實行雙品牌策略:自我品牌和小米品牌。在這種策略之下,生態鏈企業自身必須根據市場發展調整自身策略,同時還得符合小米的標準及要求。

在這一策略之下,小米IoT成功成為小米的重要營收之一——在2021年3月24日,小米釋出了2020年財報,據財報顯示,小米IoT收入674億,佔小米總營收的27。4%。

智慧家居變革時代來臨,華為真的能引領嗎?

後記

從整體看智慧家居市場,不難發現華為在其中雖然有龐大的背景,但影響力相對有限。此外,據相關企業瞭解,華為HiLink雖然對小型企業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隨著產業的發展,合作企業通常會選擇“離去”——某企業CEO說道:“華為具有雄厚的技術實力,但整體發展較為緩慢,且重心並不在合作企業,很難讓我們有信心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