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衰敗?海底撈的一個訊號

走向衰敗?海底撈的一個訊號

我的觀點很明確,海底撈目前還談不上衰敗,只是說,出現了一顆讓人警覺的訊號。

這顆訊號,是以海底撈的賬面出現虧損為標誌的。

2020年底,海底撈的賬面淨虧損10億元,是自上市場以來首次虧損。而企業內部為了止損,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如部分門店直接漲價6%,遭到了很多客戶的反感:

“本來就貴,現在更貴了,換一家吧!”

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海底撈的隱憂,其實早在虧損出現之前,就已經顯露出了冰山一角。

記得CEO張勇說過:每一個KPI體系背後,都隱藏著一個復仇女神。

為了提高使用者滿意度,只要是來吃火鍋的戴眼鏡的客人,都要給他一塊眼鏡布;杯子裡的飲料低於1/3,就要趕緊給客人加飲料;如果客人帶了手機,把手機放在桌上,要趕緊用一個塑膠袋把它給套上。

如果做不到,就扣0。05分,最後直接反映在工資績效上。

所以,這些店員只能被迫“騷擾”顧客。顧客不要飲料,他們還要往裡頭加。顧客不喜歡用塑膠袋把手機套上。但不行,因為店員考核的是KPI,一旦被店長髮現,就會被扣工資。

看到了吧?過度服務,讓顧客感覺不舒服,受到了干擾和打擾,這是海底撈過度服務帶來的後遺症。

海底撈的“服務至上,顧客至上”的理念是沒錯的,但是在理念的闡述和奉行上,產生了理解上的偏差,而考核模式跟這種理念又沒有很好的銜接起來,甚至發生了相互衝突。

除此之外,這與海底撈過度強調服務,在產品開發的投入不夠也有很大的關係。這些都是海底撈可能走下坡路的內因。

從外因來看,海底撈的競爭對手越來越強,像巴奴火鍋、呷哺呷哺、劉一手等可以說,在火鍋這個行業賽道早已經人滿為患。如果你自己產品創新不足,就意味著不進則退。至於那些服務手法,沒有什麼秘密,很容易被對手學去,一來二往,此消彼長,海底撈的日子自然沒有以前那麼滋潤了。

走向衰敗?海底撈的一個訊號

而開闢新賽道,又談何容易呢?

所以按照老喻的灰度哲學觀點,海底撈總體做的還是相當成功的,它的體量和規模還是第一。

至於它今天出現的這些情況,你說是不是戰略失誤,是不是產品力不足,肯定有這方面的原因,但也不全是。用一句話來總結,就是這些都是會必然會發生的,無論是一個產品,還是一家企業,一個品牌,它都是有生命週期的,老的不死,新的不來。

一個海底撈衰敗了,還有許多新的海底撈做起來,我們看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