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座又叫好,李現個人迷你劇《剩下的11個》大結局,開拓微短劇新賽道

近日,由李現主演的《剩下的11個》迎來圓滿收官。該劇自8月24日獨家上線今日頭條以來,一經上線就收穫了不少觀眾的青睞。首集上線28小時播放量就突破了1000萬,且登上全網多個熱榜熱搜,一度成為網路熱議話題。

同時,該劇還在豆瓣還掀起短評熱潮,評論數達到7000+,評論小組人數超過千人,相比以往微短劇無評論小組或評論次數寥寥無幾而言,《剩下的11個》在微短劇領域成功“出圈”,可謂是熱度口碑雙豐收。

叫座又叫好,李現個人迷你劇《剩下的11個》大結局,開拓微短劇新賽道

《剩下的11個》是由今日頭條出品,壹心娛樂和李現工作室聯合出品、1LIN1 Studios承製的國內首檔明星個人軟科幻迷你劇,改編自LIN的原創短篇虛構故事《11LEFT》,劇中多位長相酷似但命運截然不同的“李現”,在架空的時空中因為一款神秘的社交軟體被捲入了一場撲朔迷離的遊戲,由此他們的命運緊緊聯絡在一起。

叫座又叫好,李現個人迷你劇《剩下的11個》大結局,開拓微短劇新賽道

題材新穎、製作精良,推動微短劇“升級”

說起最早的短劇,多數人或許能想到當年大火的《萬萬沒想到》。短劇作為網生內容新物種逐漸進入大眾的視野其實也不在意料之外,短劇之所以能在移動端大行其道,源於行業發展、短劇內容優勢等層面全方位的成熟。現代人群節奏更快壓力更大,觀劇目的更多的是享受娛樂、釋放壓力。所以各大內容平臺和影視公司紛紛入局自制短劇賽道,滿足使用者碎片化的內容消費需求。

目前市面上的短劇多數在於集數的壓縮,而非單集時長的把控。對高質的短劇而言,要想同時在限定的時長內為觀眾營造足夠有說服力的故事人物邏輯難度很大。

而《剩下的 11 個》用每集 6-10分鐘的時長,精短不注水的高能劇情,且在內容表達、鏡頭語言、美術服化道等多方面,都能對標高品質的短劇標準,無疑將微短劇的製作推向精良化。讓使用者在碎片化時間中也能享受快樂追劇的體驗。

叫座又叫好,李現個人迷你劇《剩下的11個》大結局,開拓微短劇新賽道

就微短劇題材本身而言,近兩年各大平臺在加碼佈局中,產出了不少爆款產品。比如《今日選單之真想在一起》、《做夢吧!晶晶》、《為什麼還要過年啊》等,均收穫了不俗的播放量。但這些組作品多數仍是在平臺內部實現規模性火爆,而該劇卻“衝出”平臺內部,全網火爆,恰恰釋放出了更加註重製作精良精品化的訊號,這也是該劇得以出圈的重要因素。

叫座又叫好,李現個人迷你劇《剩下的11個》大結局,開拓微短劇新賽道

在內容層面上,《剩下的11個》更展現出微短劇自制化、專業化、精細化“升級”的趨向。從時長劃分,該劇的確是“微短劇”範疇,但它與市面多數微短劇不同。過往微短劇多以輕鬆解壓的娛樂化風格類為主,“下飯”屬性明顯,因此還留有內容邏輯混亂、劇情狗血的空間。而《剩下的11個》立意新穎的懸疑題材,在短短6分鐘內要為觀眾營造出了既有懸疑感又有邏輯性和說服力的故事,還需要從鏡頭畫面、背景音樂上將期待值拉滿,本身是極大的挑戰。

如在首集《原罪》中,先從巨大漂雲和混凝土建築構築的未來空間畫面呈現中,交代清楚了故事發生在2026的背景,隨著主角陳震宇去當鋪換錢偷拿手機,趕往代理賭馬的快餐店押注、老闆提醒他追債等場景呈現,以及“我沒有錢,但有夢想,所以一直幻想著用別人的錢去實現自己的夢想”的旁白,快速樹立起主人公落魄欠債在逃的形象,更引發觀眾對他即將發生的故事充滿好奇,最大化地呈現出各種資訊、寓意和伏筆。

叫座又叫好,李現個人迷你劇《剩下的11個》大結局,開拓微短劇新賽道

可以說,劇集中的每幀畫面中都藏著各種細節,如當鋪小妹的手勢、當鋪裝錢袋子上同樣手勢的印章、以及主人公拿走的手機開機後又出現該手勢,這到底寓意著什麼?因此,該劇能在有限的內容體量內,讓資訊密度最大化,成功勾起人們的好奇心和探知慾,已經將微短劇的內容製作拉向專業化、精品化。

更值得一提的是,該劇傳遞出的內容核心價值帶來更深度的思考。如劇集背景設定給出了“為避免工業汙染對城市的影響,全世界聯合在太平洋中心填海建立了一個無國界的工業生產區”的設定,這也是基於當下發展環境延伸的未來科幻構想。主人公的故事則圍繞其對金錢和成功的慾望展開,尤其以完成手機任務賺取佣金這種容易使人貪婪和無法自拔的方式,開啟層層懸念,讓主人公最終戰勝慾望,完成自我救贖,帶給人們更多關於人性、慾望相關議題的探討,更是其精品化的體現,足見該劇對質量的野心。

