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軍閱讀與寫作講義》:如何高質量地學習?學會這5點就夠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能常常會有這樣的感受:

聽了很多課,感覺學到了很多東西,但到實際應用時,卻無從下手;

整堂課都聽完了,卻覺得沒有接收到有用的資訊;

在聽老師或者上司講解時,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常常會覺得不好意思去問問題,導致下次再遇到時還是不明白;

在聽課的時候,不記筆記又會忘掉,但記筆記,又會耽誤聽課……

總結來說,就是我們聽了各種各樣的課程或者報告,等到我們來實際操作時,卻發現沒有學到東西,或者說,接收到的資訊是有誤的,不完整的。

實際上,這就是我們在“聽”這個階段出了問題。

我們聽了,但沒聽懂;

我們聽懂了,但沒形成記憶;

我們記住了,但記住的東西不完整,或者可信度不高……

吳軍老師在他的新書《吳軍閱讀與寫作講義》中寫道:

聽和說,是對應的,它和讀一樣,是接收資訊的一種重要方式。

現實情況往往是,講話人的口頭表達參差不齊,有時候我們聽得懂,有時候覺得雲裡霧裡,聽了半天也沒有聽明白。這樣一來,學習和了解情況的效率就會有很大的差別。

《吳軍閱讀與寫作講義》:如何高質量地學習?學會這5點就夠了

《吳軍閱讀與寫作講義》

就好比同樣的老師教出來的學生,有的學生一點就透,有的學生要琢磨多遍,而有的學生,完全聽不懂。

這其中的差異,就在於學生的“聽懂”能力上。掌握聽的藝術,可以讓人受益終身。

01

如何高質高量地接收資訊?

如果說話的人,是一個資訊傳遞的高手,那麼,聽眾接收資訊,顯然是非常容易的事。

但事實上,每個人的口頭表達能力不同,有些人注重結論,有些注重過程。聽眾的接收能力也不同,有的能聽懂80%的內容,而有的人,可能連10%都理解不到。

吳軍老師曾問過一位在清華兼職的伯克利大學的教授:清華的博士生和伯克利博士生的差距在哪裡?

教授回答說,伯克利博士生很多新知識是從講座中學到的,而清華的博士生聽講座的機會太少,而且不會聽,因此知識面較窄。

由此可見,“聽”這個技能,也是自我提升的一個重要手段。如何更高質高量的接收資訊,就需要我們學會聽的藝術。

《吳軍閱讀與寫作講義》:如何高質量地學習?學會這5點就夠了

“聽”是自我提升的重要手段

吳軍老師在書中列舉了5個要點,來幫我們提升“聽”的能力。

第一,做一個有效率的聽眾,自己要有所準備

有些學術性質的課程,內容比較枯燥,一般聽一會兒就覺得無趣,如果漫無目的地去聽,就很容易無功而返。

所以我們需要每次在聽報告或者聽課前,看一下內容提要,帶著問題去聽,效果就會好很多。

第二,要預判重點和關鍵節點

重點是說話人想傳遞的主要資訊,關鍵節點是報告中所有結論都繞不過去的環節。

沒有聽懂關鍵節點,就聽不懂後面的內容。

我們不可能長時間地保持專注力去聽課,所以我們需要預判關鍵節點,哪怕其他的不聽都沒事,只要我們能抓住關鍵節點。

《吳軍閱讀與寫作講義》:如何高質量地學習?學會這5點就夠了

適當做筆記

第三,適當做筆記

做筆記的目的,一是為了記錄下自己非常有感悟的重要之處,另一方面是為了記錄下不懂之處,特別是接下來要問的問題。

很多人聽了課,但總覺得糊里糊塗、似是而非,等到要用的時候,就拿不出手了。

第四,透過提問搞懂沒聽懂的地方

無論是聽報告還是聽課,總會遇到沒有聽懂的地方,這個時候,學會提問,就非常重要了。

吳軍老師在書中提出了一個原則,叫“問題不過夜”。有問題就要及時去問,不然問題越積越多,最後還可能導致後面的內容都聽不懂。

《吳軍閱讀與寫作講義》:如何高質量地學習?學會這5點就夠了

及時解決問題

第五,找出報告者打馬虎眼的地方

網際網路時代,資訊不再難求,而是過剩,我們一時間難以判斷其真偽和價值。

很多書籍和報告,都或多或少含有不確切的資訊,或者帶有很多主觀色彩,因此,我們不能一概接收,而是需要在聽的過程中甄別出來。

02

學會聽,比學會說,更重要

聽這件事看起來簡單,其實也挺有學問的。

我們這個社會是一個崇尚說的時代,也是一個忽視聽的時代。

《吳軍閱讀與寫作講義》中說道:

閱讀是主動的行為,聽卻常常是被動的,將被動變為主動,收穫就會有所不同。閱讀

人長了一張嘴巴用於說話,而長了兩隻耳朵用來傾聽。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學會說話,要如何進行人際溝通,卻很少有人教我們如何正確地去高質高量地去聽。

在人們清醒的時間裡,有百分之八十的時間用來人際溝通,這其中又有百分之四十五的時間用於傾聽。與其先學會說,不如先學會聽。

END

我是@瑾瑜與我

,左手帶娃右手寫作,專注情感與育兒,歡迎關注點贊,評論交流,感恩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