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習動機的差異,將會直接影響到他們學習活動的進行和結果

孩子學習動機的差異,將會直接影響到他們學習活動的進行和結果

為什麼有的孩子學習動機不穩定,老是變來變去?家長該怎麼辦?

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按照自己的設計模式去發展,

當一名醫生、工程師、藝術家。不管家長希望孩子成為什麼專家,都是無可非議的。將來孩子對社會貢獻愈大,父母自然愈高興。所以有的家長就不厭其煩的說數。

孩子學習動機的差異,將會直接影響到他們學習活動的進行和結果

有的孩子默默地傾聽家長的諄諄教導,然而有的孩子可不高興了,甚至有的孩子對父母的做法很反感。

此時的父母們也困惑了,“父母們怎麼啦?不都是為你們好嗎!”面對如此矛盾的雙方,到底誰是誰非?客觀的說,問題還是在父母方面,教育簡單化了。

其實,不管出發點如何正確,父母的教育只能是外因,外因畢竟要透過內因起作用。也就是說,父母要講究教育藝術,啟發孩子的內部動力,啟動孩子的內在潛能。

孩子學習動機的差異,將會直接影響到他們學習活動的進行和結果

每個人不管幹什麼事情,總有一個行動動機。這個動機就是激勵人去行動的心理原因和動力,它推動人去進行某種活動,以達到某種目的。

例如,孩子想得到一個好成績,動機和目的都是一樣的。在複雜的活動中,情況就不一樣了,有時動機和目的可能相互轉化的。

青少年心中的偶像李連杰就是一個典型,他以“鍛鍊身體,增強體質,保衛祖國”的理想激勵著自己,因而成了全國的武術冠軍。

孩子學習動機的差異,將會直接影響到他們學習活動的進行和結果

但是瞭解李連杰的人都為他平時的刻苦鍛鍊而感到欽佩。他平時在練習武術基本動作時,教練規定每人踢腿二百次,然而他在規定之外再加二百次。

別人練習蹲跳十次,他卻蹲跳二百次。有一次他在訓練時左腿扭傷了,只要腿一抬過腰就疼痛難忍。他一面抓緊治療,一面堅持上身鍛鍊。

還有一次,他在摸黑訓練時,不慎右腳趾骨骨折,但他接連幾天堅持上場表演。在練習刀、槍、棍等器械套路時,他為了練習腿力和臂力,揮舞沉重的鋼刀,虎口皮磨去一層又一層,但他毫不懈怠。李連杰從小多病,8歲開始習武,11歲時就第一次榮獲全國武術冠軍。

孩子學習動機的差異,將會直接影響到他們學習活動的進行和結果

他七度出國,訪問了20多個地區和國家。1974年訪美時,在回答美國國務卿基辛格的問話時說:“我們學習武術,不是為了打架,而是為了鍛鍊身體,增強體質,保衛祖國。”這就是李連杰進行頑強鍛鍊與拼搏的真正動機。

可見,動機就像方向盤一樣,時時刻刻地引著人們去頑強努力、去奮鬥、去克服困難、戰勝困難。有了李連杰一樣的強烈的動機,任何疲勞、傷痛都不能阻止為現實目標前進。

人的一切活動都總受到動機的左右,每個人都不例外,不過有時的動機是一個,有時人的活動受幾個動機的支配。

孩子學習動機的差異,將會直接影響到他們學習活動的進行和結果

需要是形成動機的基礎。當孩子還小的時候,生理需要多一些,隨著孩子的生長髮展,社會性的需要不斷出現和增加,這兩種需要都可成為推動兒童行動的動機。

所以,作為家長不能只關心孩子的分數,分數只能表現一部分學習結果,因此要仔細研究一下孩子的學習動機到底與哪些因素有關。

例如,有的孩子將來想當一名醫生,為什麼呢?他有可能回答是為人民服務,為了救死扶傷,或者為人民解除疾病的痛苦。

孩子學習動機的差異,將會直接影響到他們學習活動的進行和結果

有的孩子要當醫生是為了父母的身體健康;還有的孩子可能認為醫生職業穩定,還有紅包可拿。孩子的上述動機都是客觀存在的,也是受社會部分價值觀的影響和暗示的結果。

總之,家長應該想到這一點,而且也會影響到孩子個性品質的形成。為什麼有的孩子學習動機不穩定,老是變來變去,具有很大的情境性,當情境中的偶爾因素改變,動機也就隨之改變。

例如,有的孩子將來長大了想當導遊,因此他就十分關注與旅遊方面的許多知識,但當他的外語成績若是過不了關時,因而就退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