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的育兒時代,不做焦慮的父母,讓孩子快樂自由地成長

人生的旅程從他呱呱落地的那刻便開始,在這漫長的過程裡,成人都會認為,童年應該是充滿快樂和幸福的。

不過他們也似乎忘記了,真正的童年混合了各種元素,不僅有好奇、開心和幻想,而且還會有恐懼、不安和悲傷。

所以童年並不像成人想的那樣無憂,相反,童年比我們想象的難很多。

不少父母拼盡力只為守護孩子的童年,讓他們充滿快樂,但他們也發現,做這樣的父母很難,孩子越大,越脫離掌控。

父母們一方面想著讓孩子快樂成長,另一方面又不想讓自己受過的傷害重現在孩子身上,然而這矛盾的兩者讓不少人陷入了困難中。

教育學者蔡朝陽在《我們現在如何做父母》一書中指出:父母們對孩子教育出現無力感不是因為孩子難教,而是父母沒有做到和孩子一起成長。

焦慮的育兒時代,不做焦慮的父母,讓孩子快樂自由地成長

一、磕磕絆絆的成長伴隨著陣痛

對於一個新生命的到來,很多父母都會懷著喜悅和焦慮的心態。喜悅是因為這是愛的結晶,夫妻二人的身份上升為父母;焦慮的是第一次為人父母,應該如何是好?

在韓劇《請回答 1988》中,爸爸因為總是不記得女兒的生日,於是爸爸跟女兒道歉。

爸爸坐在女兒身邊,拉著女兒的手說:“請原諒爸爸好嗎?因為爸爸也是第一次當爸爸。”

為人父母的我們,總想著給孩子提供最好的環境,給孩子足夠多的愛。然而在這一宏偉目標下,我們又似乎忘記了自己的本分。

動畫電影《包寶寶》中,老母親將所有的愛都傾注在包兒子身上,無論到哪裡都把他帶走身邊,害怕他受到一點點傷害。

而且這些都不是包兒子想要的,他想要的是能有一幫踢足球的朋友,能有說不完話的朋友,能有尊重他的朋友。

所以他用自己的方式對老母親發起反抗,母子二人的相處變得越來越壓抑,越來越多衝突。

為什麼會這樣呢?

這是因為

當孩子第一次學會用“不”拒絕父母時,大多數父母會認為孩子學會了反抗;當孩子沒有達到父母的要求時,父母又會覺得孩子各種缺點,已經脫離掌控

於是父母和孩子的矛盾、衝突越來越多,成長的陣痛持續又長久。

而這

根本的原因是父母沒有將自己的角色定位好,讓愛成為了羈絆。

焦慮的育兒時代,不做焦慮的父母,讓孩子快樂自由地成長

二、莫讓愛成為羈絆

曾經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裡,三個媽媽都給人不一樣的感覺。

對於宋倩,很多網友表示太瘋狂了,簡直把孩子當成了工具人。她給孩子的愛太令人窒息和壓抑了。

對於董文潔,很多網友都說這是自己童年時期的同款媽媽,不失不過,有失控的時候也有溫柔如水的時候。

只有劉靜被網友們稱為神仙媽媽,和這樣的媽媽在一起既能被溫柔以待,又能是良師益友,希望自己也能成為這樣的媽媽。

在宋倩身上,我們能深感地體會到愛的反面是控制,也是羈絆。

因為在宋倩的觀念裡,自己是家長,是孩子的權威,孩子是我生下來的,我有權利安排好她的一生。我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她好,而她作為我的女兒,應該服從我的安排。

就這樣,英子最終變得抑鬱,甚至想要自殺來逃離她。

其實,

真正的愛孩子是要放手讓他們獨立成長,父母與孩子在成長路上共同成長。只有父母清楚地認識自己,才能真正地理解孩子,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成年人。

焦慮的育兒時代,不做焦慮的父母,讓孩子快樂自由地成長

三、我們如何做父母

童年是人生旅途的開始,在這個成長期間,如果父母定位好自己的位置,能做到和孩子共同成長,那這個孩子是幸福快樂的,而你也是合格的父母。

那焦慮的父母們又該如何演好這一角色呢?推薦4點建議:

1、勇敢承擔起你的責任

從你決定要生育孩子的那刻起,你就要有承擔屬於你責任的勇氣。

養育孩子是一個複雜而龐大的過程,需要花費你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而你不但要承擔養育孩子的角色,還要承擔教育孩子的角色。

蔡朝陽在成為奶爸前是一個丁克主義者,然後他經過深思熟慮後,決定要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孩子,於是他在戰戰兢兢中成為了一名奶爸。

當他決定要孩子的那一刻,他已經有了承擔自己責任的準備,並且為之努力,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奶爸,一個好父親。

2、認識你自己

不知道你是否知道,每個人成年人心裡都一個小孩。

很多時候,作為父母的你和孩子過不去的坎,其實就是你跟自己過不去。

就像宋倩一樣,她在英子身上投射了很多自己情感,希望英子按照自己的安排生活,去考宋倩心中的理想學校,彌補自己的遺憾,從更深層次來說,宋倩把英子當成了一種自我實現的工具,而不是她的孩子。

所以

作為父母的你一定要清楚地認識自己,解放自己,讓自己成為一個身心健康的成年人,才能把孩子教育好。

焦慮的育兒時代,不做焦慮的父母,讓孩子快樂自由地成長

3、童年的陪伴比教育更重要

有一句話叫:“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父母對孩子的陪伴是極為重要的,特別是在童年時期,孩子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

在蔡朝陽20年的高中老師教育期間裡,他發現其實自己很難為這些孩子做些事情,例如培養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情緒管理等等。

因為他們的三觀、情緒的控制能力基本上在16歲之前已經完成教育了,所以這這個年齡段教育他們並不能起到很明顯的作用。

因此提前介入到孩子人格的塑造期就尤為重要。想要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各種“商”都高的孩子,父母在童年的陪伴真的很重要。

4、定位好自己,共同成長

中國沙盤遊戲實戰專家趙玉萍曾說過,孩子的所有問題都是親子關係出現問題。你的孩子其實都不是你的孩子,他們都是社會人,有獨立成長的需要。

就好比當孩子第一次開口說“不”拒絕父母的建議時,其實是他們獨立意識的建立,是成長過程的畢竟階段。

所以父母要把自己定位好,對於孩子的成長不必過度擔心、緊張,相反你可以以一種朋友的心態來與孩子一起成長。

把心態放寬,你會發現育兒是一個療愈自己的過程,也可以很愉悅。

焦慮的育兒時代,不做焦慮的父母,讓孩子快樂自由地成長

結語、

有人說:世界上沒有一種事業比教育一個孩子更重要。因為要把孩子養育成才,的確要花很多時間、精力和金錢,但是要把一個孩子養廢也很容易,不過代價卻是無法彌補的。

我們應該如何做父母?可能很多人心中都有這樣的迷惑,推薦你看看《我們現在如何做父母》一書。大道至簡,受用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