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這22首詩,道盡了婚姻保鮮的三個秘籍,老夫少妻一樣幸福無比

杜甫,是詩聖,也是情聖。

1922年,梁啟超在清華大學作了題目為“情聖杜甫”的演講。

杜甫,這一暮氣沉沉、愁腸百結、不苟言笑的老古董,何以勝任“情聖”的徽號?

梁啟超的解釋是:“因為他的情感的內容,是極豐富的,極真實的,極深刻的。他表情的方法又極熟練,能鞭闢到最深處,能將他全部反映不走樣子,能像電氣一般,一振一蕩的打到別人的心絃上,中國文學界寫情聖手,沒有人比得上他,所以我叫他做情聖。”

杜甫的詩被喚作詩史,他把點滴的日常生活寫入詩,把戰亂、時局融於詩行,是他個人喜怒哀樂和生存狀態的日記,也是大唐興衰更替的史詩。

杜甫這22首詩,道盡了婚姻保鮮的三個秘籍,老夫少妻一樣幸福無比

鑑於梁啟超授予的“情聖”稱號,杜甫的詩也可叫做“情史”。

除卻愛國情,親情、友情、愛情散見於杜甫的眾多詩篇,箇中不乏悲歡離合的真情流露,自然貼切,感人至深,如懷念舍弟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贈予故友衛八處士的“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強烈的主觀感受和比興手法的巧妙運用,情不見而意自現。

愛情主要指杜詩裡的夫婦之情。杜甫在多首詩裡提及太太,單獨描繪太太的詩只兩首。

學者唐君毅說:“中國言夫婦之情最好者,莫如處亂離之世如杜甫,處倫常之變如陸放翁等之所作。”

關於杜甫太太的詩,雖只是零碎的片段,沒法連綴成統一的整體,從這些瑣碎裡仍能窺見他和太太的婚姻之大概。那時,物質匱乏,生活清貧,他二人的夫婦情卻充沛可貴。

通讀杜甫的22首詩,我發現了婚姻保鮮的三個秘籍,簡單又深沉。

杜甫這22首詩,道盡了婚姻保鮮的三個秘籍,老夫少妻一樣幸福無比

專情,不僅僅是因為愧疚

自古詩人多風流,詩人的生活一般由什麼組成呢?

當代教育家洪業回答:

“據說詩人的生活通常由三個‘w’組成:酒(Wine)、女人(Women)和文字(Words)。其他詩人可能如此,但杜甫不是。杜甫的三個‘w’是:憂慮(Worry)、酒(Wine)和文字(Words)。”

“其他詩人”是一個群體,如元稹,寫過深情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作為《鶯鶯傳》男主原型,卻把他負心漢的標籤暴露得一覽無餘;如白居易,蓄有多名家妓,有人曾提議用小妾換一匹好馬,他執意不肯;如杜牧,“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道出他尋花問柳的多情。

對於這些翩翩公子而言,女性好似衣服,想換就換,可見他們對待女性態度隨便。

杜甫這22首詩,道盡了婚姻保鮮的三個秘籍,老夫少妻一樣幸福無比

位於“其他詩人”對立面的杜甫則不然,自30歲那年娶小11歲的楊小姐為妻,不曾納妾,終身零緋聞。即使陪從富家公子攜妓出遊,也不沾染女色,而是充當格格不入的旁觀者,作詩記之。

例如,杜甫陪李梓州泛江遊玩,面對“佳人滿近船”的場面,申明立場,“使君自有婦,莫學野鴛鴦”。

杜甫是窮,養不起小妾,蓄不起家妓,可佳人近在眼前,豔遇觸手可及,他卻視而不見,還告誡別人莫學野鴛鴦,畢竟大家都是有婦之夫。

由此可見,杜甫不花心,不是因為窮,而是本性使然,“窮且志堅”。

杜甫這22首詩,道盡了婚姻保鮮的三個秘籍,老夫少妻一樣幸福無比

從前的日子很慢,車馬很慢,一生只夠愛一人。杜甫的一生,只愛楊夫人一人。

楊夫人何許人也?她是司農少卿之女,名副其實的官宦千金,也曾有過錦衣玉食的生活。嫁作人婦後,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日子一去不復返,家務事一概親力親為,兒女也多由她撫育。

