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捨之間,皆是人生

《韓非子》中說:“凡人之大體,取捨同者則相是也,取捨異者則相非也。”

人與人之間的聯絡,通常需要彼此的理念,作為相互串聯的媒介。

理念與你越相似的人,總會和你同行更久,而取捨與你相異的人,也終將與你分道揚鑣。

取捨之間,皆是人生

取捨之間,皆是人生

關於取捨,我們最先想到的應該是《孟子》中的那句話: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我們活在相對和平的年代,要去做生與義這種抉擇的機會並不多。可生活中,卻常有像魚與熊掌這樣,需要我們去認真思考的選擇。

聰明的選擇,通常能夠帶來更好的結果,而愚蠢的選擇,也常常需要付出相應的代價。

取捨之間,皆是人生

我聽說,有種鷹會把巢穴建在懸崖邊上,鳥窩中的幼鳥們,越強壯的,能夠搶到的食物也就越多。

而一窩幼鳥中,總有一隻是最強壯的,它為了獨攬所有的食物,會依次將自己的兄弟姐妹們推出懸崖,直到只剩自己一個為止。

而那些被推出懸崖的小鷹們,大多在絕望中學會了飛翔,而那隻最強壯的,卻已經胖到無法用雙翅帶動自己去飛了,它最終會隨著體重的增加摔死在懸崖之下。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去做一些不夠聰明的取捨,真正的未來永遠在明天。

而一隻鷹,真正的強大也不是做一個鳥窩中的勝者,而是成為天空中的王者。

取捨之間,皆是人生

取捨之間,皆是人生

我聽過一句話:“河沙裹流,非沉澱不能清澈;人生禍患,非取捨不能避之。”

只有足夠的沉澱,才能使河水清澈;每個人生命中的禍患,也只有懂得取捨,才能夠去趨避。

在一個小故事中,有三個人在寒冷徹骨的雪山上行走,他們是親兄弟,其中長兄已經被凍傷,幾乎不可能倖存了。

於是他勸說兩個兄弟不要再管自己了,讓他們把自己的衣物拿去取暖,這樣才更有希望在風雪之中,找到回家的道路。

可二弟執意不肯,並且將自己的衣物脫下,給凍傷的長兄穿上,希望能三個人一起回去。一段時間後,衣物單薄的二弟也倒下了。

取捨之間,皆是人生

於是唯一還能行的的幼弟,也將自己的衣物褪下,墊在雪地上照顧起自己的兩位兄長,最後的結果是,有人在即將走出雪山的地方,發現了三個人的遺體。

這個故事又告訴了我們什麼?如果兩個人能早些放棄長兄,就有兩個人能活下來?如果幼弟能及時放棄兩個哥哥,他們至少能有一個人活下來?

其實這個故事什麼也沒有告訴我們。究竟是情義更重要還是活著更重要,在不同的人眼中,也會有不同的答案。

而這答案究竟是對是錯,也只和評價這件事情的人,所會作出的抉擇有關。

取捨之間,皆是人生

取捨之間,皆是人生

在凡塵俗世中生存,就難免會面臨眾多的選擇,選擇越相近的兩個人,往往相處的越好,選擇越接近的一群人,也能發揮出更大的力量。

曾國藩曾說過“天道忌巧”,索尼公司就非常信奉這個道理。他們在招聘職員時,很重要的一條規則,就是需要員工對於工作,要懷有一顆敬畏之心。

這個公司的創始人說:“所有我們完成的美好事物,沒有一件是可以迅速做成的,因為這些事物都太難、太複雜。”

而唯有懷著相近信念的團隊,才會讓一個公司擁有更加遠大的未來。

取捨之間,皆是人生

不只是一個團隊,朋友之間其實也是如此,像唐朝最著名的兩位詩人,李白和杜甫。

他們不僅都愛酒如命,而且都曾不顧自身的利益、為了心中的正義,去抨擊過很多奸佞重臣,或是常常藐視那些荒唐的權貴們。

杜甫詩中曾寫道:“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這句詩赤裸裸地諷刺了,那位權傾朝野,卻專權誤國的宰相楊國忠。

而李白也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詩句。

取捨之間,皆是人生

自古以來,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同樣詩才絕頂的兩位大文豪,之所以能夠成為忘年之交,最關鍵的原因正是他們心中,有著相近的取捨之道。

又如王安石和蘇軾,兩位也都是名傳千古的文人名臣,本來他們也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可因為關於民生與富國的取捨不同,兩人一直在朝堂上互相攻擊,最後弄了個兩敗俱傷的結果。

人們的生活中其實也是如此,理念相似的人之間,距離也就越近,反之則會漸漸疏遠。而對於事物的取捨上,只有與你更加接近的人,才會與你同行更久。

取捨之間,皆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