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自己和解,需要做好這三件事

我們常常把善於與別人相處,當作高情商。然而,真正的高情商,並不是善於與別人相處,而是善於與自己相處。

一個人,如果無法與自己和諧相處,內心充滿了矛盾與衝突,那麼,即使人際關係再和諧,又如何能夠開心得起來呢?

學會與自己相處,比學會與別人相處,更加重要。

與自己和解,需要做好這三件事

與自己和解,放下怨恨

有人說:“要感謝曾經傷害過我們的人,是他們教會了我們成長。”

這種觀點,是在自欺欺人。

曾經傷害過我們的人,是帶著惡意來傷害我們的。對於這份惡意,我們有什麼理由,去感謝他們呢?

我們最終成長了,是他們的功勞嗎?

不是。

那是我們無數個日日夜夜的反思、苦熬,才換來的成長。

與自己和解,需要做好這三件事

即使沒有他們的傷害,我們依然會成長。因為我們本來就不甘平庸。

反之,如果我們當初頂不住壓力,就此沉淪呢?又到哪裡說理去?

所以,那些曾經傷害我們的人,沒有資格得到我們的“感謝”。

但是,我們要放過自己。

一個人的心中,如果充滿了怨恨,傷害的,不是曾經傷害過他的人,而是他自己。

這是在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是不明智,也是對自己的不仁慈。

所以,放下怨恨,不是放過別人,而是在放過自己,善待自己。

與自己和解,需要做好這三件事

與自己和解,放下悔恨

俗話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一個人,犯錯不可怕。只要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修正自己的錯誤,便可以重新上路。

每個人,在自己的某一段時期,都有自己的思維侷限、認知侷限。

如果用後來的自己,來苛刻曾經的自己,那就是最大的不公平。

與自己和解,需要做好這三件事

畢竟,人是一步步成長起來的,過去的自己,不如當下的自己,是理所應當的。

我們內心的矛盾,很多時候,來自於,把合理的事情,當作不合理。

在我們看來,當初的我們本應該這樣做,卻那樣做了,是不合理的。

其實,當初的自己,那樣做,即使是錯誤的,也是合理的。

為何?

與自己和解,需要做好這三件事

比如,把珠寶和零食放在小孩面前,小孩會選擇零食,放棄珠寶。

這種選擇,對於成年人來說,顯然是錯誤的,但是,是合理的。

小孩把零食看得比珠寶還要寶貴,受限於認知,是可以理解的。

事後諸葛亮,沒有多大意義。

如果再重來一次,我們依然會受限於當初的認知,做出同樣的選擇。

人,需要向前看,用過去的錯誤懲罰自己,又何必呢?只能是浪費時間與心力罷了。

與自己和解,需要做好這三件事

與自己和解,化解創傷

為什麼過去的不幸遭遇,會影響當下的我們呢?

很多時候,是因為當初的不幸遭遇,會改變我們對自己的看法,對世界的看法。

比如,一個從小被家人愛護、朋友眾多的人,會認為自己是重要的,是值得被愛的;

反之,一個從小被家人忽略、朋友很少的人,很可能會認為自己是無足輕重的,是差勁的。

與自己和解,需要做好這三件事

一個人,如果認為自己很差勁,不值得被別人愛,一方面,他的內心備受煎熬,另一方面,他也會為了獲得別人的關心,藏起自己的需求,來迎合別人。

把自己隱藏得時間久了,也就漸漸忘記了自己真實的模樣。

脫離真實的自己,又如何能夠獲得快樂呢?

那麼,他應當如何看待當初的遭遇呢?

需要客觀看待。

與自己和解,需要做好這三件事

一個人,不被家人愛護、朋友很少,就可以證明自己不夠好嗎?自己不值得被愛嗎?

顯然,不能下此結論。

當他透過反思、分析,明白了自己遭遇的根源,發現並非是自己不夠好,並非是自己不值得被愛,而是因為外界的原因時,他便會自然放下對自己的“成見”,放下對自我的攻擊。

再或者,他發現了造成自己如此遭遇的根源,只是自己身上的某一個特點,而自己又可以輕易改正,那麼,他也可以輕易釋然了。

人的身體會生病,需要醫生來治癒;人的靈魂也會生病,則需要思考來治癒。

願你我,都能透過思考,來治癒自己的靈魂。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