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管,少說,少想,就是福「晚課」第1348期

有一副對聯這樣寫道:

享清福不在為官,只要囊有錢,倉有粟,腹有詩書,便是山中宰相;

祈大年無須服藥,但願身無病,心無憂,門無債主,就是地上神仙。

人生在世,最大的福氣,不是身在高位,更不是家財萬貫,而是不被外物困,不被瑣事惱。

少管,少說,少想,就是福。

1

少管閒事

《墨子•魯問》中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個人的兒子生性野蠻,四處惹事生非,欺凌弱小。

一天,他的兒子又闖了禍,氣急敗壞之下,他就拿鞭子狠狠地抽打兒子。

這時,鄰居老翁剛好路過,見他在教訓兒子,也從家裡找來木棒幫他一起打。

這位父親見狀便停下來,責問老翁:“你憑什麼打我兒子呢?”

老翁回答道:“你不是在打兒子嗎,我打也是順著你的意啊。”

父親聽罷十分不滿:“打他是我的事,與你何干?你這樣做不荒唐嗎?”

一味地管人閒事,不僅無法排憂解難,可能還會失了分寸,丟了臉面。

人生在世,當有尺有界,家事也好,瑣事也罷,都是他人的分內之事。

生活是自己的,不是別人的,推己及人,別人的生活也無需我們介入。

有句話說的好:“你之所以不會幸福,就是因為閒事管得太多了。”

生活最好的狀態,應該是過好自己,少管別人。

有時間去管別人,去做出力不討好的事,不如多花心思充實自己,走好眼下的路。

少管閒事,少操閒心,生活便不會有那麼多煩惱。

人生苦短,放過自己,也成全別人,如此,才能在塵世喧囂中活得氣定神閒。

​少管,少說,少想,就是福「晚課」第1348期

2

少說是非

俗話說:“飽經世事慵開口,看破人情但點頭。”

洞察世事是一種能力,少言他人是非卻是難得的智慧。

清朝有位大臣名叫胡兆龍,是翰林院的庶常。

一日,同僚們邀請他外出遊玩,胡兆龍不願去,就留在了翰林院看書。

恰巧順治皇帝來了翰林院,看到胡兆龍在看書,也不忍心打擾,一直站在他身後。

胡兆龍偶然轉頭才看到了皇上,驚訝不已,轉身便拜,皇上便問他:“為何這翰林院中只有你一人呢?”

胡兆龍回答道:“別人都交差回家了,我比較笨,總是落在他們後面,就只能多看一會書了。”

皇帝聽完大笑道:“我知道他們在幹什麼,都在外面下棋喝酒呢。”

於是回宮後,皇上就下令讓胡兆龍的官職連升三級。

閒談不論他人是非,能管住自己的嘴,就是為自己積福。

有句話說的好:“說人是非者,必是是非之人。”

其實這世間的是非對錯,皆在人心,有時只是角度不同,立場不同。

談人是非者,高高在上,顛倒黑白,看誰都不順眼,不過是自己的格局太小,修為不足。

佛說:要原諒別人的過失,少評判他人的是非,因為我們都是由業力而來的眾生。

誠然,不論他人是非,不記他人的過失,也是在解脫自己混沌的內心,渡人渡己,都是我們的修行。

人活著,事,別看清,人,別看透,少說,少錯,才能少災禍。

路在心中天地闊,常渡人者自有福。

​少管,少說,少想,就是福「晚課」第1348期

3

少思少慮

生活中,你有沒有這樣的感受?

別人隨口的一句話,能讓你反覆琢磨,亂想一天;

白日裡的一次爭執,能讓你輾轉反側,夜不能寐;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感覺心累,惶恐不安,是因為我們想得太多。

聽到過這樣一個故事。

小和尚請教一位老和尚:“這世上,什麼東西最難控制呢?”

老和尚反問道:“你覺得呢?”

“是金錢地位?”

“是他人的看法?”

小和尚說了好幾個答案,老和尚都搖頭否定。

老和尚最終說道:“我們最難控制的,就是我們的內心啊,錢財也好名利也罷,只是引誘我們滋生雜念的外物罷了。”

的確,人心最易生出慾望和雜念,一旦你控制不住自己的心,明知想不通還不放過自己,就只能被外物掌控。

一位哲人說:“災難不僅來自外界,也來自我們的內心。”

有些事強撐著,只會讓自己走進無盡的黑暗,有些事不去想,自己走出來了,也就看到了彼岸。

與其裹挾自己的內心,不如像莊子所言一般“虛室生白”,不去計較、忘卻雜念、專心當下。

環境其實並未改變,只是我們的心解脫了。

人這輩子,心越簡單,思慮越少,才越能享受人世間的至味清歡。

佛說,福是自己修來的。

一個人的福氣,來自一張不管人閒事、不評人是非的嘴,也來自一顆簡單快樂的心。

不關己事勿插手,是尊重,也是彼此的成全;

黑白於心不辨是非,是修為,也是內心的安然;

不困於心不惑於情,是自在,也是生活的解藥。

人生下半場,願你謹守口業,常享清福,過得無憂無慮,活得瀟灑自在!

點亮【在看】,轉發分享給身邊的朋友,一起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