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過五十,有這些福兆出現,那人生的“第二春”要來了

人過五十,有這些福兆出現,那人生的“第二春”要來了

民間有這麼一句俗話:

“風水輪流轉,明天到我家。”

生活是很有意思的,這一刻也許我們比較倒黴,而下一刻,也許就時來運轉了。運氣,不會一直陪伴在我們的身邊,但時不時會眷顧我們。

在35歲之前,很多人的運氣都特別好,要麼成就了自己的事業,要麼賺到了不少錢,反正很多人都在35歲之前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此乃

“大器早成”

之人。

還有一部分人不是“早成”之人,而是“大器晚成”之人,那他們發跡的時間,或者過上安穩日子的時間,會推遲得比較晚。

一般來說,

大器晚成的人,都在50歲之後,才遇到人生第二次的“改命”機會,我們稱之為人生的“第二春”。

對於普通人而言,能夠遇到“第一春”,那是必然的經歷;而能夠遇到“第二春”,那是命運的恩賜。

所謂“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如果錯過了這兩次機會,也許人生就無法改變了。

熬過了50歲,有幸遇到這些福兆,說明人生的第二春要來了。

人過五十,有這些福兆出現,那人生的“第二春”要來了

一、擺脫了45歲的“無力感”,狀態逐漸調整了過來。

45歲到49歲這幾年,每個人都會有一定的“無力感”,不僅精力衰退,就連做事的效率,也大不如從前了。

在“無力感”當中,人們的心態會變得消極起來,對於生活沒啥期待,對於日子沒啥期望,越活越不知道人生有什麼意義。

這種“消極”的情況,我們稱之為“中年不適期”。

處於中年危機的我們,終究需要適應年歲的變化,以及身體狀態的改變。

熬過了50歲,這“不適期”就過了,人們的身體狀態也調整了過來。

所謂“變則通。”因為狀態改變了,好運也將會不期而至。

看到過一些老闆,五十來歲才出來搞事業,誰知道堅持了兩三年就成功了,在退休前實現了自己的理想,也賺了不少錢。

做事的機會,永遠都在,關鍵看我們是否調整好身體的狀態。

人過五十,有這些福兆出現,那人生的“第二春”要來了

二、內心烏雲消散,逐漸迎來絢爛的“晚霞”。

早年的朝陽,只要過去了,就無法再來了。中午的太陽,只要錯過了,也無法再次擁有了。唯有傍晚的“晚霞”,依舊在等待著我們。

跟朝陽的光相比,晚霞的光會更加迷人;跟正午的太陽相比,晚霞的光會更加讓人欣慰。

一天當中最美好的時光,莫過於在夕陽下,默默地看著遠方。

人過五十,恰如遇到了“晚霞”一般,依舊在天空當中絢爛出彩,向世人綻放著自己的光芒。也許,生活還未結束,日子還有希望。

這希望,關鍵要看人之內心。

心若如光,則一切黑暗都會被驅散。心若向陽,則一切幽淵都會被照亮,不再昏昏沉沉。

中年的時候,人們之所以屢遭黴運,日子過得不太好,就是因為不懂得改變自己的心態,缺少了對於往後餘生的期待。

也許,期待越大,失望越大。只是,如果我們連些許的期待都失去了,那人生不就變成一潭死水了嗎?

人過五十,有這些福兆出現,那人生的“第二春”要來了

三、有自己的圈子,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自己是什麼人,就參與到什麼圈子當中。而那些不屬於自己的圈子,最好就不要加入其中了,以免影響了自己的心境,干擾了自己的生活。

所謂“志同道合,可以相融。層次不同,不必強融。”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看的不僅是感情,還有所處的層次。

到了五十歲,人們會逐漸看透這麼一個道理,

聽從本心而活,找到自己的定位,不再為了毫無意義的人與事兒糾結,才算是活透。

不少人到了五十歲,依舊為了“是否合群”這件事而忐忑不安,甚至有些人還反感自己的不合群。這,又有什麼必要呢?

有屬於自己的圈子,那就融入其中。

沒有屬於自己的圈子,那就自己一個人成為一個圈子,輕鬆而又自在,淡然而又舒服

,何樂而不為呢?

一切問題,關鍵不在於別人,也不在於世俗,而在於自己的想法和心境。

人過五十,有這些福兆出現,那人生的“第二春”要來了

四、平心靜氣,悶聲發財,不再張揚。

早年的時候,只要我們獲得了什麼成就,賺到了多少錢,都會開著大喇叭跟別人說,希望別人能夠知道我們的“威風事”。

別人知道後,除了產生“羨慕嫉妒恨”的心理,貌似沒有什麼表示。到頭來,我們惹來了無數的敵人,弄丟了無數的朋友。

總是把自己的“威風事”說出來,那是很傻的行為。試想,又有誰希望我們過得好呢?

既然別人有見不得人好的心理,那我們為什麼要說呢?

低調一點做人,保持如水一般的態度,不卑不亢,不高調,不張揚,完全把“悶聲發財”這四個字放在心上。

不管是財運,還是福運,都不喜歡那些過分高調,過分顯擺的人,而喜歡“悶聲發財”的精明者。

做人,如平靜的水流一般緩緩流動,處低位,不高調,未來就平順了。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