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育的投資,不是時間和精力,而是資金,而是錢出來的

假如我們把教育當做投資,那麼前期,我們投入的就是時間,精力還有金錢,然後我們要判斷是否值得,就要看它後續的產出ROI如何了?

並且要說明,教育這個事情,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它是有滯後性的,可能我們要越往後才能體會到它的收益也不一定。

首先,在教育的投資上,家長給孩子供書教學,還有上各種輔導班、興趣班,就是“金錢”上的投入。而自身的言傳身教,還有對孩子的陪伴,就分別是精力和時間上的投入。

這一切,其實就是在給孩子創造求學的條件,同時營造出學習的氛圍,並且透過自身的一些教導來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創造力。同時培養和鍛鍊孩子的一些心理素質等等,這是教育投資中,來自家長方面的投入,同時,屬於創造了能夠學習的外部環境。

而在於孩子的話,就是他自己是否想學,能學以及能運用了,這些就是學習的內部條件。只有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都具備了,孩子才能順利地完成學業。

因為孩子還小的時候,其實很多事情還沒有特別明瞭,需要家長的幫忙。但有些事情,總要了解下意義,明確目標才能做得好。

可是有些事情,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可能還沒法講得他那麼明白,所以看起來,好像路向就是小學-初中-高中-大學那樣的按部就班。

其實,孩子自己能夠有動力學習,那才是最好的。所以,這一部分,也還是需要家長的諄諄教導。

那麼,在按部就班,就是有點被動的學習過程中呢,待到完成了九年義務教育,實際上,就有了自主選擇的條件了。

這裡就是說,為啥我們小時候要學習那麼多學科,難道我買個菜也要微積分嗎?我去旅遊也要算景點的三角幾何嗎?這裡我們可以放遠來看。

如果說教育的資源投入,想要在最終獲得好的產出,那就意味著,後續孩子的發展,是可以創造出源源不斷的財富的。

財富的獲取,是透過創造了價值。

價值的創造,我目前想到的是滿足客戶需求、提效以及創新(創造新的事物,同時帶給了消費者美好的感受等)這幾個方面。

這些方面需要我們有基礎的知識,例如識字、算數,如果會外語,那麼做國際生意也會很輕鬆了。那行吧。我會算加減乘除了,日常生活中用到這個也足夠了,為啥還要學更高深的知識呢?目的還是為了在學生時期,這種無憂無慮無事做的時候,抓緊時間來鍛鍊腦力吧?

至於其他讓我們曾經到達知識儲備巔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學科,大概也是為了開闊我們的眼界吧。

我們所處的環境是個立體的環境,有從前、現在以及未來,空間有上下前後左右多面,學科非常多,這當中,總能選到自己喜歡的吧?同時,還能夠激起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吧?

學習一些專業的知識的時候,就如同爬山,攀登高峰的同時也鍛鍊了自己的思維/思考能力,同時也許還磨鍊了心智,擁有了百折不撓,勇於嘗試,善於解決問題,揹負責任等等美好品質。

回到我們說,完成了9年義務教育之後,我們就可以自主選擇了。你想繼續上學嗎?還是想工作了?

做這個決定之前,你確定你已經懂得了一些基本的生活道理了嗎?然後如果想上學,你知道自己真的想要選擇什麼學科深入學習嗎?如果想工作,你知道自己適合什麼工作嗎?

這些學習,大概也是為了能讓我們在獲得自主選擇的機會時,能夠從容地做決定把?

再說,假如我們希望日後能夠創造更多的價值,可能需要我們繼續深入的學習。

而這個條件,最初爸媽已經為我們創造了,而日後的話,我們也要為我們自己創造。

想要上高中、大學、讀研等等,都需要我們自身具備這個學習的能力才可以,而透過國家統一認證的考試,則能說明自己確實具有這個能力,也側面印證或許自己確實聰慧,或者是說有一定的方法/實力等等。

所以,為啥說學歷是敲門磚。

我們想要更多財富,在之後肯定希望去一個更好的平臺。

而好的平臺自然也是大家都搶著去,如果自己沒有相當的實力,如何脫穎而出?

不是說唯學歷論,而是說,選擇了工作後,平臺和自身是雙向選擇,想要得到想去的平臺的青睞,自己也得是閃閃發光的金子才行。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直接給錢,不如教會賺錢——創造價值的方法。所以教育投資,是真的值得。

並且深知學習的意義,最終能夠選擇心儀的學科,持續不斷地鑽研,形成了終身學習的思維,懂得自主學習鑽研的方法,也是一種得益呀。

【教育】教育的投資,不是時間和精力,而是資金,而是錢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