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毓琪 | 不要成為這樣的人

鄭毓琪 | 不要成為這樣的人

進入新教育5年多,雖然我還不能算“閱人無數”,但在與各種各樣的夥伴接觸,以及在各種各樣的環境中成長,我親自體會以及觀察到了一些令我感覺不太好的說話和相處方式,重點當然不是我自己感受怎麼樣,而是我們需要知道當你這麼對別人的時候,自己也會感到不好受,因此你才需要避免去做這些事情。所以與人相處就是一種學習。人際關係真的尤其重要,這和我們的生活和學習緊密相關,並且還影響到一個人的內心。

以下是我發現的一些人際交往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自傳式的說話方式

鄭毓琪 | 不要成為這樣的人

這種人我認為遇到太多了。他們的體現方式就是說話時大部分圍繞著有關於自己的事情,就像寫自傳一樣,說關於他們的一長段的經歷,以及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兒等等;他們完全不關心別人的事情,和別人說話時完全沒有互動的,不會問別人問題。所以說他們傾向去找一個傾聽者,去傾訴一大堆有關於自己的事情,別人連插話的餘地都沒有。

這種人主要討厭的地方就是,他們根本就不把別人放在心裡,只有自己,所以他們說話總是會提到“我,我,我”。個人感覺和這種人說話並不好受,當你聽到他說的內容想要表達你自己的想法時,你會發現自己找不到合適的機會去說一句話,因為他們正在陶醉於說自己的事情,特別想要別人聽自己說的這些想法。當然有時候你也會偶爾地插上一兩句話,你得到的回覆只是敷衍的一兩句,因為他們根本不在意你說的事情。

當我感到與這種人說話很難受的時候,我就知道不應該像他們一樣了。與人交往就是相互的做一些事情,互相交流、互相幫忙以及互相學習。因此說話的時候需要考慮傾聽者的感受,需要適當的去問別人一些問題,當然這是發自內心的,如果一個人心裡裝能裝下別人的時候,也會去問幾個問題去關心別人,去多瞭解別人,而不是想讓別人傾聽你講那些廢話。

實際上這種人還是可以被理解的,任何人都想要把自己內心的感受表達出來,因為把內心的東西積壓著還是很難受的,他們向你表達自己的想法在某些情況下可能還是因為你和他的關係比較近,因此需要多理解這些人,只不過他們不太會一些說話的技巧而已,但是自己還是儘量不要成為這樣的人。

二.顯性或隱性地炫耀

鄭毓琪 | 不要成為這樣的人

其實這種人和第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本質來說是很像的。

首先這種人我認為分為兩種,也就是顯性和隱性的。顯性的人的特徵,主要就是臉皮特別厚,對自己不勞而獲的東西感到自豪,他們會很明顯地說出自己這方面的東西,比如說:我爸的車X百萬等等的。隱性一些的人,他們臉皮就沒有那麼厚了,可能也不想太明顯,只是想要暗示一下,讓別人可以體會到其中意思而已,總是從他們的語言中渾身散發這一種“我高人一等”的感覺。

這種人令人討厭的地方就是會讓別人感到不爽,並且在某種暗示性的炫耀中還會讓人感到有些尷尬。我之前有遇到過一些同學總是跟我說一些,他們被異性人喜歡的往事,不用說,他們是有潛臺詞的。他們只是想要說:你看我好優秀多受別人的歡迎。有些時候這種人炫耀的東西實在不能讓別人有多麼稀罕,但是還是會感到有些尷尬,因為這會讓別人不知道怎麼迴應你,有些人可能姿態比較低,他們會真心地覺得你很厲害並且明顯的表達出很欣賞你,但實際上沒有那麼多人能夠做到姿態那麼低的,一般人面對別人炫耀,心裡都會感到不爽,因此他們可能不知道怎麼迴應,除非他們和炫耀的人互相攀比。

對於愛炫耀的人,首先得了解他為什麼要這樣做。愛炫耀什麼,內心就缺乏什麼。就算一個人有錢人炫耀,那麼他肯定不是最有錢的人,只是在普通人之間相對有錢一點而已,這個社會上最愛炫富的人的資產遠遠不足以超過巴菲特和比爾蓋茨。所以說愛炫耀的人實際上內心很匱乏,要麼是缺少關注要麼是缺少一些成就感,不需要和這種人計較。

當然,也有可能是一些人太敏感了,實際上別人根本沒有彰顯自己的意思。舉個例子:一個人說“當年我在清華上大學的時候。。。”,可能其他人會想“想要顯擺罷了”,但實際上別人說這句話和“當年我在上大學的時候”沒有什麼差別,因為他的確是在清華上的大學,只不過其他人總是會多想,總是會認為別人愛彰顯自己。所以說也不要總是把別人想成這個樣子。

