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團長我的團」死於青春,立於碑上!

「我的團長我的團」死於青春,立於碑上!

我想我大概又被糾結住了,以至於如果不把這些話說出來,我將無限期的失語下去,再也說不了別的事情。是的,有些事情塞住了我的思維,我的腦袋是空的,心也是空的,需要什麼填補進來,可是通路被塞住了,它們進不來。

「我的團長我的團」死於青春,立於碑上!

我想拾人牙慧,給這篇文字起個悲壯的標題《死於青春,立於碑上》。

他們都死了,大多數人都死了,大多數死於殘酷的戰場,然而辛辛苦苦活下來的那些,死於為理想做的最後一次掙扎。

理想,或者信仰,這是多麼奢侈的一個詞。

「我的團長我的團」死於青春,立於碑上!

看了開頭,就知道它註定不被多數人喜歡。一點也不離奇,一點也不懸疑,吃喝拉撒穿衣打仗,樣樣不露的白描,說話象是在演話劇,沒有一句話是直白的,拐彎抹角春秋筆意,一個羅裡羅嗦的孟煩了,沒完沒了的在打擊別人的過程中,回望自己的心事。

「我的團長我的團」死於青春,立於碑上!

有人說,他怎麼那麼討厭?

你有沒有這樣的時候,內心很空,於是拼命吃東西或者購物,去填補那種空洞。

還有這樣的時候,當被人戳中心事,就會直覺的說NO。

「我的團長我的團」死於青春,立於碑上!

人都有抵禦傷害的精神防禦機制,其中有一種叫做“隔離”。

孟煩了是大概就是這樣,他太清楚他的團長,他也清楚什麼是所謂的“對”,他也清楚什麼是自己心裡的“對”,對的事情會將他帶向死亡,他直覺的掩飾內心,在沒完沒了的惡言惡語中,藏起自己一塊心事——誰不期待明天,誰不懼怕死亡,但是真的要死亡的話,誰不願意是為了信仰而死。

「我的團長我的團」死於青春,立於碑上!

一個無助的生命,被扔進變幻莫測的年代和戰場,我們有憑什麼要求他心懷仁慈、不激烈、不抱怨、不自私的大義凜然慷慨赴死。如果我們這樣要求,那就是我們比我們所想象的——他不去赴死就是他自私——要自私1000倍。

「我的團長我的團」死於青春,立於碑上!

他不想死,只能藏起信仰,打擊信仰,就像一群人對江對岸的小螞蟻和游擊隊百般嘲諷以掩飾內心翻騰的敬意一樣。

活下來,在那個年代是多麼卑微又艱難的願望。孟煩了一直在生存和信仰之間掙扎,他是一個惡言惡行的理想主義者,一個百般掙扎的理想主義者,一個現實的理想主義者。雖然最後,理想讓現實丟盔棄甲、一點點妥協。

「我的團長我的團」死於青春,立於碑上!

換過來說龍文章,他是一個天生的理想主義者——他是一個信仰大於生存的人,雖然人人都說他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保命,而事實上,他從來未曾珍惜自己的生命,唯一能打擊他、讓他改變心意的,也是戰友的生命而已,炮灰們的生命。與他同袍最大的光榮與悲哀都在這裡,他能隨時的讓你為了理想沸騰,但你得用生命去交換。

「我的團長我的團」死於青春,立於碑上!

最喜歡的,其實是不辣。他是一個更加純粹的人,龍文章,想“讓事情是它該有的那個樣子”,不辣,從來不想現在是什麼樣,本來是什麼樣。他單純的思維就是,鬼子來了就打,飯來了就吃,討論與掙扎從來不出現在他的字典裡,遇到事情只要上就好了,沒了命也沒關係。

「我的團長我的團」死於青春,立於碑上!

還有一個小螞蟻。他是整本書裡最直白的隱喻,不要以為這是編劇為了透過審查設定的人物,才不是,如果這樣,他大可以把人物寫的精明、堅強、能力超群。這隻笨手笨腳,連鞋帶都不會系的小螞蟻,能在廣電的審查下討得什麼好去。

換到現在,不辣和小螞蟻,一個淳樸懵懂,一個簡單直白,應該是生活得最單純快樂的那種人,最不深沉也最不文藝的那類人,最終得到了真正的自由的那類人;

「我的團長我的團」死於青春,立於碑上!

孟煩了是文藝青年,彎彎繞繞太多,不能捨棄俗世的好也不能捨棄心底的田,註定了掙扎,自己與自己較勁;

龍文章是藝術家,永遠理想永遠慷慨激昂永遠熱淚盈眶,永遠能讓人追隨,熱血沸騰死心塌地;

唐基是政治家、商人,政治就是一門生意,戰爭只是籌碼;

虞嘯卿呢?他是什麼,我猜不到了。你來猜吧。

「我的團長我的團」死於青春,立於碑上!

所以,編劇在戰爭的殼子裡,藏了一個成長的故事,事關青春與信仰,絕不是直白的戰爭口號所能描繪。

所以,它不是一本單單為還原歷史寫的書,也不是構架清晰以情節取勝的電視劇。

它從來沒有脫離《士兵突擊》的成長基調,唯一不同的是,士兵突擊直白而言——因為簡單所以直白。

「我的團長我的團」死於青春,立於碑上!

而團長,在一個複雜的背景下,整本書、整部劇、所有人的羅裡羅嗦,都是在努力無限接近又拼命躲避蘭小龍想表達的,青春、信仰、成長、取捨……

快餐社會,喜歡猜謎的總是少數。

「我的團長我的團」死於青春,立於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