杜甫在長安求職時,把妻兒安置在奉先縣,照顧孩子的責任自然落在楊夫人肩上。

彼時杜甫已謀得一官半職,租稅、兵役雖免,生活依然拮据,妻兒吃個飽飯都是奢望,以致他假期回家,剛一進門就傳來妻子的號啕聲,幼子已經餓卒。

杜甫這22首詩,道盡了婚姻保鮮的三個秘籍,老夫少妻一樣幸福無比

安史之亂期間,杜甫被困長安,妻兒在鄜州羌村苦苦等待他的到來。

“世亂憐渠小,家貧仰母慈”,世道混亂,杜甫不在身邊,那惹人憐愛的孩兒唯有仰仗慈母存活。

之後,杜甫逃出長安,“麻鞋見天子”,被授左拾遺一職,卻因房琯事件遭到肅宗嫌隙,被批准回家探親。

只見妻兒衣服上滿是補丁,面色蒼白,瘦骨嶙峋。妻兒因杜甫生死未卜,見到他的那一刻,驚訝至極,淚流不止,趴在牆頭上的鄰居為杜甫一家難得的團聚感嘆噓唏。

杜甫和太太,夜闌之際仍秉燭執手相看,這樣的溫馨時刻真如夢境一樣不敢想象。

歡聚短暫,不知不覺到了杜甫離家赴任的日子。妻兒依依不捨,在山裡慟哭,目送杜甫騎馬遠去,直至他消失在山的盡頭,視野模糊,淚眼模糊。

天下無不散之筵席,筵席散時,離情別緒也隻身臨其境者體會得到。

杜甫這22首詩,道盡了婚姻保鮮的三個秘籍,老夫少妻一樣幸福無比

杜甫辭掉華州司功參軍的職位後,攜家眷到秦州躲避戰亂。

早在長安時,他曾一度靠賣藥維持生計。在秦州,生活仍要繼續,為了養家餬口,他重操舊業,再次拾起賣藥的活計。

賣藥也有楊夫人的參與,“曬藥能無婦?”楊夫人是杜甫“事業”上不可或缺的幫手,兩個人並肩作戰勝過一個人孤軍奮戰。

不久,戰事蔓延至秦州,杜甫一家逃難蜀地。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杜詩裡也有“蜀道難”的刻畫,“棧懸斜避石,橋斷卻尋溪”。看著妻兒跟著他奔波受累,杜甫心裡著實過意不去,“何日干戈盡,飄飄愧老妻”。

杜甫這22首詩,道盡了婚姻保鮮的三個秘籍,老夫少妻一樣幸福無比

杜甫之愧何止於此。楊夫人放下千金小姐的身段,隨他一同過衣食無著的苦日子;在他離家外出時,飽嘗擔驚受怕的滋味。即便這樣,也不見楊夫人有任何怨尤,這也是令他愧疚的地方。

杜甫落魄,但有擔當,在《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裡坦陳“誰能久不顧,庶往共飢渴”,他不能對孤兒寡母不管不顧,有難同當,方為丈夫本色。

楊夫人的犧牲與付出,杜甫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患難見真情,專情是杜甫力所能及的報答和彌補,不僅僅是因為愧疚,還因為一生只愛一人的愛情。其實,楊夫人對杜甫同樣專情,否則她怎會身體力行“嫁雞隨雞”的理念,不嫌棄,不拋棄,不放棄。

都說杜甫人格偉大,楊夫人何嘗不是。

杜甫這22首詩,道盡了婚姻保鮮的三個秘籍,老夫少妻一樣幸福無比

牽掛,是對渺小如他的偏愛

762年秋天,杜甫流落梓州時寫下《客夜》一詩,“老妻書數紙,應悉未歸情”,給老妻寫幾紙書信,應當讓她知悉“我”沒回家的苦情。

杜甫給妻寫信,為的是不叫她擔心,由此可知杜氏夫婦伉儷情深,彼此牽掛。

這是後話,此前杜甫被困長安時寫的《月夜》和《一百五日夜對月》就已表明夫妻倆互相牽念,深情款款。

杜甫這22首詩,道盡了婚姻保鮮的三個秘籍,老夫少妻一樣幸福無比

月夜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明月當空高懸,思念之情湧起,不管如何翻江倒海,杜甫壓抑內心洶湧的波濤,不直接表情,而從“對面”著手,從妻子的角度闡述思情。