《剩下的11》以創新題材和懸疑燒腦的劇情,加之鏡頭語言、美術服化道等多方面高品質表現,為國產微短劇開拓出了全新模式,帶給影視創作市場更多高質量裂變向上的思考。

國內首個軟科幻懸疑迷你劇,打破內容邊界壁壘

《剩下的11個》是國內首個軟科幻懸疑迷你劇,以軟科幻和懸疑有機結合,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內容邊界壁壘。

過往的科幻類影視作品,多以硬科幻為主,從物理學、生物學、天文學等科學入手,展開嚴格技術推演和發展道路預測。而軟科幻更聚焦在心理學、社會學,情節更具有人文性。《剩下的11個》立意2026年工業汙染的虛擬年代,不同階層的人群湧入全世界聯合在太平洋中心填海建立的無國界工業生產區。這裡魚龍混雜,充滿危機卻也不乏機遇,而主人公卻因一部被設定遊戲的手機,和其他多個長相酷似的“自己”捲入其中。整個作品無論是從社會環境的大背景,還是主人公錯綜複雜的關係,以及懸疑重重的事件,充滿了軟科幻的濃厚色彩。

叫座又叫好,李現個人迷你劇《剩下的11個》大結局,開拓微短劇新賽道

實際上,近幾年國內外不乏優秀的軟科幻題材作品出現,如《盜夢空間》、《原始碼》等,都以層層高能燒腦、持續反轉的故事劇情,以及個性科幻場景讓觀眾大呼“過癮”,上映後叫好又叫座。《剩下的11個》儘管是今日頭條自制微短劇,但從撲朔迷離的劇情、充滿暗黑的未來科幻空間畫面、以及李現1人飾演多角的手法,同樣展現出了軟科幻劇的高質感,好不遜色這些大片。

叫座又叫好,李現個人迷你劇《剩下的11個》大結局,開拓微短劇新賽道

其實細心觀察還發現,《剩下的11個》在內容形式上充滿賽博朋克風。如劇中展現的當鋪小妹形象,充滿“瑞秋”的工業冷淡風,讓人聯想到對經典科幻《銀翼殺手》的致敬。而作品中“十字架”形的當鋪、霓虹街景,隨著鏡頭畫面一幀幀流過,卻隱藏著大量的資訊。主人公因神秘手機遊戲而發生命運顛覆的故事劇情更是在未來工業、科技高度發達社會中展開,這種低端生活和高等科技的混搭,形成高度文明和脆弱渺小人類肉體之間的強烈反差,散發濃郁的賽博朋克味道,讓人過目難忘,且在高密度懸疑氛圍讓開場6分鐘定律得以應驗。

叫座又叫好,李現個人迷你劇《剩下的11個》大結局,開拓微短劇新賽道

微短劇新“嘗試”,今日頭條加速內容娛樂行業佈局

觀看《剩下的11個》可以發現,該劇在今日頭條獨播。且從劇集出品資訊來看,該劇是今日頭條、李現工作室以及他所在的壹心娛樂來聯合出品的。據悉,這正是今日頭條“頭條影人創作者計劃”孵化出的作品。應該說從平臺、製作團隊到演員,都可以看出今日頭條正在加速內容娛樂行業的佈局,以自制化、專業化、精品化為方向不斷髮力。

今日頭條上有很多創作者,這些創作者在現實生活中都有專業的身份,如博士、專家、甚至是影視行業的導演或明星。今日頭條之所以獨家發起“頭條影人創作者計劃”,一方面是想聯合這些影人創作者與頭條娛樂合作產出優質、深度的內容,滿足使用者內容需求的同時,也給娛樂行業帶來燒錄價值。另一方面也為影人新作品宣發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間,給專案帶來口碑引導的宣發效應。

叫座又叫好,李現個人迷你劇《剩下的11個》大結局,開拓微短劇新賽道

無疑,此次《剩下的11個》便是該計劃下與名人創作者的一次優質內容共創,與頭條的名人創作者李現共同打造了國內首檔明星個人軟科幻迷你劇。但軟科幻迷你劇只是開始,今日頭條正在及你不豐富平臺的內容生態。

如“頭條影人創作者計劃”建立之初,就有《甄嬛傳》的導演鄭曉龍和編劇王小平加入其中,以影片的形式分享劇作臺前幕後的故事和行業內的熱點話題。隨後影人賈玲、李少紅、餘飛、謝霆鋒、袁泉等越來越多名人創作者紛紛加盟,在今日頭條資源的支援下,創造出許多有趣、有價值的影片內容。

在體系化的“頭條影人創作者計劃”之下,今日頭條以影視行業專業機構、人士的加入為支點,頭條娛樂創作者將與影人創作者撬動更為豐富廣闊的內容空間,在影視領域共同探索創新。

叫座又叫好,李現個人迷你劇《剩下的11個》大結局,開拓微短劇新賽道

當前,《剩下的11個》已經圓滿收官,但該劇以新穎創意的題材、燒腦高能的劇情、精良化、專業化的製作,向市場證明了內容娛樂行業創新的更多可能。這是一個全新的起點,相信接下來今日頭條會創作出更多如《剩下的11個》的爆款劇集,為內容與了行業增添裂變向上的新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