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計劃大家談 |《老轉地》:比利時前駐華大使的中國“生態夢”

“新時代·新影像”中外聯合創作計劃

聚焦“新時代中國故事”主題,面向全社會徵集優秀選題。在眾多提案中,

《老轉地》

入選“優秀提案”,究竟有何獨特之處?本期“創作計劃大家談”,解讀中國工作室製片人武倩文采訪了《老轉地》

導演許錦妹

,請她談談選題的初衷和創作背後的故事。

創作計劃大家談 |《老轉地》:比利時前駐華大使的中國“生態夢”

△《老轉地》導演許錦妹

問:《老轉地》這個名字很有趣,是什麼原因選擇這個名字呢?

許錦妹:

老轉地是村子的名字,奈斯大使(比利時前駐華大使帕特里克·奈斯Patrick Nijs)在雲南實踐樸門永續農業的地方。一開始接觸奈斯大使和村民的時候,大使經常提到老轉地,這塊土地對他有著特殊意義,也代表他想和老轉地村民一起合作的心願。

我個人很喜歡“老轉地”這個名字,據說這個地方古時候是一家姓“轉”的人住的地方。把老轉地定為片名,希望更多人記住這個地方和這裡發生的故事。

樸門永續農業(Permaculture, permanent agriculture):是由澳大利亞生物學家比爾·莫里森Bill Mollison提出的生態農業理念。其主要原則是有意識地設計和維護自然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穩定性和恢復力來實踐農業生產,從而使生態系統迴圈可持續給予人所需的食物和能量,最終實現人和生態和諧共處。

創作計劃大家談 |《老轉地》:比利時前駐華大使的中國“生態夢”

△《老轉地》監視器畫面

問:當時為什麼會選擇拍攝比利時前駐華大使帕特里克·奈斯的故事?

許錦妹:

我小時候和爺爺在農村生活,對鄉村有很深的感情。作為一個90後,感覺自己以及同輩人與鄉村和土地的距離越來越遠,比起父輩祖輩,我們對土地的認知,對自然的瞭解越來越弱。

這些年我走過很多鄉村,村裡的年輕人都寥寥無幾,只有老人和孩子,很少外人涉足。一個偶然的機會,我來到老轉地,認識了奈斯大使和夫人、養蜂人張興林、李光和大爺以及其他村民,一方面詫異於一位年邁的大使選擇退休後留在中國為可持續事業傾注如此多心力,一方面深深地被這十年來大使和村民之間建立起的友情、親情以及合作精神的故事所感動。

這十年我們見證了中國在國際擁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全球媒體的關注也往往和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相關。今年是奈斯大使來到老轉地的第十年,從一開始和村民的生疏,語言不通無法交流,到如今相互理解支援,這一切既是時間的積累,也是東西方思想和文化交融的結果,我們希望更多國內外觀眾透過老轉地的故事瞭解中國鄉村的發展演變,以及來自不同文化的人和人之間細膩的情感故事。

創作計劃大家談 |《老轉地》:比利時前駐華大使的中國“生態夢”

△比利時前駐華大使帕特里克·奈斯

問:在拍攝過程中,有哪些讓您印象深刻的事可以跟我們分享嗎?

許錦妹:

此次拍攝以大使的“一天”為敘事線索,這是他平凡普通的一天,奈斯大使的生活非常規律,早起做冥想,白天大部分時間在地裡勞作,好似他就是生於此長於此的一個普普通通的農人。看到他現在的生活,真的很難與他曾經的“高官”身份相聯絡。

老轉地海拔較高,交通也不是特別便利,從昆明開車進到村裡要三個小時左右的時間,但是幾乎每個星期都有從昆明或者外地的訪客慕名而來。對於不瞭解樸門永續農業理念的人,每每看到大使不耐其煩地為客人講解的時候,我能真切感受到他對生態事業的熱忱和用心實踐樸門永續農業。

問:這次短影片拍攝採用了哪些敘事方法?

許錦妹

:本片開頭用蒙太奇剪輯的方式奠定影片的基調和思考,正片部分採用多線敘事和交叉敘事的方法,主線是奈斯大使和張興林各自一天的開啟和二人故事的交織,副線加入奈斯大使和當地村民李光和的交流,同時融合疊加大使踐行樸門永續農業的理念。

創作計劃大家談 |《老轉地》:比利時前駐華大使的中國“生態夢”

△養蜂人張興林

創作計劃大家談 |《老轉地》:比利時前駐華大使的中國“生態夢”

△奈斯先生和村民李光和

問:您透過《老轉地》希望給觀眾傳遞分享什麼資訊?

許錦妹:

最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人、土地和生態的聯結,就像奈斯大使所說,“我們是從土裡來又回到土裡去,這是我們共有的生命之源,和歷史無關。”土地和生態給予我們食物和環境的根基,如果哪一天,土裡的生命,自然界的生物消失殆盡,那我們離毀滅也不久遠了。

創作計劃大家談 |《老轉地》:比利時前駐華大使的中國“生態夢”

△攝製組在田間拍攝

近些年,保護生態的重要性在國內國際社會備受矚目,去年10月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COP15)在雲南昆明召開,中國作為主辦國向全世界表明生態可持續發展的願望和心聲。作為短影片創作者,我們也希望儘量少“說教”和“恐嚇”,而是在簡單地講述人和土地的故事的同時,喚起大家對保護土地和自然的認知和責任。

問:在短影片創作方面,您覺得講好一個故事的要素是什麼?

許錦妹:

在短影片創作方面,因為“短”,敘事節奏要快一些,長片能用60分鐘或90分鐘的時長講完,而短片要重點把握敘事節奏並在剪輯方法上加入更多趣味性,以吸引觀眾,突出主題。本片加入了左右映象分屏效果,希望在視聽上讓敘事更鮮活有趣。

創作計劃大家談 |《老轉地》:比利時前駐華大使的中國“生態夢”

△《老轉地》劇組

問:入圍“新時代·新影像”中外聯合創作計劃,有什麼期待可以分享嗎?

許錦妹:

這次入圍“新時代·新影像”中外聯合創作計劃,對創作者是一個很大的鼓舞,希望透過這次機會讓更多人瞭解老轉地的故事,不管我們生活在城市還是農村,大家都可以為可持續和生態環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

解讀中國工作室製片人武倩文

感謝許錦妹導演及團隊對本文的貢獻

本文來自【中國對外書刊出版發行中心】,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