這種“移情”是心有靈犀一點通的別樣表達,也是“換我心,為你心,始知相憶深”的含蓄告白。

杜甫這22首詩,道盡了婚姻保鮮的三個秘籍,老夫少妻一樣幸福無比

無家對寒食,有淚如金波。

斫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

仳離放紅蕊,想像嚬青蛾。

牛女漫愁思,秋期猶渡河。

作為《月夜》續篇,這首作於寒食之夜的《一百五日夜對月》抒發了杜甫離家之久、思妻之切的愁緒。

“仳離放紅蕊,想像嚬青蛾”借用想象寫妻子望月懷遠,而非直抒胸臆。

杜甫不是不懂浪漫,只是他的浪漫表達得很隱蔽,也很高階。本來是自己胸中鬱積思情,有強烈的傾訴慾望,但卻將其轉嫁給思念的物件。並非杜甫自作多情,他和妻子本就情深意重,這裡只是借移情、想象表述事實而已,亦可見杜甫高超的才情。

杜甫這22首詩,道盡了婚姻保鮮的三個秘籍,老夫少妻一樣幸福無比

網上有人提問“找另一半有什麼用”,有個男生是這樣回答的:

她可以讓我走在北京地鐵換乘站的人群裡時,不因為渺小和平凡而心慌。

茫茫人海,縱使自己微不足道,但有人愛、有人牽掛,同時被人愛、被人牽掛,也不會因為渺小而自暴自棄,找不到存在的意義。

因為在意,所以牽掛,而牽掛是讓人感到幸運的偏愛。

離亂之際的杜甫,身無分文,孑然一身,他對遠方妻兒的思念及妻兒對他的牽掛,足以支撐他懷抱與家人重逢的希望活下去。儘管渺小如螻蟻,儘管生還偶然大於必然,這份雙向的牽念能夠讓他跨過一道道溝壑而臨危不懼。

有時候,情的力量就是這麼強大,指引我們邁向滿是憧憬的未來。

杜甫這22首詩,道盡了婚姻保鮮的三個秘籍,老夫少妻一樣幸福無比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從分居兩地到閤家逃難,杜甫和楊夫人半生飄零,離別時,各自牽掛,相聚時,同甘共苦。

聽聞官軍收復失地,楊夫人和杜甫一起歡喜,“漫卷詩書喜欲狂”;寓居成都草堂,陋室蕭然,楊夫人和杜甫一道心憂,“入門依舊四壁空,老妻睹我顏色同”。

然而楊夫人懂得苦中作樂,閒暇時饒有興味地在紙上描畫棋局,“老妻畫紙為棋局”,讓寡淡的生活迸發難得的樂趣。

杜甫年老多病,楊夫人因此很是擔心,於是“老妻憂坐痺”“筋力妻孥問”這些充滿關愛的詩句躍然紙上。

杜甫這22首詩,道盡了婚姻保鮮的三個秘籍,老夫少妻一樣幸福無比

民以食為天。一家人在一起時,楊夫人為杜甫的飲食沒少煩心。

有一次,友人攜酒、醬二物去與杜甫共飲共食。杜甫覺得這醬下飯,相當美味,然後就把醬的製作方法告訴了楊夫人,言下之意是要她照著方法做醬給他吃。“飯糲添香味,朋來有醉泥。理生那免俗,方法報山妻。”

可見,楊夫人既堅毅溫柔有情趣,又是一名得力的賢內助,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如此完美的妻子,誰人不愛?

杜甫這22首詩,道盡了婚姻保鮮的三個秘籍,老夫少妻一樣幸福無比

所以,即使杜甫與出家人有交集,但不會被遁世的思想洗腦而看破紅塵,凡塵裡有他惦念的人和事。

在西方止觀經和妻兒之間,他選擇後者,“妻兒待我且歸去,他日杖藜來細聽”;拜謁真諦寺禪師,他也曾“未能割妻子,卜宅近前峰”。

杜甫的“固執”,印證了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也許是早年與妻兒分離讓他嚐盡了離愁的苦澀,因此對晚年來之不易的團聚倍加珍惜。

告白,不一定是說不完的甜言蜜語,無聲的陪伴也是表露心跡的方式,且最是長情。

婚姻裡,專情必不可少,因為對很多人來說,出軌只有零次和無數次;不在一起時彼此牽掛,在一起時溫情相伴,這樣的婚姻何愁不能時時新鮮。

杜甫和楊夫人在婚姻裡的表現,值得我們借鑑。

圖片源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