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北漂青年的圈裡總有著儀式感?

為什麼北漂青年的圈裡總有著儀式感?

周奇墨在脫口秀裡吐槽了北漂每天早晚發的朋友圈:

“早安,北京!”“晚安,北京!”然後周奇墨又說:“你以為你是誰 ?上海嗎,你有北京的微信嗎”?

這個段子人們都笑了。我卻心裡酸楚。

因為清晨的六點鐘,我也會對著窗外東方漸漸亮起來的地方,默默地說:“早上好!鄭州!”“新的一天,繼續鮮活!”之類的話。

類似的儀式感,是屌絲的標配。

相比於《情書》裡女主對著遙遠天國深情地呼喚:“你好嗎?我很好!”的內心宣洩,“你好北京!”“早安生活!”帶來的是一種生活裡細水長流的韌性。

很羨慕那些對生活有滿滿儀式感的人。儀式感總讓人想到信仰以及信仰所帶給一個人的熱愛和力量,以及展示出來的勇敢。比如少女貞德,依靠著強烈的信仰,爭取一場又一場毫無勝算的戰爭,在歷史上留下了她的故事。

大概也只有自律的人,才會日復一日地用儀式感,來填充生活裡的某些部分,給自己精神上以鼓舞,從而使自己的內心更加充盈和有力。

一個人能夠發出這樣的儀式感,也說明他又喘了一口氣,喝了一口水,再次滿血復活,生龍活虎地出發上路。

為什麼北漂青年的圈裡總有著儀式感?

可以

想象

,某個北漂青年,夢想有一天在京城紮根,迎娶他心愛的姑娘,然後彈起他心愛的小琵琶,過起

現世安穩

的小日子。

為此,他每天起床,先給自己一個愛的鼓勵,以滿滿的儀式感,神聖感,迎接新到來的這一天。很可愛,很可愛。

艾青的詩裡說“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著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為什麼北漂青年的圈裡總有著儀式?因為他對生活充滿激情。

這種髮圈的人,既勇敢,又孤獨。他在堅持一種為外人所不能理解的儀式感。

有時一個人和城市的關係,正如與和戀人的關係一樣。努力地想要證明我行!我能!我能夠站穩腳並且得到你的垂青,你的回眸。

為什麼北漂青年的圈裡總有著儀式感?

愛一個人沒有錯,愛一個城市也沒有錯。

發自內心的熱愛,能夠驅散現實生活裡很多的痛苦,艱辛,麻木和難過。能夠證明一個人活得有多堅強,能夠不斷地給自己打氣。

多帶勁呀。

當北京昌平地鐵口的兩隊行人從二樓一直排到路口,又排到街上,當西二旗的人流,衝出重圍,四面八方湧動時,你也就更能理解,這些外來者們,是多麼需要喘上一口氣,再度出發。

拼搏奮鬥在大城市,絕不僅僅是一句口號,一句誓言,而是一系列實實在在的行動,你要早起,你要趕車,你要擠地鐵,不在清晨的六點起床,你就是排著隊,也擠不上那一輛又一輛怎麼那麼多人的地鐵。

北京帶給人無限的活力,北京的血液是流動的,新鮮的,又是快速的,高效的,你不努力,“你好,北京”,很快,就會變成“再見北京”!

為什麼北漂青年的圈裡總有著儀式感?

一個人的努力,或許是這座城市裡有他愛的人,或許是愛著生活本身。他的努力,是想說愛你不容易的意難平。他的努力,是看著新升起的太陽,給自己打氣,給自己問好,給自己擁抱。

“你好呀,北京!”

親切而自然,熱烈而含蓄。就像王小波的情書:“你好呀,李銀河!”那種隨意而為,恰恰是一種最深情的告白。

你不喜歡這種儀式感,儘可以遮蔽他。犯不著冒犯。

那些默默前行的人,是孤獨的。孤獨的人,需要找到一種存在感和前進感,誰能給他?早上好!北京,能夠給他。

也許你還想看:

若無閒事掛心頭

宇宙的終點是快樂

地鐵裡的穿堂風

生活不自欺,向陽而生,人生才永遠年輕

你好麼?我很好

為什麼北漂青年的圈裡總有著儀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