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學道的故事,讀《莊子》,說說中國人心裡的長生不老

黃帝學道的故事,讀《莊子》,說說中國人心裡的長生不老

這是莊子《在宥》篇,對於黃帝故事的解讀。

黃帝立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聞廣成子在於空同之上,故往見之。

黃帝聽說廣成子在崆峒山,前來拜師問道。

史記記載:黃帝,姓公孫,名軒轅,有熊國君,少典之子。其母見大電繞北斗樞星,感而懷孕,二十四個月後於戊己日而生,有土德之瑞,土色黃,故稱黃帝。

黃帝生而能言,聰明睿智,謙恭好學,不恥下問,為尋求治邦安民之道,青少年時即立志遍訪天下賢能之士。

此去崆峒山,他已四十來歲,做國君也十九年。據說隨黃帝而來的,還有嫘祖,次妃女節,文臣武將、上百人。

一行至崆峒山前,肅穆敬候許久,不見動靜,以為廣成子不願見他們。

為了顯示誠心,於是他們焚起香草,青煙嫋娜,香氣襲人,群臣跳起操牛尾之舞,邊舞邊唱,聲振山野。

黃帝學道的故事,讀《莊子》,說說中國人心裡的長生不老

有童子稟報廣成子,其早知黃帝來意,就請他上來。

黃帝被帶到廣成子跟前,說:“我聞吾子達於至道,敢問至道之精。 吾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穀,以養民人。吾又欲官陰陽,以遂群生,為之奈何?”

黃帝以極其崇敬的語氣說:“弟子一片丹誠,前來求教,敢問仙師,‘至道’是什麼 ?”天地百姓,五穀生長,陰陽四時,萬物眾生,好像有很多困惑。

廣成子說:“而所欲問者,物之質也;而所欲官者,物之殘也。自而治天下,雲氣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黃而落, 日月之光益以荒矣,而(ning)佞人之心(jiǎn)翦翦者,又奚足以語至道!”

廣成子帶著譏諷的口吻說:“自從你治理天下以來,雲彩沒有聚集天就下雨,草木沒有發黃葉子就凋落,日月的光亮也漸漸灰暗下來。心地狹隘的小人怎麼能談論‘至道’呢?”

在莊子的故事裡,黃帝代表人間聖賢,廣成子代表得道解脫的世外高人。

廣成子說:“你所想問的是道,是萬事萬物本質、源頭;而你所想主宰的,是末、是現象界的一切。從你治理天下和自然背道而馳就能看出。你還沒有開啟心胸,沒有讓心與空(道)相應,又怎麼能夠談論大道呢!”

黃帝離開崆峒山。回到住地,他搭起石屋,鋪上茅草,棄朝不理,謝絕訪客,獨居仨月,閉門思索。

據說三個月後,黃帝獨自一人去見廣成子。路上,見到過來一位赤發赤須長者,便恭立道旁,施禮讓路。長者微微一笑說:“學會謙恭,始能求真。好,好!”長者把黃帝略一打量,隨口吟道:“仙凡本無界,只在心上分;不惜膝行苦,一誠百道通。”說罷悠然不見。原來這長者就是赤松子,他是怕黃帝放不下帝王架子,吃不得苦頭,怕廣成子不向他傳授‘至道’,才這樣指點的。

黃帝學道的故事,讀《莊子》,說說中國人心裡的長生不老

廣成子南首而臥,黃帝順下風膝行而進,再拜稽首而問曰:“聞吾子達於至道,敢問,治身奈何而可以長久?”

這次黃帝不裝了,比較真實,只問了一個怎麼活得長久的問題。也就是怎樣才能了悟生死,因為時間的長度決定人生的規劃。

而且這次黃帝以膝代步,到廣成子居住的石洞中,只見廣成子頭朝南躺臥著,一動不動,不發一聲,似乎不知道有人進屋一樣。見到廣成子,黃帝叩首深施大禮,畢恭畢敬地問道:“請教如何修身養性,才能達到長生不老之道呢?”。

廣成子蹶然而起, 曰:“善哉問乎!來,吾語女至道: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必靜必清,無勞女形,無搖女精,乃可以長生。

廣成子驀地坐了起來,大聲說道:“問得好!那麼我就給你講講‘至道’吧!”廣成子說:“至道之精,杳杳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無視無聽,抱神心以靜。形將自正,心靜心清。無勞爾形,無搖爾精,乃可長生。慎內閉外,多知為敗。我守其一,以處其和,故千二百年,而形未嘗衰。得吾道者上為皇而下為王,失吾道者上見光而下為土。今夫百昌,皆生於土而反於土。予將去汝,入無窮之門,以遊無極之野,吾與日月參光,吾與天地為常,人其盡死,而我獨存焉。”

