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學生墜亡,全社會反思也代替不了父母的反思

深圳龍崗區一名12歲初一學生墜樓身亡。

媒體報道,死者的父親是“知名經濟學家”宋清輝。

我孤陋寡聞,不知宋清輝是何許人也。

竊以為,每一個孩子的自戕都是一個悲劇,都應該被重視,無論他的父母是誰。

宋清輝說,過重的作業負擔、學校頻繁的考試及唯分數論、對孩子心理輔導流於形式是導致這一悲劇的原因。

學校或有責任,但是究竟要承擔多大的責任,確實很難界定。

無論“雙減”是真落實,還是假落實,今天恐怕很難找到一個能讓學生沒有壓力的中學了。如此簡單的死亡歸因缺少直接證據和基本邏輯,這就像出了車禍,不從車禍現場分析事故責任,而是埋怨當初不買車就好了。

前段時間,某地一中因為5點鐘的“早早讀”搞得師生怨聲載道,躍上熱搜榜,最終學校負責人被當地停職。

學生們以為解放了,歡呼雀躍,但是冷眼旁觀的家長們在跟帖中說,將來高考發榜時就不會這麼開心了。

內卷時代的學習就像當年美蘇兩國的軍備競賽,明知道搞的這些玩意沒什麼用,也不能用,但是還是要作為壓倒一切的任務堅持搞下去。蘇聯就是被耗死的。

為人父母者為了孩子總是不惜一切代價,要進名校,要請名師。

但是,越是名校的學生,壓力越大,因為大家從智商到家庭等各方面都很雷同。

成千上萬名聰明、勤奮、出身中產家庭的孩子聚在同一個物理空間,就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競爭場”,不需要老師刻意調動,每個人都會自動上緊發條。

宋清輝把兒子的自戕歸咎於學校的疏忽和失誤,卻忽視了他作為第一監護人就是第一責任人。

父母究竟是虎媽好,還是貓爸好,這個問題見仁見智,但是無論哪一種角色都應該寬嚴相濟。

父母應該是敏感的氣閥,在壓力過大時要能及時疏導洩氣,而不是一味地給孩子加油加壓。

中學學習壓力大,是有目共睹的事實,可是初一的學生就崩潰了,走上絕境,家長未免有些失職失察。

兒子去世之後,宋清輝說“讓我們全社會都能夠從失去當中得到一絲反思的力量”,他要全社會反思,彷佛他是個局外人。

他指責學校沒有落實“雙減”,他自己有沒有真正去減輕孩子的負擔呢?

有網民指責宋清輝,你作為“知名經濟學家”眼看著兒子每天五點多起床,就為了7點10分到校,不知道就近入學嗎?

在宋清輝眼裡孩子一直很快樂,最後痛苦都來自於學校。

無論“雙減”怎麼減,只要學校和家長內心裡蠢蠢欲卷的動力消除不了,學生們的負擔註定減不掉,明著減掉,暗裡終究要補回來,學校裡減掉,家裡終究要補回來。

宋清輝表示,經過失子之痛,他和孩子的媽媽都立志做出改變,今後不會再讓孩子埋頭於書本考試,會讓他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自由成長成材。

禪宗的和尚說,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是放不下的,痛了,你自然會放下。宋清輝夫婦終於放下了,而孩子的生命不可復原了。

這樣的代價未免太大,這樣的體驗未免太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