但是無論如何還是減少炫耀的行為,如果自己想要變得更受歡迎的話。

三.不願意贊同別人的觀點

這種人主要的體現就是總會去否認別人、質疑別人,這可能不是故意的,而是聽到別人和自己不太一樣的觀點,或是與自己有利益衝突的相關事情,都感覺不是很對。為了證明自己,說白了就會特愛抬槓,這種人也是很厚臉皮的,他們在抬槓的時候完全不覺得羞恥。

鄭毓琪 | 不要成為這樣的人

和這種人說話,基本上是無法正常進行的,你會感到很累,因為他會不斷地去質疑你,看似很有批判性思維,不過不管是有理的還是瞎扯的,總之就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的對的。

對於這種人,應對方式就是放下吧,不要和他爭個輸贏,因為這種人目的就是想要分個對錯,我對你錯,實際上毫無意義,如果看到了這一點的話,自然而然就不會受這種人影響,他不同意你的觀點是他的事情,堅持自己認為正確的想法就行了。

不過想要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還是別為了證明自己和別人瞎扯,多去傾聽一下別人的想法,說不定別人也有自己的道理,雖然有批判性思維很好,對事情感到質疑很好,但是心態要擺正,就算你贏過了別人也不代表什麼。

四.受害者的思考模式

鄭毓琪 | 不要成為這樣的人

這種人有點特別,和第二點講到的愛炫耀和別人比誰強的人不同,這種人很愛和別人比誰更慘。實際上這點還好,不會讓別人感到很難受。受害者模式的人,做出最令人難受的行為,就是把別人說得特別壞,把自己說得特別慘。這一點我是真的親身經歷過。

當你與另一個人發生矛盾時,這種認為自己是受害者的人,在別人面前說你主要就是怎麼怎麼害自己,然後自己有多麼慘,覺得都是別人的錯,自己是無辜的。首先這種人的做法真的會讓被說的人感到很有罪惡感,其次是還會敗壞別人的“名聲”。

這種人其實只是想要裝得很弱勢,來證明“不是我的錯”,以及獲得別人的同情,並且讓別人去開始討厭那個看似“傷害”他的人。也許這種人也習慣了這麼做,很容易同情自己,覺得世界或是其他人虧欠了自己,包括行為上也會有體現。比如說當A踢了B一腳,B實際上不感到很痛,但他還是放聲大哭了。這種人本身自己內心也挺難受的,老是覺得自己很可憐別人好壞,也沒什麼好和這種人計較的,主要就是不要受到這種人語言的影響,有些人感到會有罪惡感就是被他的語言所影響了。

不要成為這種人,不僅會令人討厭,實際上這種人內心裡還是不夠強大的,並且他們不夠自尊。如果想要成為一個自尊的人,不要用這種方式來博取同情或是證明自己沒錯。

五.私下評價別人

鄭毓琪 | 不要成為這樣的人

這種人的特點就是:表面一套背後一套。這種人在評價別人上可以分兩方面,一方面是關於行為舉止上的,一方面是關於外表穿著上的。

第一種人,對別人的某些行為感到不滿,為了照顧別人面子不會體現出來,但是會在私底下和別人吐槽這個人有多麼不好。這種人很容易看到別人的缺點,並且對別人太挑剔了,但是他們因為不是真心想要幫助別人,以及臉皮薄,覺得這樣做還是不太好,而不敢當面提出來。

第二種人,相對來說比較膚淺,會比較在意外表和穿著打扮上的東西,他們同樣不敢當面提出,但是不想積壓自己的想法所以很愛評價別人,所以不管他們自己長得如何。這種人同樣對自己的要求很低但是對別人卻很苛刻,

這些行為雖然說被評價的人也許不會知道,但是實際上也是在傳遞負能量。當一個人在向他的同伴評價另一個人,這位同伴很容易會被“同流合汙”,但是對於不想同流合汙的人來說,聽到一個人這樣評價別人心裡也不會很好受的。

不要成為這樣的人,這種人把時間都放在挑別人的刺上了,總是發現不了別人身上的閃光點,有一雙發現醜陋的眼睛,並且還不夠真實,不敢當面和別人提建議。就算這些人私底下議論別人的事情不會被知道,但是他做不到愛別人,將來也不會有人會去愛他的。所以要多多發現別人身上好的點,發現了別人不夠好的地方也要正面提出,不要私底下評論,要知道有些時候自己是沒有資格評價別人的,比如你評價自己的組長做得有多差,實際上自己連組長競選都沒有參加。

說了這麼多點,也不是說我自己就不存在這些問題,只不過就像一開始說的那樣:與人相處就是一種學習,從別人的失敗中總結經驗,讓自己變得更加受歡迎。

實際上這些問題的共同點就是:自私、自以為是,只是不同方式體現而已。的確,一個人想要受到更多人的歡迎,想要更多人愛自己,首先自己就需要做到愛別人,多把別人放在心上,而不是隻想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