宇宙廣大,生命的源頭,至道的精髓,幽深渺遠;道的盡頭晦暗沉寂,耳朵眼睛都是表相,安靜下來,讓世界保持本真自然地樣子。無需勞累,輕鬆自在,這樣就可以長生。

廣成子講了他如何修身,一千二百歲而不衰老的秘訣。傳授給黃帝《自然經》一卷,黃帝一字一句牢記在心,只覺心明眼亮,豁然開朗,隨稱讚道:“先生真是‘天’(高明之人)啊!”皇帝再三叩拜,退出石屋。

黃帝學道的故事,讀《莊子》,說說中國人心裡的長生不老

黃帝回國後,依廣成子所教之道,修身養性,人稱廣成子為黃帝之師。黃帝一百二十歲時,命人取首山之銅,鑄寶鼎於荊山之下。

鼎成之日,正當設宴歡慶之際,忽見空中霞光萬道,一條黃龍垂髯而下。嫘祖見狀大驚,黃帝對她說:“不必驚慌,這是天帝派來迎我的。”黃帝離席騎到龍背上,嫘祖急忙扯住黃帝袍服,也跟著上去了。傳說當時宮中大臣隨從黃帝乘龍昇天的有七十多人。

莊子《在宥》裡,廣成子在教黃帝的時候說:“彼其物無窮”,宇宙間的萬物是沒有窮盡的,不是人類所能夠掌控的,人在宇宙中的參與度太低,以至於可以忽略不記,最好保持“無我”。“彼其物無測”,宇宙間的萬物是不可能探測窮盡的,哪怕人類技術達到很高的層次,也走不了多遠,最關鍵的就是心,要理解“無常”。

“得吾道者,上為皇而下為王”,得道者“無為”,無不為!

“餘將去女,入無窮之門,以遊無極之野。吾與日月參光,吾與天地為常。當我(min)緡乎,遠我昏乎!”這就是得道的樣子。猶如佛的宣言:“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不受後有。”

一個大寫的生命獨立存在。

先秦諸子的文章,《莊子》異峰突起,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無拘無束、獨樹一幟。沒有一本正經,卻能侃侃而談,看似海闊天空,又能談笑風生。

好像是隨口編幾則故事,信手拈來,卻又妙語如珠,寓意深遠。

俗話說,文如其人,只有心胸開闊、思想放任、思維敏捷、語言多變的文學家才會有這樣的手筆。

清劉熙載說:“《莊子》之文,如空中捉鳥,捉不住則飛去。”“意出塵外,怪生筆端。”“寓真於誕,寓實於玄。”高似孫評論《莊子》的語言風格時說:“極天之荒,窮人之偽,放肆迤演,如長江大河,滾滾灌注,氾濫乎天下;又如萬籟怒號,澎湃洶湧,聲沉影滅,不可控搏。”《莊子》語言,確實氣勢磅礴、一瀉千里。

道教東漢開始,對我國的歷史文化也產生了重大影響。道教是以“道”為最高信仰,追求得道成仙、長生不死。尊老子為道祖,奉為神明,並以老子、列子、莊子為主要經典,另外也吸收陰陽家、墨家、戰國時期以來的神仙方術、漢代的讖緯迷信思想,甚至還有儒家思想。

黃帝在道教裡是以神仙角色出現的。有《列仙傳》,葛洪《神仙傳》中,沒有黃帝的傳文,但在《廣成子傳》中很簡略地敘述了黃帝向廣成子問道的故事,葛洪在《抱朴子·內篇》中多次提到黃帝在荊山之下,飛九丹成,乃乘雲登天(《微旨》);黃帝服九鼎神丹,於是得以昇天成仙(《金丹》);黃帝陟五屋而受丹經,到鼎湖而飛流珠,登崆峒而問廣成,到具茨而事大隗,去東岱奉中黃,入金谷問涓子,論道養則資玄、素二女,訪山稽力牧而精研推步之術,講占候則詢風后,著體診則受雷岐,審攻戰則納五音之策,窮神奸則記白澤之辭,相地理則書青烏之說,救傷殘則綴金冶之術(《極言》)等。

學問到最後,只是一種思想,這些思想,再現了人類的成長史。

後來的人,無論是秦始皇還是孫悟空,都渴望能長生不老。他們吃了許多丹藥,仙桃,人肉,還做過很多詭異的人祭法事,但都難以如願。

富貴人家靠積德行善希望能夠昇仙得道。而平民更多追尋宗教和靈魂的得罪。當然還有些不正常的吃人類的腦髓。慾望面前,是仙還是魔,仰或是人還是獸,只是一念之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