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S和汪小菲為什麼要離婚?

殺掉他們婚姻的也許正是構建他們婚姻的!在對家的付出上,大S完全主導了,但她的責任感也讓另一半壓力巨大。

大S和汪小菲為什麼要離婚?

0,付出

你永遠不知道一個女人對孩子的責任感會極端到什麼程度?

吳奇隆的前妻馬雅舒,在離婚後跟一個外國富商結婚了,生了兩個孩子。

他們家沒有任何傢俱,吃飯要像野餐一樣鋪個墊子坐在地上吃。​

為什麼呢?馬雅舒怕孩子跑來跑去磕碰到。

只要孩子在馬雅舒的視線裡,她就是緊張的。​

外國老公不懂這種中國女人把孩子放第一的“奉獻精神”,他抗議說,難道大人就不要生活了嗎?

他訂好了傢俱往家裡送,馬雅舒委屈得哭了,兩個人爆發了爭吵……​

你如果當過媽媽,部分應該會懂馬雅舒的擔心。

生育,對女人是身心全方位的改變,本質是“分裂”了你的自我。

好像你的心不再完全在肚子裡了,自己的一部分也隨著身上這塊肉的離開而從身體裡出走,放在了孩子身上;

孩子已經在身體之外了,所以總是害怕失控,那種隨時檢視的衝動,本質就好像又要把孩子放回肚子裡確保安全一樣。

這份曾經的一體感和現在的分離焦慮,是男人感受不到的。

至於為什麼有的媽媽分離焦慮更加強烈,要像馬雅舒一樣做得那麼極端?

也許是跟這個媽媽內心深處的不安感相關。越強烈地感受過不安的媽媽,孩子越能觸發她內心的焦慮,想要重新掌控一切的那種不由自主就更嚴重。

終於說到大s了。

很多人說大s為婚姻犧牲了很多,從吃素到被婆婆逼著吃葷,為了照顧家庭不再拍戲,丟掉了大好的事業,還差點死在手術檯上,復出時胖了幾十斤……

但你沒發現麼?這些為婚姻的付出,都不是為汪小菲,而是為了孩子。

孩子,把本來就是“照顧者”的大s變成了更加極端的“付出者”;而大s凡事走極端的性格,讓這個婚姻變得搖搖欲墜。

1、照顧者

在生孩子前後,大s判若兩人,剛生完她被拍到臃腫和不修邊幅的樣子。那個原來的美容大王已經全部被放棄掉了。

雖然後來狀態好起來了,但是眼神和氣質完全不一樣了。

人的外貌本來就是精神的視窗,這也側面說明大s在做母親這件事上的投入感是如此極端。

每個媽媽產後的恢復,並不完全是物理性的恢復,外貌變化呈現的是她的“精神相貌”,更多的是她有了一個不同的心理自我意象。

那些產後馬上回到跟生之前的狀態差不多,意味著她的生活、心理狀態沒有多大的變化,她對自己的認同感沒大的差別。

但是對大s來說,生孩子這件事絕對是自我歷史上翻天覆地的大事,競爭和挑戰打敗不了她,只有出現弱小的人需要她照顧,才能顛覆她。

這足以改變大s和汪小菲之間的關係。

從大s的關係模式說起。從小她爸爸媽媽離婚了,她身邊都是“包子”一般軟弱性格的人,於是她承擔了家庭男人的角色。

不僅帶著妹妹闖蕩娛樂圈,養活一家人,小小年紀保護著一家女人,擔當著家庭頂樑柱的角色。

成年後大s依然是大姐大,永遠是姐妹淘的絕對核心,在必要的時候,她能為任何人出頭,她的身邊都是跟隨者。

阿雅說,大s有那種讓別人瞬間變“狗腿”的女王氣質。

小s生孩子的時候,因為很年輕不知所措,大s挺身而出自己帶回家養著她的孩子,養到孩子叫大s媽媽,根本不知道小s是媽媽,小s這才緊張地抱回家。

汪小菲採訪中對大s的評價是沒見過這麼“善良”的人。在路上遇到流浪貓,大s一定會下車救它們;如果聽到鄰居在打小孩,她絕對會直接敲門說再打我就要報警。

那些弱小的、需要幫助的人,只要出現在大s身邊,都會被納入到她的保護傘中。

這是她一種生活裡不由自主的自我定位。

包括很多人讚頌她的自律,也是她追求的秩序感一部分,她需要永遠不能讓自己失控(體重、外貌、語言、生活規律、情感等),因為只有這樣她才能照顧身邊的人,繼續強大,自己這個核心是好的,周圍的一切就安好。

