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需要的,不僅僅是“生活經驗”,還需要“對人生本質的理解”

所謂的人生路,每個人走都不一樣。而每個人成為別人眼中的“別人”,又將會走向哪裡,也不盡相同。如果把“別人”變成你的全部,那你是你自己嗎?你得為你自己的行為負責,為你的選擇付出代價,即便是成為別人眼中的樣子,你依舊是你,依舊是有自己思想和想法的人。人生需要的,不僅僅是“生活經驗”,還需要“對人生本質的理解”,這樣,你才能活得更精彩。生活經驗是一種天然屬性,不受教育和傳承的影響,只要個體經驗足夠豐富,一生不會差到哪裡去。

而理解,對生活的掌握程度,取決於自身對生活現象和規律的把握能力。

人生需要的,不僅僅是“生活經驗”,還需要“對人生本質的理解”

而這種能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自身。那為何現在有很多孩子連飯都不能自己吃的?他們之所以不能獨立思考,只不過是一直在被灌輸觀點和模式,一直在被“規矩”和框框劃定,從而導致人生沒有靈活性。所以,這也是很多女性朋友對婚姻失去信心的重要原因,要想夫妻間生活開心,夫妻二人得自成體系,並且相互尊重。所謂靈活性,就是個體可以根據自己對自己負責任程度來變動。

人生不能被別人一句“聽我們的”所束縛,自己的人生,只能由自己來主宰。

一位媽媽曾感慨道:“我現在結婚四五年,我跟丈夫各方面已經磨合得很融洽了。

人生需要的,不僅僅是“生活經驗”,還需要“對人生本質的理解”

但我丈夫的父母始終不同意。老人說,我嫁到她們那個村子去,我們老兩口以後吃不上什麼好的。你說我媽咋不聽我話呢?憑什麼我到了婆家,她們非要對我這樣那樣?”這位媽媽的話讓我想起了之前跟父親在飯桌上聊起“我們那邊”的問題。當時兒子剛上小學,父親跟我說起了村裡那些相親的女孩,他說那些女孩個個家裡條件都不好,有的更是連一兩千塊錢的“彩禮”都沒有。而這個不但沒有彩禮的村子,還是重男輕女的村子。

而且這個女孩跟他們村裡所有跟他生活了十年的女人一樣,都是沒啥文化的,很少有女性願意嫁給他,甚至可以說,她們連生孩子都是一種奢望。

人生需要的,不僅僅是“生活經驗”,還需要“對人生本質的理解”

我說,那我們村裡的女孩為什麼不願意嫁到你們村去?父親笑了,他說,其實我們村並不窮啦。那些村裡的女孩都嫁過很多人,但是都被迫回來了,因為都是窮苦人家,家裡很難承受嫁過來所有的開銷。所以,這樣一來,男方家裡就把她們的錢拿走了。她們家裡沒有錢,那麼女方家裡就能接受,因為離開之後,也

不會有任何經濟負擔。他們都是窮苦人家,那這樣一來的話,村裡的人都不會娶她了

。這樣一來,村裡就剩下男方這樣一個女人了,而這個女人家裡條件應該也不咋的,所以才會不願意嫁到你們村這樣的窮鄉僻壤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