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草書,估計你自己也看不懂吧?

人們總會將成功的因素歸於自身,而將失敗的責任推給外界或他人,這在心理學上被稱為自我服務偏差。

你這草書,估計你自己也看不懂吧?

曾在宋徽宗時擔任過宰相的張商英,嗜好書法,又尤其喜歡草書,雖然他的書法不乏一定的造詣,具有自己的特色,可是也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不合體統,令人難以辨認,但是張商英自己對此並不在意。一次,他偶發詩興,於是揮筆疾書一番,然後讓侄子去抄錄一份。可是他的侄子看了好半天卻只能認出上面的一個字來,只好再去問張商英。然而,張商英對著自己剛剛寫下的字看了好一陣子,居然有很多連自己也都不認得了,但是他並不認為錯在自己的字寫得不合章法,而是責怪侄子說:“你怎麼不早點兒來?現在我都忘了剛才寫的是什麼了!”

從這個事例中可以看出,明明責任在於自己,卻歸諮於別人,張商英能夠貴為宰相,應當是修養較高的一個人,卻也未能免於此種錯誤,至於在平常人中間,這類事情更是普遍存在。

你這草書,估計你自己也看不懂吧?

美國心理學家韋納指出,自我服務偏差是由個人長期養成的較為穩定的歸因傾向決定的。歸因傾向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內容:

第一,內因與外因。內因即自身的因素,包括自己的能力、態度、品質、動機等;外因即與自身無關的外部因素,包括機遇、任務難度等。人們在取得某項成功的時候,如果將之歸於內因,則會產生一種自豪感,給自己以很大的鼓舞,而如果歸之於外因,則會認為自己的成功是僥倖得來的,是不值得慶賀的。而人們總是有著一種自我肯定的傾向,因而常常帶有主觀傾向性地將成功歸因於自身的某種特殊條件,而不管事情的實際情況是什麼樣子的。反之,對於失敗,人們更容易將其歸之於外因,這樣可以降低心理上的不適感。

第二,穩定因素與非穩定因素。事情的成因中有一部分是穩定的,如個人的能力在一定時期之內是基本恆定的,而另一部分則是常常發生變化的,包括各種偶發的情況。人們往往會將成功歸之於穩定的因素,因為這意味著在正常的情況下自己是能夠取得成功的,而將失敗看做是由不穩定的因素造成的,這也就意味著自己之所以失敗,是因為出現了意外的狀況。

第三,可控因素與不可控因素。有一部分因素是自己可以控制的,比如自己的努力程度,而另一部分因素則是自身所無法控制的,比如說工作的難度、自己的智力水平。在這一方面,人們就習慣認為成功是由可控因素決定的,而失敗則是由不可控因素導致的,也就是說持有一種“成事在我,敗事在天”的態度。這實際上就是推脫責任的一種方法,儘管這有時並非自己有意為之的。

其實,這幾個方面歸結起來,說明的都是一個問題,那就是人們在進行歸因時具有一種自我保護的傾向,換言之,對於一件事情,怎樣看待可以給自己以最大的肯定,那麼自己就會持有什麼樣的態度。人們在相互辯論的時候常常會覺得對方似乎蠻不講理,其實這就是自我服務偏差所造成的問題,從這一點來講,固執己見,在看待事情的時候持守有利於自身的偏倚態度,是一種人之常情。

你這草書,估計你自己也看不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