她和汪小菲之前的一見鍾情、婚姻之初,她一度變得柔軟,有小女人的狀態,她在微博上說,我想跟他生孩子,我心裡開出了花。

但孩子出生後,她全身心扎入“照顧者”的角色裡,那個小女孩的狀態就收起來。從此為母則剛的演繹只會更加極端。

2、生養中的伴侶關係

《幸福三重奏》這個節目拍攝於大s一次走過鬼門關的流產後。

本是一次難得的夫妻獨處度假的設定,但因為大s身心特別敏感,搞得兩個人相處甜度不夠,汪小菲一直在戰戰兢兢。

這也是生活中很多正在經歷生育考驗的夫妻關係的縮影:

生育讓夫妻關係也走入了最難的階段。母親因為脆弱而強大的——身體脆弱,地位強大,敏感又作,讓作為另一半的爸爸會無措。

由於大s無時不刻不在想念孩子,連線在哭,身體狀態也懶懶的,彷彿都不能觸碰般易碎,汪小菲就顯得心不在焉,完全不享受錄節目,總是在看她的狀態行事,做得最多的是解釋和自我辯護。

隔壁福原愛送了自己做的食物來,大s就敏感,你是不是後悔沒找一個會做飯的老婆,你是不是覺得我很不好,

汪小菲說我沒有,她說,我覺得你有。

吃飯的時候,汪小菲說不想吃了,她說是不是我做的不好吃,汪小菲辯解無力,只好妥協地全吃了。

大s經常撒嬌,但是她又是不是真的柔弱,所以,汪小菲是被要求去呵護她;

