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史精選故事428、武則天再嫁李世民兒子

二十六史精選故事428、武則天再嫁李世民兒子

武則天嫁給李世民十二年,不受寵愛,默默無聞,生活平淡而無味。然而,李世民死後,武則天降了一輩,又嫁給了他的兒子李治,從此華麗轉身,開始了轟轟烈烈、極不平凡的人生。

兩唐書記載,公元649年,英雄一世的李世民走完了人生之路,與世長辭了,他的兒子李治繼位當了皇帝。李世民死後,武則天和其他沒有子女的嬪妃們,按慣例被送入長安感業寺,當了一名尼姑。

這些當了尼姑的嬪妃們,一般來說,都是敲鐘唸經,青燈孤影,在寂寞無聊之中了卻一生,結局悲慘而可憐。當時,武則天只有二十六歲,正值青春年華。她入宮這些年來,不僅沒有出人頭地,反而淪為尼姑,心中十分不平,也很不甘心。可是,她只是一個弱女子,沒有任何辦法,只能任憑命運主宰。武則天每天拜佛誦經,祈求佛祖保佑,期盼能夠出現奇蹟。

奇蹟真的出現了。公元650年,在李世民去世一週年的忌日,李治到感業寺進香,遇見了武則天,立刻龍顏大悅,兩人情意綿綿。陪同進香的王皇后自然看出來了,出於不可告人的原因,她建議將武則天接回宮中,給李治當妃子。

李治當然很高興,但他正在守孝期間,是不能納妃的。這樣又耐心等待了一年,等到李治守孝期滿,武則天就被接進皇宮,嫁給了李治,被封為二品昭儀。從此,武則天又撲到了李治的懷裡,而且由原來的五品越級升成了二品。

兩唐書對武則天二次進宮之事,記載得十分簡略,對兩人過去有沒有舊情,也隻字未提。可是,按正常情況分析,事情決不會這麼簡單。如果沒有前因,李治是不會輕易地娶一個尼姑的,而且還是他過去的小媽。

二十六史精選故事428、武則天再嫁李世民兒子

當時,武則天的身份,既是先帝的嬪妃,又是尼姑,並且比李治大四歲,哪一條都不符合皇帝納妃的條件,納她為妃,肯定是會引起許多非議的。可是,李治全然不顧,硬是把武則天接到宮中,如果沒有舊情,這怎麼可能呢?李治在登基之初,就敢於冒天下之大不韙,不顧眾人反對,公然娶自己的小媽,膽子夠大的!這哪裡像一個軟弱無能之人呢?

對李治和武則天的感情糾葛,兩唐書沒有說,其他史書卻有記載。北宋宰相王溥,編寫了一部史書,叫《唐會要》。《唐會要》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斷代典制體史籍,它取材於唐代的實錄文案,記載了許多兩唐書沒有載入的史實,歷來被史學界所重視。《唐會要》比較詳細地記載了李治與武則天的愛情故事。

武則天進宮的時候,年齡十四歲,而李治只有十歲,那個時候,是不可能有什麼事情的。後來,兩人年齡逐漸增大,偶爾相遇,互有好感,也屬正常,但宮中森嚴,耳目眾多,應該是沒有機會的。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李世民晚年的時候,經常有病,二人時常侍疾,這給了他們難得的機會。兩人從熟悉、愛慕,發展到愛情,感情迅速升溫,以至於幹出了苟且之事,兩人成了情人。這是武則天二度進宮的感情基礎和主要原因。

李治的所做所為,有點像隋煬帝楊廣,可楊廣惹了一身騷,李治卻比楊廣幹得漂亮多了。李治在為父親侍疾期間,就敢與小媽胡搞,分明是膽大包天,哪裡是懦弱之人呢?

武則天被迫當了尼姑之後,回想起十幾年的宮廷生活,唯一值得留戀和慰藉的,是李治對她的感情。武則天對情人李治念念不忘,為此專門寫了一首情詩,題目叫《如意娘》。

二十六史精選故事428、武則天再嫁李世民兒子

武則天寫道:“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不信比來常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意思是說,我天天想念你,淚水常流,以致於面目憔悴,精神恍惚,經常把紅色的東西看成是綠色的。你如果不信,就請開啟我的箱子,看看我裙子上的斑斑淚痕吧。

武則天的《如意娘》,充滿了相思之苦,情真意切,感人肺腑,李治見了,能不動情嗎?這首詩,至今儲存在《全唐詩》裡。

武則天對李治如此思念,又知道李治是唯一能夠救她出苦海的希望所在,所以,當她聽說李治要來進香的訊息,立即做了精心準備。李治進香,前呼後擁,人員眾多,想要見面,並非易事,肯定是武則天事先謀劃好了,選擇了最佳的時間和地點。兩人見面以後,武則天淚水漣漣,悲悲慼慼,惹得李治也潸然淚下,他們自然就舊情復發了。

對李治、武則天兩人不同尋常的表情,傻子都能看得出來,侍立一旁的王皇后,當然心知肚明,於是建議,把武則天接進宮去,讓李治納她為妃。李治正中下懷,滿心歡喜,很爽快地順水推舟了。

二十六史精選故事428、武則天再嫁李世民兒子

公元651年,一頂豪華轎子來到感業寺,迎娶武則天。武則天拋掉僧服,脫離苦海,二次進宮,搖身一變,成了李治的妃子。從此,武則天在皇宮大顯身手,開創了宏大事業。

對於皇帝李治來說,留戀舊情,貪圖美色,迎娶武則天,完全符合情理。可是,作為皇后,本應該對皇帝納妃之事懷有妒忌和敵意,王皇后卻一反常態,十分熱心地促成了李治和武則天的好事,這背後肯定是有原因的。

令王皇后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她促成武則天進宮,卻引狼入室,給自己帶來了滅頂之災。請看下一集,王皇后引狼入室幹蠢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