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書分享第一天:《恰到好處的自尊》

你是不是經常想做一件事情,總是猶豫不決,難以下決定,尤其是自己不擅長的事情?

你是不是害怕被人拒絕,所以銷售的時候只要對方有一點表情變化,就停止介紹自己的產品,給自己的評價是,我不想打擾別人,不想讓別人不舒服,顧名思義我是一個善良的人。

你是不是也清白感十足,不願意求人,只願意付出,不願意接受別人的幫助,給自己的定義是我自尊心強!

……。

對,我就是這樣的人,也正是因為這樣才走進了心理學的道路。頭兩天聽了《恰到好處的自尊》的書,讓我受益良多,所以今天又連著聽了兩遍,也想把自己的感受分享出來,所以想到了讀書打卡,作為監督自己繼續學習的動力。

書中作者把自尊分為四種類型:穩定的高自尊、不穩定的高自尊、穩定的低自尊和不穩定的低自尊,以前我們總說:“這個人不能說,他自尊心很強”,其實不能接受別人的批評,反而是自尊心低的表現。

那麼自尊是什麼呢?自尊就是對自己的看法,喜不喜歡自己眼中的自己。自尊來自三大支柱:自愛、自信和自我觀,而這些都來源於小時候我們的經歷,有可能來自於我們的父母、學校、老師、同學,與他們的互動深刻的影響到我們的自尊,尤其是父母對待我們的方式,這就是所謂的原生家庭的影響。

我們可以靜下心來想想我們曾經經歷了什麼?我們是如何看待自己的?我們看待自己的方式是不是和我們父母看待我們的方式相同?我們是否願意跳出舒適圈接收新鮮事物?我們如何看待自己的優缺點?……這是一個認識自己的過程,心理學有句話說:當看到問題了,問題也就解決了一半,很多時候我們是不能夠認識到自己的問題,而一直陷入固定化反映模式裡。

聽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高自尊和低自尊最大的差別就是行動,講述人舉了一個例子:有兩組做陶碗的,一組考察其做的數量,看誰做的最多;另外一組看誰做的最好看,時間結束看的是誰做的最好看,發現第一組的做的好看的人最多,因為他們一直在做,經驗越來越豐富,而第二組一直在研究如何做,動手操作的機會就少了,自然不如第一組做的好看。所以,有些時候我們做一件事情,不停地在計劃、思前想後,遲遲不動作,要麼到了最後的時間節點,不得不做的時候失敗了,就告訴自己或他人:“你看我就說你不行吧”,要麼是最後放棄不做了,告訴自己:“我不是這塊料”。

呆在舒適區裡是很舒服,但是我們成長的機會就少了,我也要跳出自己的舒適區,以下附學習筆記(雖然字很醜,還是接受自己的這個缺點吧

聽書分享第一天:《恰到好處的自尊》

聽書分享第一天:《恰到好處的自尊》

聽書分享第一天:《恰到好處的自尊》

聽書分享第一天:《恰到好處的自尊》

聽書分享第一天:《恰到好處的自尊》

聽書分享第一天:《恰到好處的自尊》

聽書分享第一天:《恰到好處的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