但又由於她沒有賦予他真正的強者地位,所以總感覺他哄著她,也還看著她的臉色,問“我哄得對不對”“你要這樣的嗎”。

那麼,問題來了,大s得到真正的安慰了嗎,他又到底呵護了她沒有?這是一個天知道的玄學。

大s的掌控欲和權威感讓汪小菲感到是不敢怠慢,而不是情趣。​

3、差異的放大和崩潰

大s的原生家庭裡沒男人,全是女人,堪稱是母系氏族社會,大s自小把自己放在了屬於男人的位置上。

離婚後回孃家生活,她再次重建了母系王國,看起來真是命運般的走向。

但其實汪小菲也生在一個母系文化裡,家裡只有她和強勢的媽媽,他其實蠻適應跟隨一個強勢女性角色的,這讓他們的婚姻能夠持續十年。

但是汪小菲和大s有些本質的文化差異,難以對接。

汪小菲有點大男子主義,愛爆粗,愛熱鬧,喜歡交朋友,脾氣直,要面子——以及愛談論政治(硬傷)。

大s看不上他這一點。她自己就總是穩穩地自我控制,她認為脾氣暴躁失控就是淺薄。

感情好的時候,汪小菲是覺得大s逗趣,他在採訪中說,吸引他的是,他老婆什麼都懂,書架上還有《飛碟探索》這種書,總有一些奇怪的理論,都沒聽說過,覺得生活不無聊。

但是,也是思維奇怪,導致汪小菲完全不瞭解她的節奏。如果再有一個小s在身邊,兩個人一唱一和,汪小菲是跟上趟都吃力。

這種文化和思維、性別差異,放在心情不好的時候,合作成本被成倍放大了。

大s說一句話,汪小菲先是愣著,然後是解釋,最後是放棄妥協。

大s長期節食有一些飲食障礙,要不就不吃,要不就把做的全吃完,汪小菲經常不太客氣地指出,讓她吃得規律一點。

本是一句關心,但是這句關心太平常了,其中沒有“深刻的理解和看見”,作為正常男人怎麼知道女明星吃飯的壓抑和失控之間的擺盪。

這觸動了大s內心失控且無法掌控自己的部分。有節食經驗的女人都懂,很容易在不吃和大吃之間搖擺,規律地吃是最難的一件事。

大s唯一難以自控的部分,他卻不能體恤,還打著關心的旗號(其實是質疑)。

於是,大s就生氣了,她問,我有什麼不對嗎,我餓了才吃,不餓不吃。汪小菲也不再吭聲。

這些細節很多,造成了兩個人之間看似夫妻關係團結在孩子周圍很緊密,都在付出,但是感情很隔膜。

4、殺死婚姻的是什麼?

大s主導下的照顧者文化,讓汪小菲陷入了也必須付出的迴圈中——他可不是馬雅舒的外國老公,能發出靈魂質疑,“大人要跟著孩子這麼活嗎?”

汪小菲是土直男,思維又正又憨,他想,老婆都這麼對孩子好,我不好意思做不好了。

大s生了孩子之後,就沒有夜生活了,一幫人出去吃飯,她到了八點站起來就走,說要回去陪孩子。

汪小菲特別喜歡聚會,喜歡熱鬧,和朋友侃,喝酒,每次大s要走,他都意猶未盡,大s會“懂事地”站起來說,那我先走了,但她會用眼睛瞟他,這不怒自威的搞法,讓他只好站起來跟著她走。

正是大s自我要求至高,有一種停不下來的責任感,而汪小菲也只能跟在後面,也不敢說也不敢問的。

光看著大S的過度付出也是一種壓力。所以汪小菲多次推動大S去工作,說你妹都在工作,你卻在帶孩子。說你少吃一點要上鏡。也是想緩解他自己的壓力,他想要有自己的生活。

但另一方面,正因為大s既然已經把為家庭付出的標準提到那麼高了,他只能盡力做了。十年飛到臺北上百次,隔離十幾次每次14天,已經證明了他的付出了,那是大s主導下的家庭的氛圍和文化。

大s十年間完全地在一個家庭裡付出了自己,包括一個當紅女明星的事業,一個健康的身體。但公平殘酷地說,也許她做的一切是為了孩子好,但未必是為兩個人的婚姻好。

一個家庭如果有人選擇了照顧者的角色,她就總能看到每件事都需要她操心,她就放鬆不下來,別人看著也累,另一個人不這麼做就像一個壞人;

而一個家庭如果有人要當主導者,另一半就會成為跟隨者,直到再也跟不上。

而對自我來說,孩子的需求是個無底洞,即使付出一切,那漫長的時光裡慢待了的自我和生活,忽略了的兩性關係,就都會算在婚姻的賬上,帶來婚姻的失衡瓦解。

一味掌控的時候,我們看得到自己的焦慮和不安的驅力嗎?還是僅僅悲哀地自戀,為什麼我付出了一切,卻沒有得到好的結果?

人始終要明白,基於責任感的付出和基於愛的付出完全不一樣。

基於不安和焦慮的付出,又和責任感完全不一樣

而想要掌控一切總是意味著失衡,失衡總會帶來崩解。

夫妻關係中一旦責任的比例過大,兩個人都不醒悟過來關注彼此,就讓兩個人本身互動的機會少了。

我也許會說大s是愛家庭的,但我無法肯定她真的愛上了汪小菲。因為好像他們的愛停留在了一見鍾情和婚禮的那一刻,沒有再繼續發展下去。

十年的婚姻中為了照顧他人而耗盡自己的大s,迷路了。

從搬回臺北開始,她也許就決定不再為了婚姻忍受北京的乾燥風沙和北京的孤獨寂寞開始。

只是成長比離婚更漫長,比解綁婚姻更難的是,允許自己在有孩子之後,還能做回小女孩,找到兩者的平衡。